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希涛

作品数:64 被引量:179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理学
  • 23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7篇催化
  • 18篇催化剂
  • 14篇溶胶
  • 11篇光催化
  • 10篇乙烷
  • 10篇脱氢
  • 9篇丁烷
  • 9篇异丁烷
  • 8篇氧化铝
  • 8篇溶胶-凝胶法
  • 7篇海藻酸
  • 7篇负载型
  • 6篇氧化铝颗粒
  • 6篇球形
  • 6篇部分氧化
  • 5篇氧化物
  • 5篇制氢
  • 5篇水铝石
  • 5篇拟薄水铝石
  • 5篇复合半导体

机构

  • 64篇天津大学
  • 3篇天津市环境保...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作者

  • 64篇王希涛
  • 32篇钟顺和
  • 22篇王康
  • 16篇肖秀芬
  • 4篇杨文建
  • 3篇宓立新
  • 3篇高健
  • 3篇李青
  • 3篇邵怀启
  • 3篇耿云峰
  • 2篇何明霞
  • 2篇桑换新
  • 2篇胡蓉蓉
  • 2篇黎汉生
  • 2篇田野
  • 2篇谭建华
  • 2篇何志敏
  • 2篇王建伟
  • 2篇邵宇
  • 2篇李传峰

传媒

  • 7篇Chines...
  • 6篇天津大学学报...
  • 5篇化学工业与工...
  • 4篇分子催化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化工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Chines...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天然气化工—...
  • 1篇2006年全...
  • 1篇全国催化学术...
  • 1篇中国工程院化...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酚醛树脂基活性炭小球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酚醛树脂基活性炭小球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1)将甲醛水溶液、苯酚和氢氧化钠混合均匀,在密闭条件下,反应,得暗红色溶液;(2)将海藻酸盐水溶液与所述暗红色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海藻酸盐‑酚醛树脂混合溶液;(...
王希涛 石春杰王康
文献传递
SnO_2-SiO_2负载Cu、Ni催化剂的CO_2加氢反应性能被引量:16
2001年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SnO2 SiO2 (SnSiO)表面复合物载体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SnSi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借助BET、XRD、TPR、IR和微反等技术研究了SnSiO及其负载的Ni、Cu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及CO2 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 :SnSiO是SnO2 单分子层价联于SiO2 表面的复合氧化物 ,仍保持类似SiO2载体的孔结构和比表面 ;SnO2 引入SiO2 表面后可以有效地促进CuO、NiO的还原 ,还原后成为负载在SnSiO载体表面的Cu Ni合金 ;CO2 在负载型Cu Ni合金表面Cu或表面Ni位上发生化学吸附 ,形成线式和剪式吸附态 ;CO2 在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产物主要是CH3 OH、CH4 、CO和H2 O ,生成CH3 OH的选择性与催化剂组成及反应条件密切相关。Cu Ni催化剂 ,在 0 5MPa ,170℃ ,H2 /CO2 (mol/mol)为 3的条件下 ,CH3 OH的选择性达到 84 6 %。
钟顺和王希涛宓立新肖秀芬
关键词:双金属催化剂加氢反应负载型催化剂二氧化锡
Cu/CeO2-TiO2/SiO2光催化CO2和CH4直接合成烃类氧化物
钟顺和王希涛谭建华
关键词:复合半导体光催化二氧化碳甲烷乙酸
V2O5和TiO2在负载型复合半导体V2O5-TiO2/SiO2表面的相互修饰作用
2004年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复合半导体材料V2O5-TiO2/SiO2,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测定、拉曼光谱、程序升温还原、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技术对固体材料的结构和光响应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2O5-TiO2/SiO2表面存在着高度分散的V2O5和TiO2微晶,它们之间有一定相互修饰的作用.TiO2则有助于提高V2O5在载体表面的分散程度,抑制VOx聚合,减少V2O5微晶的尺度,而V2O5能扩展TiO2的光响应范围,使TiO2的吸光区域由原来的紫外光区拓宽至可见光区域,提高了复合半导体对光能的利用率.
胡蓉蓉钟顺和王希涛
关键词:复合半导体分散度
