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丽
- 作品数:16 被引量:253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微课”与Webquest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9
- 2014年
- Webquest是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已证明更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美国国家课程标准推荐的模式。将"微课"与Webquest相结合应用在医学实践教学中,能更好地激发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信息素养,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能力提升。
- 王红丽李可胜唐云云常鑫
- 关键词:WEBQUEST教学模式
- 比较WebQuest模式与传统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效度被引量:2
- 2007年
- 采用行动研究法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效度。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法在记忆型知识点的掌握方面效度相当,而在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WebQuest教学模式有较高的效度。
- 王红丽刘颍郭其杰
- 关键词:WEBQUEST临床思维
- 小鼠亚急性皮肤衰老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 为探讨皮肤衰老机制及抗皮肤衰老药物研究提供较理想的皮肤衰老模型。方法 采用D 半乳糖 (10 0 0mg·kg-1·d-1)连续皮下注射造成小鼠亚急性衰老 ,同时联合短波紫外线灯和金属钨灯照射小鼠背部皮肤造成光损伤 ,加速皮肤衰老进程。观察小鼠皮肤中与衰老相关的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结果 D 半乳糖联合光照可使小鼠表皮、真皮变薄 ,胶原纤维减少 ,排列疏松 ,弹力纤维增粗 ,变性 ,堆积 ;皮肤中SOD活力、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 ,MDA含量增加 ,较单用D 半乳糖组和光照组改变更为显著。结论 D 半乳糖联合光照可快速造成小鼠皮肤衰老 ,较其他皮肤衰老模型更快速、简便、实用 ,且结果稳定、可靠。
- 王红丽吴铁吴志华朱永湘郭其杰
- 关键词:小鼠动物模型D-半乳糖紫外线
- 丹参酮抗D-半乳糖所致小鼠皮肤衰老作用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丹参酮内服抗皮肤衰老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昆明种雌性小鼠每日背部皮下注射 D 半乳糖(1 000 mg·kg-1)造成小鼠衰老模型,同时灌服丹参酮(1 500 mg·kg-1·d-1,750 mg·kg-1·d-1), 42 d后,测定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及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并测定全血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结果:丹参酮使D 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皮肤中 SOD活力、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血中CAT、GSH Px活力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而丹参酮(1 500 mg·kg-1·d-1)组较丹参酮(750 mg·kg-1·d-1)组的上述作用更为明显。结论:丹参酮(1 500 mg·kg-1·d-1) 灌服对D 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皮肤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该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 王红丽吴铁陈垦郭其杰
- 关键词:皮肤衰老D-半乳糖丹参酮
- 皮肤光损伤肿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模拟人皮肤肿瘤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建立光损伤小鼠皮肤肿瘤模型。方法采用完全随机的两因素析因设计。选择对光线敏感的BALB/c小鼠,背部皮肤脱毛后UVC照射(56 mJ/cm2),隔天1次,8周结束;二甲基苯蒽/丙酮液(100μg/200μL)外涂,每周1次,共7周,12周后处死。连续测量并记录小鼠背部肿瘤数量和直径,描绘时间-荷瘤数动态变化图;皮肤组织病理学观察肿瘤形成的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单纯UVC照射组无肿瘤出现;UVC+DMBA模型组小鼠6周后背部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瘤体,第9周荷瘤率达到100%,11、12周荷瘤数渐趋稳定,肿瘤体积有增大趋势,平均荷瘤数为(4.57±3.0)个,肿瘤平均体积为(44.91±4.6)mm3。HE染色、瑞氏染色、基底膜带染色均显示为早期皮肤鳞状细胞癌。而单纯DMBA组荷瘤数第8.5周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肿瘤自然消退率高,数量不稳定。结论 DMBA是皮肤肿瘤建模的主要因素,但停止该处理因素后荷瘤数量呈下降趋势;UVC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在12周内未能诱导出皮肤肿瘤,但UVC与DMBA联合应用具有交互协同作用,可较快速地建立皮肤肿瘤模型。该模型具有出瘤率高,出瘤整齐,荷瘤量多,除去处理因素后瘤体数量依旧稳定,且体积有增大趋势等特点,为皮肤肿瘤的防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工具。
- 王红丽陈苑胡银霞许华亮黄仕稳单孔荣庄晓玲
- 关键词:短波紫外线皮肤肿瘤动物
