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3篇育种
  • 2篇冬小麦
  • 2篇育成
  • 2篇小麦品种
  • 2篇小麦品种(系...
  • 2篇高产
  • 1篇冬小麦新品种
  • 1篇新品种推广
  • 1篇性状
  • 1篇选育
  • 1篇优质冬小麦
  • 1篇品种选育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条件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株高
  • 1篇作物
  • 1篇稳产

机构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6篇王婉仪
  • 4篇薛民生
  • 3篇田立平
  • 2篇陈强生
  • 1篇尹俊玉
  • 1篇王卫红
  • 1篇孙家柱
  • 1篇张福胜
  • 1篇张华

传媒

  • 3篇北京农业科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1篇2005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八十年代育成小麦品种(系)产量性状的分析被引量:3
1993年
产量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提高小麦产量水平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式。概括起来不外乎多穗、大穗和中间三种模式。不同麦区,生态条件不同,选育高产品种模式不同;生态条件相同,产量水平不同,选育的模式不同;产量水平相同,选育模式也不一定相同。本文通过对我所80年代所育成主要品种在高肥水条件下,适播及晚播下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进行分析比较,为分析高产品种的育种模式及筛选亲本进行探索,为今后设计高产品种模式提供依据。
田立平王婉仪薛民生
关键词:小麦育种产量性状
对北京地区小麦高产育种的看法被引量:9
1989年
分析北京地区冬小麦高产育种的进展及问题,提出高产品种模式以中间型模式较现实可行,设计时应注意:1.对产量构成三因素要统筹兼顾,尽量挖潜,争取综合优势.2.协调穗粒数与抗寒及熟期的矛盾,在中等小穗数的基础上争取提高小穗结实数并力争减少不孕小穗数.3.穗粒重构成的三种类型,穗粒数/千粒重是:(1)中上/中上,稳产性好,较易实现;(2)中上/上,高产潜力大;(3)上/中,利于协调高产与优质.4.兼具中上等分蘖力,越冬抗寒性好及成穗率高,可获较高的亩穗数.5.株高80—85厘米,收获系数0.44—0.50为宜.多穗与大粒结合型,也可获得高产.
王婉仪薛民生朱维云
关键词:小麦育种
全文增补中
80年代育成小麦品种(系)株高及生育期性状的分析
1997年
80年代育成小麦品种(系)株高及生育期性状的分析田立平薛民生王婉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100081)本文通过对我所80年代育成的主要小麦品种在高肥水条件下,适期及晚播下株高及其构成、生育期等进行分析比较,为高产品种的育种模式及筛选亲本进行探索,为...
田立平薛民生王婉仪
关键词:小麦
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京冬6号的选育被引量:4
1995年
充分利用本区灌浆期光温条件优势及大粒亲本资源,积极协调穗粒数较多与熟期及抗寒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是京冬6号突破高产的主要途径。
陈强生朱维云王婉仪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育种稳产性
作物新品种推广开发途径的探讨被引量:1
1993年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给作物育种单位新品种的推广与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育种单位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使新品种在生产单位应用,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给作物育种单位规定的任务是选育新品种,这是无可非议的。当一个作物新品系选育出圃后,通过区试和审定,任务就已完成。新品种的推广主要由种子部门负责与执行。育种单位所需的费用,
朱维云王婉仪
关键词:作物
高产、稳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京冬8号的选育与推广
王婉仪朱维云陈强生张华尹俊玉张福胜孙家柱田立平薛民生王卫红
该项目从品种开始选育并推广至今历时20年,其间在多方面实现了科技创新。首先,项目组通过对北京地区气候条件,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首次提出并实践了“中间型育种模式”,即以增加灌浆速度、提高粒重、增加小穗结实为突破口,育成了京...
关键词:
关键词:冬小麦品种选育气候条件种质资源京冬8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