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作品数:101 被引量:438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电气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改良术式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改良术式(modified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Abbrevo,TVTA)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8月我院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的97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TVT-O组38例,TVT-A组59例,术后随访6~32个月,通过尿流动力学、咳嗽诱发试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视觉模拟评分(VAS)、泌尿生殖困扰简表(UDI-6)、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IIQ-7)及组间对比来评价TVT-A术的中长期主客观疗效。结果:9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膀胱穿孔、大血管损伤及吊带外漏等较严重并发症,两组各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经尿道扩张并保留导尿1周后均恢复正常排尿,4例出现术后尿路感染,每组各2例,经抗感染治疗3~5天后症状消失。TVT-O组与TVT-A组术后24小时腹股沟区疼痛发生率分别为7例(18.4%)、2例(3.4%);1周时分别为5例(13.2%)、0例(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7例于门诊完成随访。TVT-O与TVT-A组中长期主观有效(完全治愈+改善,其中诱发试验阴性为完全治愈)分别为36例(94.7%)、56例(94.9%);客观有效(治愈+改善)分别为35例(92.1%)、55例(93.2%);满意度分别为36例(94.7%)、57例(96.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Q-SF、UDI-6、VAS和IIQ-7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T-A术能提高ALPP,但对正常储尿排尿功能无影响;TVT-A具有安全有效、中长期疗效稳定的优点,同时可降低术后短期内腹股沟区疼痛的发生率。 邹慈 于德新 王毅 王进有 章大钊 张志强 王琦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尿流动力学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4年 目的比较不同时限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卡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符合条件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纳入标准:年龄55~78岁;有良性前列腺增生外科手术适应证;术前尿常规检查无脓尿、菌尿;术前未保留导尿;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脑等疾病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合并膀胱结石或膀胱肿瘤;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前30min或2h预防性使用单次剂量头孢类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照组患者于首次给药后12、24h再次给药。主要疗效指标为术后1周内尿路感染性发热(体温≥38.5℃)发生率,次要指标为术后1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肝素结合蛋白、尿常规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菌尿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安全性指标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人18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90例。两组的年龄[(71.7±3.9)岁与(69.9±4.8)岁]、前列腺体积[55.0(39.5,62.0)ml与52.5(45.5,68.5)ml,]、手术时间[(58.8±17.0)min与(60.9±16.7)min]、术后留置尿管时间[3.0(3,4)d与3.8(3,4d]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周内尿路感染性发热发生率分别为7.8%(7/90)和5.6%(5/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1周血白细胞计数[(10.5±1.2)×10^(9)%/L与(9.7±4.1)×10^(9)/L],C-反应蛋白[(43.0±27.9)mg/L与(53.1±29.9)mg/L],肝素结合蛋白[(44.7±19.4)ng/ml与(37.8±23.5)ng/ml],尿红细胞计数[4768.2(2387.9,10496.5)个/μl与6577.2(3691.5,7636.8)个/μl],尿白细胞计数[447.1(283.9,637.0)个/μl与242.8(10^(9).7,691. 方露 杨超 王琦 彭龙飞 陈磊 闵捷 于德新 王毅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抗生素预防 中晚期肾结核36例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36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无典型临床表现;尿抗酸杆菌阳性率为19.4%;B超、IVU、和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0.6%、36.7%、81.2%。26例肾脏已无功能行手术切除(开放性手术20例,腹腔镜手术6例);10例行抗结核保守治疗,其中5例置双J管引流。结果:31例痊愈,5例失访。结论:肾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不及时是导致中晚期肾结核发生的主要原因;CT对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最有价值;治疗以肾切除术为主,术中应尽可能切除患侧输尿管;腹腔镜手术可以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王毅 贾本忠 陈方敏 石家齐 杨登伦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盆腔局灶型Castleman病致输尿管梗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盆腔局灶型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因盆腔占位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积水的患者进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盆腔肿块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30min,术中出血10ml。术后第3天出院,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示Castleman's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滤泡型。随访6个月,未见疾病复发或转移。结论:盆腔局灶型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盆腔疾病,常以无痛性淋巴组织肿大或肿块压迫症状而就诊。治疗方法首选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比传统开放手术在术中创伤、出血量、术后恢复、美观性等方面的优越性明显,对于盆腔局灶型CD,可优先考虑行经腹腔镜切除,预后良好。 陈磊 于德新 谢栋栋 王毅 张涛 丁德茂 闵捷 邹慈 张志强关键词:输尿管梗阻 腹腔镜术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自体组织补片修复输尿管狭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024年 近年来自体组织补片输尿管重建术成为上尿路重建的标准术式之一,并且在长段或多段输尿管狭窄重建中具有优势。为推动自体组织补片修复输尿管技术应用和围手术期准备、管理的规范化,本专家共识编写组于2024年1月组织国内专家就自体组织补片技术的关键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专家共识,内容包括自体组织补片的适应证,补片组织来源的选择(口腔黏膜补片,阑尾组织补片),围手术期评估和准备,手术过程要点及术后随访建议等。 包军胜 范阳 冯宁翰 葛光炬 葛京平 李兵 李新飞 李学松 刘龙飞 刘永达 罗光恒 王坤杰 王尉 王毅 肖行远 杨昆霖 杨晓剑 张雪培 朱宏建关键词:输尿管狭窄 阴茎鳞癌组织学亚型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亚型阴茎鳞癌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概率的关系。方法回顾183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阴茎癌患者资料,按照WHO 2016年阴茎癌分型标准复习病理切片并重新分型,同时收集患者年龄、肿瘤分期、临床区域淋巴结分期、脉管栓塞以及是否神经侵犯。