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娟
- 作品数:144 被引量:47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珍稀食药用菌紫丁香蘑的研究进展
- 紫丁香蘑[Lepista nuda(Bull.:Fr.)Cooke]又名裸口蘑、紫晶蘑,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香蘑属,其色泽鲜艳,香味浓郁,口感极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一种珍稀的食药用菌...
- 周峰王瑞娟李玉于海龙郭倩
- 关键词:驯化栽培抗菌活性重金属富集
- 文献传递
- 一种金针菇品种的MNP标记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品种的MNP标记鉴定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实测319株金针菇菌株的数据,确定350个位点的标记用于金针菇品种鉴定。每个标记位点的测序500次以上,精确到单个碱基,结果高度精准,准确率达99.98%以上,...
- 王瑞娟彭海 陆欢 李甜甜 尚晓冬 方治伟 刘建雨 周俊飞 徐珍 谭琦
- 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及用其栽培灰树花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灰树花的液体菌种,及用该液体菌种栽培灰树花的方法。液体菌种分散性好,流动性强,能加快菌种的生长速度,缩短发菌时间,采用液体菌种制作的菌袋菌丝发育健壮,各部分生长均匀一致,菌龄整齐,出菇整齐,便于工厂化管理...
- 王瑞娟郭倩李玉张美彦
- 文献传递
- 鉴定香菇申香215菌种及其实质性派生品种的单核体交配型的引物组,鉴定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鉴定香菇申香215菌种及其实质性派生品种的单核体交配型的引物组,鉴定方法和应用,涉及食用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四对引物,鉴定方法具体包括:菌丝培养、基因组DNA的快速制备、交配型的PCR检测、电...
- 张美彦章炉军尚晓冬宋春艳于海龙徐珍王瑞娟刘建雨杨慧谭琦
- 一种耐低温草菇菌株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耐低温草菇菌种,其保藏号分别为:CCTCC NO:M 2023706。还提供了上述菌种的制备方法,包括一个制备草菇V23菌种孢子液的步骤,然后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对草菇孢子液进行诱变;再利用4℃对诱变菌株进行...
- 龚明汪滢邹根王瑞娟鲍大鹏万佳宁李燕
- 一种香菇综合滋味品质的测定方法及其评价方式
-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菇综合滋味品质的测定方法及其评价方式,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定待测香菇中5‘‑胞苷酸、5’‑尿苷酸、5’‑肌苷酸、富马酸、柠檬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丙氨酸、阿糖醇、海藻糖、甘...
- 李巧珍尚晓冬宋春艳李正鹏李玉刘建雨姜宁于海龙周峰王瑞娟章炉军张美彦谭琦董浩然
- 一种金针菇高产赖氨酸的基因单倍型及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高产赖氨酸的基因单倍型及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深入挖掘了赖氨酸合成途径的8个关键酶基因的单倍型类型与赖氨酸含量的关系,最终确定了金针菇高产赖氨酸的FvSDH的基因单倍型类型,并开发相关检测方...
- 王瑞娟刘建雨陆欢尚晓冬徐珍杨慧宋春艳谭琦
- 6种市售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氨基酸组成及蛋白质营养评价被引量:64
- 2018年
- 为分析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蛋白质营养,本研究测定6种来自不同生产企业的市售金针菇样品中粗蛋白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分析其中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并通过计算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以及预测蛋白质校正氨基酸计分等非生物学指标,评价金针菇的蛋白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6种金针菇样品均含有18种水解氨基酸,其中呈味氨基酸含量比例为56.28%~57.37%。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WHO/FAO模式,其中蛋氨酸、赖氨酸含量丰富,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和异亮氨酸。6种市售金针菇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72.61~82.07,必需氨基酸指数均高于90,与卵清蛋白接近。上述结果表明工厂化栽培的金针菇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含有利于人体吸收的优质蛋白,具有较大的风味食品开发潜力,适合与谷物、肉类等进行膳食搭配以促进人体对氨基酸的平衡摄取。
- 吴莹莹鲍大鹏王瑞娟陈洪雨王红梅
- 关键词:金针菇氨基酸组成必需氨基酸营养评价
- 一种黄色毛柄金钱菌及其栽培方法和分子鉴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色毛柄金钱菌及其栽培方法和分子鉴定方法,本发明选育出具有菌柄较长、生长迅速、生长周期短,并且产量高等多方面优良性状的黄色毛柄金钱菌。克服了黄色品种生长周期长、产量低的缺点,显著降低了黄色毛柄金钱菌的生产...
- 王瑞娟陆欢尚晓冬徐珍谭琦刘建雨杨慧宋春艳
- 一种用于鉴定灰树花菌种单核体交配型的InDel引物组合及鉴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定灰树花菌种单核体交配型的InDel引物组合及鉴定方法,采用InDel引物的分子鉴定手段,极大的缩短了鉴定时间,鉴定本身所需时间仅一天,菌丝培养仅需5‑6天,总时长不超过一周,InDel引物分子鉴定...
- 张美彦宋春艳章炉军王瑞娟李巧珍徐珍尚晓冬谭琦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