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勇

作品数:16 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胜利油田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6篇油田
  • 5篇水平井
  • 5篇平井
  • 4篇剩余油
  • 4篇孤东油田
  • 3篇油藏
  • 3篇注水
  • 3篇采油
  • 3篇储量
  • 2篇热采
  • 2篇注水开发
  • 2篇可采储量
  • 2篇储层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地热资源
  • 1篇地震属性
  • 1篇地震振幅
  • 1篇地质

机构

  • 15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6篇王建勇
  • 7篇王学忠
  • 3篇黄文芬
  • 3篇黄文芬
  • 2篇崔传智
  • 2篇曾流芳
  • 1篇孙民生
  • 1篇刘显太
  • 1篇赵永杰
  • 1篇张伟伟
  • 1篇刘传虎
  • 1篇马立群
  • 1篇王允诚
  • 1篇陈德坡
  • 1篇邢正岩
  • 1篇曹刚
  • 1篇凡哲远
  • 1篇李辉
  • 1篇周汉国

传媒

  • 3篇特种油气藏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成都理工学院...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新疆石油科技...
  • 1篇当代石油石化
  • 1篇海洋石油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油气采收率技...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稠油冷采进展与地热采油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在综述稠油冷采进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热采油构想,对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以深层高温流体携带地热加热浅油层进行采油的方法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王学忠王建勇
关键词:稠油冷采注水采油热采
焉2块水平井产能预测被引量:4
2002年
焉 2块是河流相低渗透油田 ,常规开采单井产量低、采油速度低 ,利用水平井开发可以提高采油速度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水平井开发可行性论证及水平井优化设计中 ,水平井产能预测是决策方案的重要依据。文中采用多种方法对焉 2块南部油田进行了水平井初期产能的确定及产量变化的预测 。
王建勇黄文芬李辉
关键词:产能预测油田水平井采油指数可采储量
用灰聚类方法定量分析剩余油潜力大小被引量:8
2001年
在常规地质信息和生产开发动态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可以应用灰聚类分析法来定量评价剩余油潜力。以孤东油层七区西 6 - 1小层为例 ,提取了剩余油潜力区的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储层非均质系数、沉积相、构造形态、砂体位置、射孔完善程度、注采完善程度等聚类评价指标 ,建立了各指标的白化函数 ,并采用复式加权法确定了各指标的灰聚类权 ,最终判别结果以概率最大的聚类系数确定 ,从而实现了潜力井区剩余油潜力大小的定量划分 。
黄文芬王允诚王建勇张伟伟陈德坡
关键词:白化函数剩余油储层构造
准西海相浅层石炭系火山凝灰岩油气发现的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2011年,准西海相浅层石炭系火山凝灰岩油气勘探取得了突破,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特别是排61井在855.7~949.6 m井段,常规试油获得日产6 t的工业油流,50℃地面脱气原油黏度为390 mPa.s。排61地区石炭系稳定的海相沉积层既是深部油源岩,又是优质储集层。岩浆活动提供了火山岩储层发育和分布的基础。火山凝灰岩经受了强烈的风化作用和有机酸溶蚀作用,风化壳及次生裂缝很发育,成为优质储层。深部二叠系油气沿红车断裂带和地层超剥带不整合面向高部位运聚成藏。二叠系和三叠系致密的火山岩或泥岩沉积覆盖作为区域性盖层对石炭系油气后期保存至关重要。针对石炭系储层成像较差的难题发展了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火山岩地震和测井响应特征比较明显,应用成像测井和核磁共振技术实现了裂缝的定性识别和定量描述。
王建勇王学忠马立群
关键词:石炭系海相沉积浅层
孤东二元先导性矿场试验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难题,胜利油田开展了聚合物/石油磺酸盐二元室内实验,油水界面张力降至2.9×10^-3 mN/m.2003年9月,开始孤东二元先导性矿场试验,试验区属河流相沉积、常规稠油、疏松砂岩油藏,注入井9口,对应油井19口.矿场试验2008年12月结束,18口井见到降水增油效果,提高采收率7.2个百分点.该技术先后在胜利油田8个区块推广,累计增油66×10^4 t,逐步形成了二元复合高效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
王学忠王建勇曾流芳
关键词:二元复合驱石油磺酸盐剩余油孤东油田
孤东油田七区西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被引量:19
