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民
-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临汾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时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丝和球囊辅助指引导管成功跨越痉挛段33例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管通路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跨越痉挛段血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汾市人民医院、晋城心脑血管病医院、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烟台海港医院经桡动脉路径PCI伴有桡动脉和(或)肱动脉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成功越过痉挛段的33例冠心病患者(A组),并与同期其他术者用常规方法处理痉挛的38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方法指引导管通过痉挛段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以了解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 两组患者痉挛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但肱动脉痉挛的发生率均较桡动脉高。A组指引导管通过率显著高于B组[33例(100.0%)比15例(39.5%),P=0.000];对于指引导管成功通过痉挛段的两组患者,A组较B组所需时间更短(P=0.000),A、B组指引导管通过时间≤5 min的患者分别为30例(90.9%)和2例(13.3%),5~15 min的患者分别为3例(9.1%)和7例(46.7%),〉15 min的患者分别为0和6例(40.0%)。A组患者前臂血肿发生率较B组降低[(2例(6.1%)比7例(1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结论经桡动脉路径PCI血管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可非常安全有效地使指引导管跨越痉挛和(或)夹层段,较应用抗痉挛药物这一常规方法更为安全可行。
- 倪祝华王乐丰杨新春王红石徐立李惟铭夏昆刘宇何冀芳迟永辉张大鹏邓俊萍王益民刘广军张小良赵建红张继强刘佳胜祁树莹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丝
- Carto3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临床上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分析本院72例行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各36例。A组在Carto3系统指导下行瓣环三维重建并在三维模型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B组在X线透视下行射频消融手术,比较两组的术后成功率、手术并发症、总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术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A组的手术总时间较B组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透视时间较B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发生并发症及复发,B组中有2例患者复发。结论:Carto3指导阵发性室上速的射频消融疗效满意,可减少X线透视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
- 黄春霞张志敏王益民邓俊平
-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 目的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病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我院2004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病例19例,分析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9例病例中,8例经手术证实,10例经介入手术证实,2例...
- 郭丽焱王益民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主动脉夹层内膜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究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需要的时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和远期预后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收治的96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时间的不同,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是从发病到开始介入治疗的时间在6 h以内,共32例;第二组是从发病到开始介入治疗的时间为6-12 h,共32例;第三组是不满足直接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选择择期介入治疗(7-10 d)者,共32例。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左心功能、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以及6个月以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频率等,探究分析三组不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发现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不满足统计学的意义(P〉0.05)。6个月以内三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频率及其左心功能有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始的时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有明显影响,开始介入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抑制患者的心室重构,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邓俊萍杨风雨廉玉蓉张小良刘广军王益民冷文俊
-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预后影响
-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静脉应用美托洛尔对心肌标志物和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对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1月—2004年12月确诊的发病在12h内的ACS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入院后立即静脉注射美托洛尔5mg,连续3次,之后继续口服美托洛尔片剂。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测定入院时及发病12h、24h、48h、96h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168h的cTnI。两组在发病后2周及4周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在发病12h、24h的cTnI及12h的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4周时的LVESV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发病12h时cTnI与CK-MB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6(P<0.01)、-0.251(P<0.05)。结论 ACS早期注射美托洛尔可以减少cTnI和CK-MB的释放,改善近期预后,而且LVEF与发病12h的cTnI及CK-M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 王益民孙蕊杨风雨田临芳郭丽焱乔海英吕吉元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美托洛尔生化标志物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5例经临床证实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25例病例中,53例为髂股静脉血栓,39例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其中左侧下肢发病率明显高于右侧下肢,所有病例均有特异超声图像。结论超声检查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ADVT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 郭丽焱王益民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高频超声
- 伊布利特对短期新发房颤及房扑转复的临床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持续时间〈72 h的新发的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18-75岁,持续时间≤72 h(1-72 h)、心室率≥60次/min首次发作的房颤/房扑患者共41例,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A组(伊布利特)20例和B组(普罗帕酮)21例。A组中体重≥60 kg的患者首次剂量1 mg,体重〈60 kg的患者首剂0.01 mg/kg,若无效果10 min后再次给予1 mg或按0.01 mg/kg泵入。B组患者首次剂量70 mg,若无效果10 min后再给予35 mg。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房颤/房扑的心室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转复率65.0%,B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转复失败的病例中有8例改用伊布利特治疗,其中6例转为窦性心律,而A组转复失败的5例患者改用普罗帕酮后均未能转复。A组转复时间(13.50±9.27)min,显著短于B组(27.32±10.27)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老年患者用药后出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经直流电复律后转复为窦性心律;B组2例出现左心衰竭。结论:对于72 h以内新发的房颤/房扑伊布利特疗效高于普罗帕酮,转复时间短于普罗帕酮,两药的不良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 黄春霞张志敏王益民邓俊平冷文俊
- 关键词:伊布利特心房扑动普罗帕酮
- 3例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患者的超声诊断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essels entrapment syndrome,PVES)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3例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患者的超声诊断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PVES主要超声征象表现为腘动脉与腘静脉的解剖位置不同,致使腘动脉受压,造成肢体缺血。3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并行手术治疗。结论超声检查是无创敏感的诊断PVES的首选方法。
- 郭丽焱王益民
- 关键词:超声诊断缺血
- 一种预塑形微导管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预塑形微导管,包括支撑管,以及连接在支撑管两端的预塑形圆柱体软管和输送管,所述支撑管分别与预塑形圆柱体软管和输送管连通;所述支撑管包括自外至内依次设置的亲水涂层、塑形网状金属丝...
- 马琦王益民牛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