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刚

作品数:16 被引量:89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市肛肠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直肠
  • 3篇直肠肌
  • 3篇术后
  • 3篇梗阻
  • 3篇肛门
  • 3篇耻骨
  • 3篇耻骨直肠肌
  • 3篇出口梗阻
  • 2篇直肠前
  • 2篇直肠前突
  • 2篇痔病
  • 2篇手术
  • 2篇脱垂
  • 2篇脱垂痔
  • 2篇前突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括约肌
  • 2篇梗阻性
  • 2篇梗阻性便秘

机构

  • 16篇沈阳市肛肠医...

作者

  • 16篇王志刚
  • 9篇殷志韬
  • 3篇李祯祥
  • 2篇张勇
  • 2篇赵亮
  • 2篇孟金
  • 1篇季成春
  • 1篇陈德宇
  • 1篇刘德龙
  • 1篇袁和学
  • 1篇张铁辉
  • 1篇白海霞
  • 1篇赵岫
  • 1篇王宏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第十六届中国...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小针刀钩切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寻超声引导下小针刀钩切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导致出口梗阻性便秘(ODS)机理及耻骨直肠肌解剖结构,选取60例诊断明确的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在骶管麻醉状态下,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清晰显示耻骨直肠肌解剖结构,在其引导下,小针刀钩切耻骨直肠肌(PRM)约1.5~2.0 cm,并观察疗效。结果6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比较,便秘症状评分均降低,排便总满意度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肠动力学各项目指标均明显得到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愈43例(71.7%),有效17例(28.3%),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随访1年,其中3个月内PRS复发3例(5.0%),6个月内PRS复发5例(8.3%),1年内PRS复发8例(13.3%)。结论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清晰显示耻骨直肠肌结构及周围组织关系,在其引导下,小针刀钩切耻骨直肠肌,准确、不良损伤小、并发症及后遗症少、易操作等优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赵亮王志刚
关键词:小针刀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一种适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助便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助便器,涉及助便器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底座内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设置在蓄电池左右两侧,所述电动伸缩杆输出端连接有功能箱,且功能箱设置在底...
孟金王志刚殷志韬韩毅赵岫陈德宇张勇刘德龙白海霞马越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痔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切除术进行处理,术后对肛管进行保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痔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于伟刚王志刚
关键词:超声多普勒痔病结扎术疗效
改良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全层切除术(STARR术)联合耻骨直肠肌药物松解术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51例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分析改良STARR手术联合耻骨直肠肌药物松解术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疗效,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经确诊的51例患者进行改良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全层切除术(STARR术)联合耻骨直肠肌药物松解术的治疗,随访至少6个月,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排便情况、便秘积分结果、腔内超声结果、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取得满意的疗效,有效的改善了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排便困难情况。
王志刚李祯祥殷志韬
关键词:出口梗阻性便秘
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针对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针对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切开挂线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3.71%。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积极作用,可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于伟刚王志刚
关键词:切开挂线术复杂性肛瘘
经肛弧形切割闭合器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经肛弧形切割闭合器(CCS)直肠前壁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沈阳市肛肠医院接受经肛CCS直肠前壁部分切除术治疗的40例成年女性直肠前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排便梗阻综合征(ODS)评分、疗效评估及影像学改善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来评价术后出口梗阻状况及手术效果。结果40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25~40 min,平均(32±4)min,术中出血量为10~30 mL,平均(20±5)mL。术后直肠前突体征均明显降低,无大出血、直肠阴道瘘、直肠狭窄、肛门狭窄、肛周脓肿等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患者OD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患者直肠前突深度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疗效评估: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24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0例。结论经肛CCS直肠前壁部分切除术是治疗以直肠前突为主的ODS的有效术式,具有安全、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赵亮王志刚袁和学
关键词:直肠前突便秘
直肠前突及伴发病的手术治疗
2006年
目的通过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探讨分析其中以直肠前突及伴发病为主的病例的合理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3~2004年间共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98例,其中以直肠前突及其伴发病为主的病例68例,均手术治疗。术式以直肠前突修补加固术为主,根据伴发病情况选择性辅以直肠粘膜注射术,直肠周围间隙注射术、耻骨直肠肌松解术等。结果判定结果分为治愈、显效、无效3种。68例手术病例治愈为53例(占77.9%),显效为15例(占22.1%),无效为0例。结论我们通过以综合性手术治疗直肠前突及其伴发病,发现此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病程短、并发症少、痛苦小、复发率低等。
殷志韬王志刚
关键词:直肠前突伴发病手术治疗
保留肛垫分瓣断桥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保留肛垫分瓣断桥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肛垫分瓣断桥缝合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30例,好转11例;观察组患者治愈35例,好转6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在具体的治疗并发症发生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肛垫分瓣断桥缝合术对环状混合痔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于伟刚王志刚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
营养支持在直肠癌(TME)术围术期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直肠癌(TME)围术期的作用。方法:将89例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常规肠外营养(PN),观察组采用肠外营养(PN)加肠内营养(EN)。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血浆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强直肠癌手术患者的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王志刚
关键词:联合营养支持并发症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低位肛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1
2015年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行LIFT术和41例行传统瘘道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临床疗效、术后指标、远期肛门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IFT术组治愈率为90.5%,传统瘘道切除术组治愈率为90.2%,两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LIFT术组在术后疼痛、术中出血、术后尿潴留、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瘘道切除术组(P<0.05);远期并发症等方面LIFT组发生率均小于传统瘘道切除术组(P<0.05);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LIFT组高于传统瘘道切除术组(P<0.05)。结论:LIFT术不仅操作简单、恢复快、术中出血少、疼痛减轻明显,而且具有对括约肌损伤小、远期肛门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王志刚乔运余张勇
关键词:低位肛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