2001年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综合反映了互不相溶的油水两相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渗流规律的变化 ,是油田开发设计中产能预测的基础资料 ;而不同开采阶段取心岩样相渗曲线的变化 ,能够反映储集层结构的变化 ,研究这一变化可为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理论依据。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取心井资料表明 ,随着水驱过程的深入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值发生了变化 ,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减小、等渗点含水饱和度及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渗透率增大 ,反映出油层孔隙度增大、黏土矿物减少、孔隙比表面积减少、孔隙表面更亲水以及水驱结束后储集层的综合渗流能力有所增加等特征。不同阶段相渗参数分析表明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 ,孔隙度对渗透率、渗透率对残余油饱和度、两相共渗区、驱油效率等参数的影响作用相对增大。研究结果认为 ,该油田三次采油应立足于改善储集层结构和驱油剖面 ,减少孔间矛盾 ,提高驱油效率。图 2表 1参
黄文芬王建勇凡哲远
关键词:孤东油田相对渗透率曲线
利用地热资源进行热水驱油的技术研究被引量:25
2009年
中国油田以注水开发为主,目前其平均采收率在33%左右。笔者研究认为,制约注水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注入水温度明显低于油层温度,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诸如注入水温度低造成油层温度持续下降,增大了原油黏度。长期剧烈的温差导致储层孔喉胶结物及骨架矿物破碎,加剧了大孔道窜流。笔者针对目前注入水温度过低对油田开发效果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诸如尽可能选择污水回注,前提是水质达标。主要是考虑到采出的地层水矿化度比较高,与油层配伍性比较好,有利于获得较高的驱油效率。同时减少污水治理和外排压力,更有利于环保和清洁生产。尽可能提高注入水的温度,缩小注入水与油层的温度差距,如果采用高于油层温度的热水驱油最为理想。由于注入水流程比较长,受地面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基于夏季注入水温度大大高于冬季注入水温度,能否考虑采取不对称注水方式,即夏季注采比高一些,冬季低一些。同时尽量缩短注水流程长度,尽可能减少沿途热损失。尽可能少注水。在满足油田地层能量补充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减少注水量,同时减少管外窜槽井治理、平面大孔道井治理、只注不采井治理和特高含水且高液量井治理,减少无效注水。本文围绕提高注入水温度,着重讨论地热、太阳能辅助采油构想。地热采油就是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以深层高温度开发流体(油、气、水及其混合物)将大量的热量带入浅油层,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层系间温差提供了地热源。在统计分析孤东油田温度场变化特征基础上,进行了地热采油流程概念设计,推荐在地热源井同井场钻打稠油层多分支水平井作为注入井,单体增压泵直接将从地热源井采出的热流体注入目的油层,在周围油井采油。建议在有利区块率先开展地热采油先导性试验。
王学忠王建勇
关键词:采油热水注水开发
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的非稳态产能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应用Green函数和Newman乘积原理,推导出压裂水平井在非稳态条件下生产时的产能计算公式,并给出求解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压裂水平井产能随时间逐渐减小;裂缝越长,产能越大;随裂缝条数增加,产能增加幅度变小,水平井压裂时,尽量靠近两端进行压裂,裂缝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研究成果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建勇曹刚崔传智陈翰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非稳态
动态因素权重分析法在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0年
该文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因素分析技术引入油气开采过程中储层参数对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并提出不同开采阶段采用不同生成处理方式的动态分析方法 ,可实现产能影响因素影响作用大小的定量跟踪分析。该方法克服了常规分析方法中样本量及样本分布规律的约束 ,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可推广应用于油藏储油能力评价、储层参数评价以及产能跟踪调整等。
黄文芬王建勇周汉国
关键词:产能影响因素灰关联度
孤东油田地热采油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随着石油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燃烧原油产生蒸汽来实现稠油热采的开发方式需要转变;薄层、边水驱稠油油藏不适合热采;注入水温度低造成油层温度持续下降,增大了原油黏度。根据孤东油田馆陶组稠油开采现状,提出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以深层高温度开发流体将大量的热量带入浅油层,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以深层高温流体携带地热加热浅油层。文章设计了几种地热采油方案,结合馆陶组稠油开采的实际需要,在统计孤东油田温度的变化基础上,提出可利用现有地热资源,在有利区块率先开展地热采油先导性试验。
王学忠王建勇
关键词:热采注水开发概念设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