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法清
-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新模式的探讨被引量:3
- 2013年
- 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实验类型,重视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对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 刘春梅王鹏张兴梅王孟雪王法清
- 关键词: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 几种微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 1997年
- 张兴梅王法清李淑珍李秀文李桂英
- 关键词:玉米微量元素肥料增产
- 白浆土上草木樨的磷肥效应初报
- 1991年
- 在白浆土上对草木樨进行了三年(1984—1986)磷肥试验。以亩施N素1kg作底肥,设每亩施磷肥(以P_2O_5计)0、1、3、6、9kg各处理组。施磷各处理组三年平均增产分别为13.7、33.7、41.0和45.0%,均达到极显著(α=0.01)水准。草木樨的品质也随施磷(P_2O_5)量的变化而变化。草木樨各处理组的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11.3%、19.3%、8.7%和8.0%。经回归和相关分析,草木樨产量(鲜重与干重)和品质的磷肥效应函数方程分别为 y鲜=1125.7+133.74x-9.11x^2; y干=270.06+32.12x-2.19x^2; y蛋白=15.078+1.733x-0.255x^2。相关皆极显著,|r|>r_(0.01)。根据草木樨干草和磷肥的价格比值,核算出最佳经济施磷(P_2O_5)量为每亩3.36kg;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施磷(P_2O_5)量为每亩3.4kg。在当前价格条件下,两者巧合。按P_2O_5每亩3kg将磷肥分层施用(1/3作种肥,2/3施于15~20cm深处),可促使草木樨根系密集层下移,根瘤增加,有利于改良土壤,绿色体产量也有所增加。
- 商占果赵顺才侯雪坤黎玉梅王法清
- 关键词:白浆土草木樨磷肥
- 关于测土施肥工作中取土样时间问题的探讨
- 在黑龙江省草甸白浆土上,从4月至10月每间隔10d取一次多点混合样,分析有机质、全量和有效氮、磷、钾及pH等农化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取的土样其测定值变化范围没有超出一个肥力指标的等级.因此认为在测土施肥中4~10月什...
- 王法清张之一
- 关键词:草甸白浆土丰缺指标土壤取样测土施肥
- 文献传递
- 白浆土供肥能力的试验
- 1996年
- 白浆土供肥能力的试验张兴梅,王法清,李国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密山158308)白浆土是黑龙江省主要土壤类型之一,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9%。白浆土具有黑土层薄、冷凉、板结、偏酸、粘重等特点,土壤肥力较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科学经济合理地施用...
- 张兴梅王法清李国兰
- 关键词:白浆土供肥能力
- 产地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技术
- 翟瑞常蔡德利邰建华魏丹李海燕张之一隋常玲张有利慕庆峰李玉影于立红刘双全张兴梅辛刚袭锋李明波秦传东王法清
- 课题组采取实地调查与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黑龙江省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综合示范核心示范区的环境普查,建立了农产品产地环境(地理)信息数据模型和农产品生产信息追溯数据模型,建立示范区SQL Server数据库并进行了数据录...
- 关键词:
- 关键词:产地环境
- 三江平原潜育土土温与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滞后现象的量化研究被引量:4
- 1995年
- 在三江平原潜育土上,进行了一年的土温和气温的日观测,经过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的解析,探讨了土温和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就土温的变化滞后于气温进行了定量化描述。
- 南都国赵良奇王法清
- 关键词:三江平原潜育土土壤温度
- 微肥对大豆的增产效应被引量:1
- 2001年
- 通过对891钛肥,活力素等微肥对大豆增产效应的研究,明确了各种微肥对大豆的肥效及其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891钛肥对大豆的增产效果最好,比CK增产12.9%,经济效益最高,投产比可达1︰13.1。活力素、北丰牌液肥及特多收也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 张兴梅郑玉龙王法清穆允良孙庆德
- 关键词:微肥大豆增产效应
- 硅酸盐菌剂对大豆的增产效应
- 2000年
- 盆栽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硅酸盐菌剂对土壤钾的释放、大豆对钾的吸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田间小区试验硅酸盐菌剂22.5kg/hm2用量大豆增产效果较好,比不施硅酸盐菌剂增产8.0%,硅酸盐菌剂配合肥料钾增产效果更佳。
- 张兴梅任淑娟张莹李奇中王法清
- 关键词:硅酸盐菌剂大豆钾素释放增产效果
- 不同大豆品种在养分吸收及产量上的比较被引量:13
- 2004年
-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对红丰11等四个大豆品种吸收利用氮、磷、钾养分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肥一致的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不同,养分利用率也不同,导致产量的差异。以红丰11养分吸收量最多,表现产量最高。
- 张兴梅蔡德利王法清辛刚
- 关键词:大豆养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