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霞
-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创立、流变及时代意义
- 2007年
- 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下五干年,创造了灿烂辉惶的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前后延续一于三百多年,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保持家天下的政治局面,在建立国家统治机器时,始终面临着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邪就是如何选拔既效忠于他们,又能管理好国家的官员。
- 王淑霞
-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科举考试制度中华民族中国封建社会中华文化
-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被引量:3
- 2007年
-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学而知之、学思结合的求知态度与方法,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文章借助《论语》,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实践进行了初步探析。
- 王淑霞
- 关键词:孔子《论语》
- 论《孟子》中的教育方法被引量:5
- 2004年
- 孟子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为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弘扬儒学,孟子十分注意教育方法。本文以《孟子》为据,阐述了孟子倡导并践行的教育方法,将其概括为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博学以求融会贯通,不唯书、不曲解而求真的创新精神。
- 王淑霞
- 关键词: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 先秦齐国与鲁国教育思想异同论
- 2007年
- 由于齐国和鲁国的治国策略不同,反映到他们的教育思想上也存在着差异。齐国开展教育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富民强国,称霸诸侯,而鲁国则是为了维护和推行西周宗法社会的礼制。本文借助现有齐、鲁文化典籍就齐、鲁教育思想的相同点与差异处进行了初步探析。
- 王淑霞
- 关键词:教育思想
- 论《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被引量:5
- 2005年
- 《管子》与《晏子春秋》作为两本流传至今的诸子著作,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也涉及到教育,并将教育提高到治国必需的高度来认识,来对待。本文依据《管子》和《晏子春秋》,阐释了它们主张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范围,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等。本文认为《管子》和《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虽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却仍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管子》、《晏子春秋》所倡导并采用的一些教育方法,即使对今天的教育来讲,仍不失一定的借鉴意义。
- 王淑霞
- 关键词:《管子》《晏子春秋》教育
- 先秦齐国民俗基本特征论被引量:2
- 2007年
- 齐鲁民俗自汉代以来就得到了世人的关注,诸如司马迁、班固都曾注意到这一点。先秦齐国民俗是在东夷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不仅具有东夷文化的特征,而且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不断的发展,其基本特征是显明而突出的。
- 王淑霞
- 关键词:民俗
- 简论“和而不同”被引量:2
- 2007年
- 王淑霞
- 关键词:哲学命题传统文化神人以和《说文》
- 齐国教育思想初探被引量:2
- 2006年
- 教育作为治国的一种手段,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先秦齐国也不例外。本文借助现有齐文化典籍,就齐国教育思想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析,力图阐明其关于教育的地位、方针、内容、方式和目的,以求为当代教育提供借鉴。
- 王淑霞
- 关键词:齐文化教育思想
- 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被引量:3
- 2003年
- 中国素称礼义之邦,其原因不在于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秦砖汉瓦,也不是能在太空就能辨出的万里长城,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是其所具有的几千年的文明史,古之贤人所造就并被历代炎黄子孙躬行践履的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德,二是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真髓,还超越国界,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现在还被视为文明之宝在弘扬,在传承。 传统道德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其自身具有两重性,既有引人向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存有一些阻碍社会变革和思想发展的消极因素,甚至是谬误的成分。但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我们批判性对传统道德进行继承与发扬,其中的积极因素仍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着借鉴与发展意义。
- 王淑霞
- 关键词:中华民族道德精神文明
- 齐鲁文化与和谐山东建设
- 山东素称齐鲁大地,概因齐、鲁文化发源、形成于此。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精华不仅影响中国几千年,而且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齐、鲁文化中的那些崇尚和谐的文化...
- 王淑霞邵先锋张艳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