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慢性肾病患者预防性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网及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9年5月14日,收集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75~150 mg/d(阿司匹林组)对比未用阿司匹林、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或使用安慰剂(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提取相关资料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慢性肾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肾脏事件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合计患者4782例,其中阿司匹林组2392例、对照组23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OR=0.59,95%CI(0.31,1.12),P=0.11]和肾脏事件发生率[OR=0.42,95%CI(0.08,2.23),P=0.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出血事件发生率[OR=2.12,95%CI(1.23,3.66),P=0.007]显著高于对照组;排除两项较大异质性文献后,阿司匹林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OR=0.27,95%CI(0.13,0.55),P=0.0003]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预防性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一定程度上预防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高出血风险的慢性肾病患者应谨慎使用。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半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DPMAS)、先等量血浆置换再联合DPMAS、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4种人工肝模式治疗肝衰竭的经济学特点。方法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构建决策树模型,针对肝衰竭患者早、中、晚期分别计算并比较4种不同治疗模式的成本效果比值及增量成本效果值,且对该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数据来自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结果肝衰竭早期患者的人工肝治疗,半量血浆置换联合DPAMS方案成本效果比值为89547.79,增量成本效果值为34665.34,低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成本具有成本效果优势;肝衰竭中、晚期,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的方案,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122865.5、284334.97,增量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70744.55、75299.48,小于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有经济学优势。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基础分析结果可靠。结论对于早期肝衰竭,半量血浆置换联合DPAMS方案最具成本效果优势;而对于肝衰竭中、晚期,采用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是最为经济的人工肝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