对可能影响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因子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例乳头状癌中1例(11.1%)、20例疣状癌中1例(5.0%)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2例疣性癌中7例(31.8%)及63例(54.3%)经典鳞癌被证实淋巴结受累;所有腺鳞癌、肉瘤样癌及75%的基底细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然而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亚型并非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阴茎鳞癌不同亚型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病理分型为低危险组建议观察随访;高危险组患者最好行预防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疣性鳞癌和经典型鳞癌患者需结合其他预测因子和临床检查制定合适的诊疗计划。 王进有 于德新 谢栋栋 王毅 毕良宽 张涛 丁德茂关键词:阴茎肿瘤 组织病理学分型 淋巴结转移 高危肾盂癌患者的简化手术治疗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高危肾盂癌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12月对14例高龄且伴有严重并发症的肾盂癌患者行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肾脏+中上段输尿管切除术,术后正规膀胱灌注表柔比星注射液,以预防再发膀胱癌,并定期进行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结果:14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63~105min,平均78.3min。术后24-48小时恢复饮食,5~9天出院。术后病理检查2例为鳞状细胞癌,12例为尿路上皮细胞癌;其中2例为浸润性肾盂癌伴肾门处淋巴结转移。术后13例得到随访,1例失访;随访8~36个月,平均21.4个月。1例术后13个月死于肺部转移,2例术后21个月因心肺疾病死亡;2例术后再发膀胱癌,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结论:对于高危肾盂癌患者,简化手术,腹腔镜下切除肾脏+中上段输尿管,术后配合正规膀胱灌注化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王毅 于德新 谢栋栋 张涛 丁德茂 陈磊 闵捷 邹慈 张志强关键词:肾盂肿瘤 高危患者 手术治疗 零缺血腹腔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剜除术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阻断肾动脉的零缺血腹腔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剜除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6月,行14例不阻断肾动脉的腹腔镜下RAML切除术,2例为孤立肾。右侧8例,左侧6例。单发11例,多发3例。肿瘤直径3.5~8 cm,平均4.5 cm。肿瘤位于肾脏上极5例,下极6例,肾窦内3例。10例经后腹腔途径,4例经腹腔途径。术中先游离肾动脉以备阻断。充分暴露肿瘤后,于肿瘤边缘标记切除范围,超声刀沿肿瘤边缘边切边用吸引器吸引,逐步切除肿瘤,用吸引器彻底吸除基底部残留肿瘤组织。小的肿瘤创面用V-Loc免打结缝线全层缝合,大的创面先缝合基底部止血并缩小创面,再缝合创面;肾窦内小的肿瘤切除后用止血材料填塞。结果 14例手术均成功,均未阻断肾动脉,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4~87 min,平均67 min。术中出血30~350 ml,平均130 ml。术后无继发出血、漏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随访5~12个月,平均8.3月,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不阻断肾动脉的状态下可以完成腹腔镜RAML剜除术。术前应完善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与肾脏血管的位置关系,术中要游离肾动脉做好阻断准备工作。 王毅 谢栋栋 毕良宽 张涛 丁德茂 闵捷 陈磊 邹慈 张志强 于德新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腹腔镜 基于TCGA数据库建立肾透明细胞癌预后模型并探究其免疫浸润特征 2025年 本研究基于TCGA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了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蛋白质预后模型,并探讨了其免疫浸润特征。通过蛋白组学分析筛选出8个关键蛋白质,建立了预测患者预后的模型,并通过生存分析、ROC曲线及风险曲线对模型的稳定性与准确性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应用列线图预测患者的生存期,为临床决策提供辅助工具。此外,分析了模型中蛋白质间以及模型蛋白与其他关键蛋白之间的共表达关系,揭示了它们在ccRCC中的潜在作用。研究还深入探讨了免疫细胞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了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的免疫应答差异。结果显示,免疫细胞的浸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高风险组显示出较低的免疫应答,提示免疫微环境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肾透明细胞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预后模型,并为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Based on the TCGA database,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protein prognostic model for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using bioinformatics methods and explored its immune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Eight key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proteomic analysis, and a model for predicting patient prognosis was established. The s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model were validated through survival analysis, ROC curve, and risk curve. Furthermore, column charts were used to predict patient survival, providing an auxiliary tool for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In addition, the co express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teins in the model and between model proteins and other key proteins were analyzed, revealing their potential roles in ccRCC. The study also delved into the expression of immune cells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in immune responses between high-risk and low-risk grou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filtration of immune cell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the high-risk group showed a lower immune response, suggesting that 朱腾飞 王毅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 免疫微环境 预后模型 TVT-A与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术后发生腹股沟疼痛情况分析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比较使用改良式经闭孔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abbrevotm,TVT-A)与传统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术后发生腹股沟疼痛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87例采用TVT-A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及33例采用TVT-O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及术后腹股沟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TVT-A和TVT-O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股沟疼痛发生率TVT-A组明显小于TV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TVT-A组小于TV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T-A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安全有效,TVT-A较TVT-O术后腹股沟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王毅 邹慈 张志强 谢栋栋 毕良宽 张涛 丁德茂 闵捷 陈磊 王进有 于德新关键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