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远 作品数:43 被引量:284 H指数:11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建筑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心脏超声“3+1”切面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3+1”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在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北京市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治疗和监测网络覆盖单位进行心脏超声“3+1”切面产前筛查的胎儿43127例,以新生儿期超声结果或引产尸检结果验证产前胎儿心脏病筛查结果,评价心脏超声“3+1”切面对胎儿心脏病筛查的临床价值。结果在43127例胎儿中,应用心脏超声“3+1”切面共筛查出111JL先天性心脏病413例,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52例。出生后复查或尸检共确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66例,其中产前误诊6例,漏诊14例。心脏超声“3+1”切面对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敏感度为94.7%,特异度为lOO.O%。结论心脏超声“3+1”切面在筛查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二级预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张雅慧 金梅 丁文虹 杨静 莫莹 叶文倩 吕震宇 王志远 霍玉峰 石诗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超声心动图 四腔心切面 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疗、监测网络建设体会 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通过在北京地区开展"建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筛查、治疗和监测网络"的研究,使先心病能够得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北京市出生缺陷率及婴儿病死率。方法:2007年至2012年,由我院小儿心脏中心牵头,依托北京市妇幼机构成熟的行政管理网络,构建先心病监测网络,对北京地区6家妇幼保健院超声医师进行先心病知识、胎儿及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技术培训,并对成果进行技术推广,对于特殊病例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及时救治。同期开展母婴数据直报,了解先心病的发病及转诊情况。结果:①基层医生先心病筛查和预防水平显著提高,②2007年至2009年,6个区县对17 721例孕妇进行的产前筛查,复杂先心病产前检出率达到91%,复杂先心病引产率97%,在后续6个医疗单位技术推广中,对1 249例孕妇完成产前先心病筛查,复杂先心病产前超声诊断率85.7%;③使北京18个区县先心病筛查技术的覆盖率达80%。结论:先心病筛查、诊疗、监测网络平台建设的实行,能够有效的提高先心病的筛查率,降低出生缺陷率和婴儿病死率,有望成为政府管理预防出生缺陷的有力手段。 金梅 韩玲 丁文虹 张桂珍 李伟 王志远 吕震宇 霍玉峰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超声心动图 产前筛查 网络建设 高水平血清可溶性致瘤抑制素2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生存状况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高水平血清可溶性致瘤抑制素2(sST2)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的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149例DCM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果,最终纳入104例。记录患儿的基线资料,检测血清sST2水平。记录复合终点事件(心脏移植、心力衰竭及死亡)发生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sST2水平DCM患儿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以及性别、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是否有既往心力衰竭史与血清sST2间的交互作用。结果104例DCM患儿血清sST2中位水平为23.4(19.7,30.9)μg/L,根据sST2水平四分位数,将患儿分为Q1组(≤19.7μg/L,26例)、Q2组(>19.7~23.4μg/L,26例)、Q3组(>23.4~30.9μg/L,26例)、Q4组(>30.9μg/L,26例)。104例DCM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682(536,792)d,Q1组[11.5%(3/26)]、Q2组[15.4%(4/26)]、Q3组[26.9%(7/26)]、Q4组[65.4%(17/26)]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Z分数、B型脑钠肽、是否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既往心力衰竭史后,按sST2四分位水平分组,Q4组患儿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最高(风险比=9.17,95%置信区间:2.31~36.49,P=0.002),而将sST2作为连续变量,血清sST2水平每增加1μg/L,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增加5.00%(风险比=1.05,95%置信区间:1.03~1.07,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显示,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随血清sST2水平增加而增加,呈现J型关系。将患儿按照性别、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以及有无既往心力衰竭史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Q4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均较高。sST2水平与上述变量均无显著交互作用(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Q4组无事件生存率最低(Log-rankχ2=18.544,P<0.001)。结论高水平血清sST2是DCM患儿发生心脏移植、心力衰竭及死� 焦萌 王志远 吕震宇 金梅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特点,为提高本病诊断及治疗水平提供一定帮助。方法:收集2002年1月3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中心收治的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共42例。将比例分为术前组、术后组,分析其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及抗生素治疗及转归。结果:39例(92.9%)有发热表现,热程长短不一,热型多表现为不规则热,有贫血表现16例,有心功能不全8例。血培养阳性病例15例(35.7%),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术后组以条件致病菌为主。34例(81.0%)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左心系统8例,右心系统24例,同时累及左-右心系统2例。术前组以青霉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万古霉素应用最多;术后组应用最多的前3种分别为盐酸万古霉素、三代头孢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手术17例,自动出院11例,转院1例,余抗感染治疗好转出院。结论:先心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可不典型,但术前组和术后组在致病菌及抗生素应用方面有差别。抗生素的滥用可延误本病的诊治,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诊断,规范治疗。 顾燕 金梅 郑可 梁永梅 王霄芳 肖燕燕 王志远 吕震宇 韩玲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心内膜炎 细菌性 回顾性分析 介入治疗在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残余畸形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残余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TOF根治术后行介入治疗患者26例,包括行经皮体肺侧支血管封堵术6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14例,经皮肺动脉支架置入术6例。观察术后即刻疗效,并于术后1、3、6、12个月随访治疗后跨肺动脉瓣或狭窄近远端压差及肺动脉发育情况,评价介入手术疗效。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进行介入治疗。