王维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髋臼骨折术后伴颈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 髋臼骨折作为一种高能量损伤,其骨折形态复杂多变。临床上往往因髋臼骨折的复杂性,康复治疗方案也不能千篇一律,而这种创伤往往是多发伤,伴随有其它组织的损伤,这就更增加了康复的难度,必须考虑伴发的其他部位损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因...
- 李莉王维胡凤娟何怀
- 关键词:髋臼骨折颈髓损伤临床诊治康复医学
- 文献传递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7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康复期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和房颤病史、鼻胃管进食、构音障碍、肺炎、改良Barthel指数、脑卒中分类、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发生SA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48例中发生SAP感染56例(37.8%),未发生SAP感染92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后发现,误吸、年龄≥75岁、男性、糖尿病、房颤是康复期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此外鼻胃管进食、构音障碍也是该类患者SA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SAP的风险值得关注,通过对这一系列危险因素的筛查和监控,可提高医院和家庭对康复期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重视程度,改善其预后。
- 招少枫窦祖林何怀兰月杨卫新李莉张涵君刘传道朱红军王维
- 关键词:脑卒中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吞咽障碍误吸
- 肩痛合并肩胛骨动力障碍患者相关肌肉的超声评估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肩痛合并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患者的肩胛骨相关肌肉在不同SD分型、疼痛病程及严重程度时静息和收缩状态下肌肉厚度的超声改变,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肌骨超声技术对48例肩痛合并SD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双侧斜方肌上部(upper trapezius,UT)、斜方肌中部(middle trapezius,MT),以及斜方肌下部(lower trapezius,LT)、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SA)的静息和收缩时厚度进行测量。将所有SD依据Kibler分型分为2型SD组、3型SD组及混合型组。依据0—10数字疼痛程度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依据疼痛病程将患者分为急性疼痛组和慢性疼痛组。各组内比较双侧肩胛骨相关肌肉的静息厚度及收缩幅度百分比改变。结果:2型SD及中度疼痛组的患侧SA静息厚度均明显低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患侧UT、MT、LT的静息厚度与健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型SD组、轻度疼痛组及急性疼痛组的患侧UT、MT、LT及SA静息厚度和健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内患侧UT、MT、LT、SA收缩幅度百分比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0例正常人双侧肩胛骨相关肌肉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SD和中度疼痛者的患侧SA以及慢性疼痛者的患侧LT和SA静息厚度均有改变。提示肌骨超声是一个有效的影像学定量评估方法,并可为制定相关康复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 周容羽郭炯炯潘程程戴桂英胡凤娟张涵君王维刘传道李莉
- 关键词:肩痛前锯肌超声
- 养肾通痹膏对脑梗死患者治疗的观察研究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 探讨养肾通痹膏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 张之蕙张涵君李莉熊佩华费梅刘传道顾俊怡王维孙美娟龚媛媛
- 关键词:养肾脑梗死患者
- 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髋臼骨折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关节再脱位原因分析(附1例报道)被引量:1
- 2011年
- 髋臼骨折是一种累及髋关节髋臼部位的高能量创伤,常合并多系统损伤,如治疗不当,容易遗留各类并发症,危及正常关节功能,因此如何促进此类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各类并发症是当前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
- 李莉王维何怀朱红军
- 关键词:脊髓损伤患者髋臼骨折康复过程骨折术后再脱位关节功能恢复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普拉提训练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 李莉孙俊英王维胡凤娟徐红星王海波
- 普拉提康复计划在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总结普拉提康复计划(PME)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行小切口微创THA年轻患者29例,术前制定PME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术后选择性主动训练。给予6个月阶段训练指导,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评价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记录患者首次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9例患者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P<0.05)。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4.0±1.3)d,住院(7.3±1.4)d。住院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24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6.6%。25例患者在手术后5-6周内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对小切口微创THA的年轻患者,实施PME康复训练计划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 李莉孙俊英胡凤娟徐红星王维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 多模态运动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肢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疲劳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多模态运动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肢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模态运动干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肢体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巴氏指数(BI)评定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心理状态,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自我效能;采用足印法进行步态分析;采用多维度疲乏量表(MFI-20)评估两组患者疲劳程度。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步态参数、疲劳程度。结果两组干预后MMSE、FMA、BI、GSES评分均比干预前高,步速、步频均比干预前快,步幅较干预前大,S-AI、T-AI、精神疲乏、活动减少、身体疲乏、活动下降、总体疲乏评分均比干预前低(P<0.05);研究组干预后MMSE、FMA、BI、GSE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步速、步频均比对照组快,步幅较对照组大,S-AI、T-AI、精神疲乏、活动减少、身体疲乏、活动下降、总体疲乏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多模态运动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明显,不仅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和疲劳状态,提高自我效能,还可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 王维韩立影胡凤娟徐红星俞立强方琪
-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心理状态
- 高频超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肩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 李莉胡凤娟戴桂英王维徐红星
-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4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康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8例,根据患者住院4周内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34例)和非SAP组(13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糖尿病及房颤病史)、临床表现(意识水平、进食方式、构音障碍、肺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卒中分型及实验室检查(外周淋巴细胞计数)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SAP组平均年龄[(73.5±10.0)岁]大于非SAP组[(67.8±10.4)岁](P=0.006,P〈0.05)。其中,年龄≥75岁、鼻胃管进食、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构音障碍、改良Barthel指数(MBI)〈40分、洼田饮水试验Ⅲ级和Ⅳ-ⅤV级、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的患者SAP发生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SAP的联系最为密切,是SAP的保护因素[OR=0.161,95%CI(0.059~0.438),P=0.000],吞咽障碍[OR=5.471,95%CI(2.773~10.794),P=0.000]和房颤[OR=5.373,95%CI(1.470~19.639),P=0.011]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病史、吞咽障碍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发生SAP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重视与监控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 招少枫窦祖林兰月何怀杨卫新李莉张涵君刘传道朱红军王维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肺炎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