P掺杂量对纳米TiO_2结构及其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以NaH2PO4为掺杂离子给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P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运用N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漫反射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掺杂的P可以进入TiO2骨架中,而掺杂量过高时,P将溶解于TiO2晶格间隙中;P掺杂后的TiO2均为具有介孔结构的锐钛矿晶型纳米颗粒,其晶粒变小,分散度明显提高.适量P掺杂增大样品的比表面积,并使得TiO2禁带内引入杂质能级,降低了禁带能量,增加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性能,提高了TiO2的吸光性能.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反应结果表明,P掺杂的TiO2表现出远高于纯TiO2的光催化活性;5%P掺杂样品在紫外光和模拟太阳光辐射下,其最高产氢速率可分别达1838和209μmol/(g.h).这与掺P后晶粒变小、比表面积增大、禁带能量降低以及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性能增加有关.
田野桑换新王希涛
关键词: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制氢
介孔复合半导体NiO-TiO_2的制备与光响应性能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模板剂法制备了系列NiO-TiO2复合半导体,用N2吸附-脱附、XRD、TPR、TEM和UV-Vis DRS等方法对半导体材料的孔结构、表面构造、能带结构与其吸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O-TiO2为介孔结构的纳米管或带,其比表面积超过100m2/g;NiO在TiO2表面分散均匀,并部分形成NiTiO3固熔体;NiO与TiO2间存在明显的复合效应,当NiO含量由2%增加至10%时,其Eg值由3.82eV降至3.49eV,有效地拓展了光响应范围.
王希涛贺忠钟顺和
关键词:介孔
Bi添加对MoVO/AlPO4催化剂异丁烯选择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oVO/AlPO4和MoVBiO/AlPO4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X光电子能谱、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的添加对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异丁烯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醛(MAL)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Bi的引入可显著提高MoVO-AlPO4上异丁烯选择氧化反应性能,MAL选择性由29.1%提高至75.2%.这与Bi的加入降低了催化剂表面强酸位数量,促进了Mo氧化物和V氧化物的分散和提高了催化剂表面V5+/V4+比例有关.
王希涛王芬蒋实钟顺和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异丁烯甲基丙烯醛磷酸铝
金属或类金属修饰的硫锌镉‑乙二胺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金属或类金属修饰的硫锌镉‑乙二胺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其中金属修饰的硫锌镉‑乙二胺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Zn<Sub>x</Sub>Cd<Sub>1‑x</Sub>S‑乙二胺杂化纳米片;(2...
王希涛王康
Bi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和Bi掺杂的TiO2纳米颗粒,用N2吸附-脱附、SEM、XRD、FT-Raman、UV-VisDRS对光催化材料的孔结构、表面构造、能带结构、吸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并考查了其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Bi掺杂后的TiO2为介孔结构的锐钛矿晶型纳米颗粒,其分散度明显增加,晶粒变小,比表面积增大;Bi掺杂使得TiO2禁带内形成杂质能级,降低了禁带能量,增加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有利于将TiO2的吸光带边界扩展至可见光区;Bi掺杂的TiO2样品表现出了远高于纯TiO2的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2mol%Bi掺杂的样品在紫外光和模拟太阳光辐射下表现出了最高产氢活性,其速率分别为3534.8μmol/(h.gcat)和455.7μmol/(h.gcat).
桑换新田野王希涛陶磊
关键词:光催化制氢
制备条件对拟薄水铝石晶粒度与孔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采用反应结晶法,以偏铝酸钠、硫酸铝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拟薄水铝石样品.用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制备条件对拟薄水铝石晶粒度与孔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拟薄水铝石的平均晶粒度随pH值、温度及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较低pH值或温度下生成无定形凝胶,较高的pH值或温度下生成了薄水铝石或β-三水铝石;温度升高与老化时间增加可分别有利于大孔的形成与整体孔数量的增加;晶粒度较大的单一拟薄水铝石样品,其表面积与孔容也较大.在pH值为8.6、反应温度75,℃及老化时间2,h的优化制备条件下,拟薄水铝石具有单一晶相,平均晶粒度为4.58,nm,比表面积为342,m2/g,孔容为0.533,cm3/g,平均孔径约为3,nm,形貌如绒毛球状.
王康杨文建高秀娟王希涛
关键词:反应结晶法拟薄水铝石平均晶粒度孔结构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