6例行经皮体肺侧支血管封堵术患者术后肺出血好转,顺利拔除气管插管。14例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患者术后即刻跨肺动脉瓣及狭窄近、远端压差及右心室收缩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37±16)mmHg(1 mmHg=0.133 k Pa)比(79±20)mmHg、(57±8)mmHg比(95±23)mmHg],术后12个月患者跨肺动脉瓣及狭窄近、远端压差和主肺动脉内径及Nakata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6例经皮肺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即刻跨狭窄近、远端压差和右心室收缩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35±17)mmHg比(62±12)mmHg、(53±13)mmHg比(74±17)mmHg],术后12个月患者跨狭窄近、远端压差和肺动脉内径、Nakata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内科介入治疗TOF根治术后残余畸形,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志远 叶文倩 丁文虹 王霄芳 郭保静 梁永梅 肖燕燕 金梅关键词:法洛四联症 介入治疗 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旧城更新规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反思,城市健康应如何在当下城市规划建设中得到体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其涉及到生理、情感、环境、社会等多个维度。此次规划以“健康”作为切入点,基于Dahlgren&Whitehead健康影响模型,将“健康”分为“个人健康、群体健康、社会健康”三个层面,结合当前城市更新政策背景,为项目地块进行现状调研、空间健康分类,再“对症下药”进行更新设计。本方案为旧城中心区地块进行探索性的设计改善,以达到营造未来健康家园的美好生活空间环境愿景。 杨婉月 王志远关键词:旧城更新 规划设计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演变特征与动态模拟 被引量:1 2022年 研究建设用地演变格局对国土空间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采取空间扩张模型分析、标准差椭圆法、重心变动、空间自相关、元胞自动机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了199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演变特征,并基于元胞自动机进行了动态模拟。结果表明: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表现出不同扩张特征,1990—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呈现扩张面积逐年增长、扩张强度逐渐减缓的特点;扩张模式主要呈现线性向东-外延式发散-圈层向外的扩张格局,广州佛山中山一体化趋势明显。②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向东扩张,并具有一定周期性,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重心由佛山市转向广州市,同时东西方向扩张程度不一,南北方向扩张程度较为均衡。③粤港澳大湾区空间集聚特征存在先增强后减弱再增强的趋势,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四市,整体呈现集聚区域增加、等级增强的特点。④利用元胞自动机结合社会经济等约束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进行模拟预测得出城市群整体呈现“中心-边缘”的梯度扩张模式,具体表现为中部填补适宜建设用地,周边飞地式建设用地扩张,边缘式用地扩张三种建设用地扩张形式。 袁泽棋 王志远关键词:建设用地 元胞自动机 45例肺动静脉畸形的特点及病灶分布对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肺动静脉畸形(PAVM)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并探讨病灶的分布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3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45例PAV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2~70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29/45),最常见的体征为口唇发绀(27/45);7例缺失动PaO2数据,38例PaO2 31.20~88.40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PaO2(57.80±14.13)mmHg。HGB 79~254 g/L,平均HGB(169.65±38.32)g/L;病灶分布于肺下叶最常见(71.1%),单发病灶者14例中有PaO2数据者12例,平均PaO2(63.06±16.79)mmHg,多发病灶者31例中有PaO2数据者26例,平均PaO2(55.37±12.32)mmHg,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单侧单发、单侧多发、双侧多发及弥漫型分布各组之间的PaO2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54)。结论:PAVM发病率低,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或临床及影像特点不特异,容易误诊。未见到病灶的不同分布对PaO2产生影响。 郭伟 刘泽英 张韶岩 王志远 朱光发关键词:肺动静脉畸形 胸部CT 动脉血氧分压 肺动脉支架治疗儿童肺动脉分支狭窄近中期右心功能随访研究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在治疗肺动脉分支狭窄后对右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7例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的患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支架置入的介入治疗。年龄4~18岁,平均年龄8.7岁,体质量13~56kg,平均28.4kg。结果:法洛四联症(TOF)术后残留左肺动脉或右肺动脉狭窄者6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 TGA)1例,分别置入右肺动脉支架4例,左肺动脉支架3例。随访至1年:支架置入后,肺动脉狭窄处内径明显增加;狭窄处压差(ΔP)较术前明显降低;三尖瓣瓣环收缩位移明显增大,右心室TDI提示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后患儿活动耐量增加,心功能分级提高。结论:肺动脉支架置入术目前已成为肺动脉分支狭窄理想治疗方法,可解除狭窄并显著改善右心功能。 石诗 金梅 丁文虹 王霄芳 郑可 梁永梅 肖燕燕 焦萌 顾燕 王志远 张雅慧关键词:肺动脉狭窄 右心功能 微小RNA与儿童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血清微小RNA(miRNA)特异性表达与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住院的DCM治疗1年后LVEF <55%的患儿15例(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DCM治疗1年后LVEF≥55%患儿15例(对照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筛选2组血清中差异表达mi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验证2组患儿血清中差异表达mi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LVEF与mi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miRNA基因芯片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有156个miRNA表达上调(差异表达倍数> 2,P <0. 05),前8个差异表达的miRNA分别为miR-26a-5p、let-7g-5p、miR-126-3p、miR-142-5p、let-7f-5p、miR-27a-3p、miR-27b-3p、miR-143-3p。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血清let-7g-5p、miR-126-3p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1. 60±0. 21)比(1. 40±0. 31)、(1. 63±0. 28)比(1. 36±0. 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治疗1年后30例DCM患儿血清中let-7g-5p、miR-126-3p相对表达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 437、-0. 481,均P <0. 05)。结论 miRNA与DCM患儿治疗后LVEF降低具有相关性,调控miRNA有助于减少低LVEF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情况。 焦萌 王志远 王霄芳 尤宏钊 顾燕 梁永梅 肖燕燕 金梅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微小RNA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