- UVC因素对DMBA诱导的小鼠皮肤肿瘤建模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对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皮肤肿瘤建模的效应。方法采用完全随机的两因素析因设计。选择对光线敏感的BALB/c小鼠,背部皮肤脱毛后UVC照射(56 mJ/cm2),隔天1次,8周结束;DMBA/丙酮液(100μg/200μL)外涂,每周1次,共7次,12周后处死。连续测量并记录小鼠背部肿瘤数量和直径,描绘时间-荷瘤数动态变化图;皮肤组织病理学观察肿瘤形成及光损伤后的皮肤改变,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结果单纯UVC照射组无肿瘤出现;UVC联合DMBA模型组小鼠6周后背部开始出现典型的上皮乳头状瘤,第9周荷瘤率达到100%,至11、12周荷瘤数渐趋稳定,平均荷瘤数为(4.57±3.0)个,肿瘤平均体积为(44.91±4.6)mm3。而单纯DMBA组荷瘤数第8.5周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肿瘤自然消退率高,数量不稳定。结论 DMBA是皮肤肿瘤建模的主要作用因素,UVC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在12周内未能诱导出皮肤肿瘤,但UVC与DMBA联合应用具有交互协同作用,可较快速地建立荷瘤率高、瘤体数量稳定的皮肤肿瘤模型,较单纯DMBA建模效果好。
- 王红丽陈苑胡银霞许华亮黄仕稳赵欣欣单孔荣庄晓玲
- 关键词:皮肤肿瘤
- 人参皂甙抗皮肤衰老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85
- 2003年
-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内服抗皮肤衰老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注射D -半乳糖 (10 0 0mg/kg)造成小鼠衰老模型 ,同时灌胃人参皂甙 10 0、5 0mg/ (kg·d) ,42d后 ,测定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 (MDA)及皮肤羟脯氨酸含量 ,并测定全血中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结果 :人参皂甙(10 0mg/kg·d-1)使D -半乳糖所致的衰老模型小鼠皮肤中SOD活力、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 ,MDA含量显著降低 ,血中CAT、GSH -Px活力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显著性 ,而人参皂甙 (5 0mg/kg·d-1)组则上述作用不明显。结论 :人参皂甙 (10 0mg/kg·d-1)灌胃对D
- 王红丽吴铁吴志华朱永湘郭其杰
- 关键词:皮肤衰老D-半乳糖人参皂甙
- 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皮肤衰老的观察被引量:4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D 半乳糖连续皮下注射对小鼠皮肤衰老指标的影响。 方法 3月龄KM雌性小鼠 6 0只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 )、D 半乳糖低剂量组 (80mg/kg)和D 半乳糖高剂量组 (10 0 0mg/kg) ,连续每日背部皮下注射 4 2天后 ,观察小鼠皮肤中与衰老相关的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 结果 高剂量组小鼠真皮厚度〔(6 2 4 5±4 8 5 ) μm〕较对照组〔(839 3± 5 8 4 ) μm〕显著变薄 (P <0 0 5 ) ,胶原纤维减少 ,排列疏松 ,弹力纤维总面积亦显著减少 (P <0 0 5 ) ;高剂量组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131 2± 11 5 )U/ml〕、羟脯氨酸含量〔(0 5 7± 0 13) μg/m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 1± 2 0 7)U/ml、(0 74± 0 17) μg /mg ,P <0 0 5〕 ,丙二醛 (MDA)含量增加〔(9 4± 1 5 )nmol/ g和 (6 8± 1 5 )nmol/ g ,P <0 0 5〕 ;而低剂量组上述改变则不显著。 结论 每日 10 0 0mg/kgD 半乳糖连续皮下注射 4 2天 ,可导致小鼠皮肤的明显衰老 ,为抗皮肤衰老研究提供一个简便、稳定的实验模型。
- 王红丽吴铁钱聚标吴钧郭其杰
- 关键词:D-半乳糖小鼠皮肤衰老SOD生物体
- WebQuest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7年
- 通过对WebQuest在临床教学中的设计、制作和实践,探讨了WebQuest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理论和实践证明,运用WebQuest进行临床教学,可使学生自主地建构所需的知识体系,有效地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真正做到"胸有成竹";而且,该教学模式适合大班教学,是一种较好的大范围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
- 王红丽刘颖胡旭光
- 关键词:WEBQUEST临床思维教学模式
- 维甲酸换肤液对小鼠皮肤肿瘤和皮肤衰老的药效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维甲酸换肤液对小鼠光损伤皮肤肿瘤的药理效应和皮肤衰老指标的变化。方法模拟皮肤肿瘤自然的形成过程,应用UVC联合DMBA快速建立小鼠背部皮肤光损伤肿瘤动物模型,2%、1%、0.5%维甲酸换肤液高、中、低剂量分别外涂小鼠背部荷瘤区皮肤,3 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终止反应,每天1次,连续3次,14 d后,观察小鼠乳头瘤平均荷瘤数和平均肿瘤面积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皮肤抗衰老指标的测定。结果第12周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小鼠平均荷瘤数为(4.57±3.03)个,平均肿瘤体积为(44.9±4.6)mm3。维甲酸高、中、低剂量组涂抹后,均可见瘤体迅速消退,与模型组相比,每鼠平均荷瘤数分别下降为(0.68±0.06)、(2.03±0.17)、(3.03±0.35)个,肿瘤体积分别为(8.3±1.2)、(21.6±1.5)、(29.6±1.4)mm3,抑瘤率分别达到85.1%、55.6%、33.7%,并且换肤液组表皮厚度和真皮胶原合成增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多,皮肤SOD活性增强。结论维甲酸换肤液外用对小鼠光损伤皮肤肿瘤有治疗效果,其疗效与浓度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高浓度维甲酸换肤液在抑瘤的同时,亦显示明显的抗皮肤衰老作用。
- 梁晓婷王红丽蔡海杰任志伟郭敏学陈永丰钱聚标罗岚单孔荣
- 关键词:皮肤肿瘤维甲酸疾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