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增盛

作品数:30 被引量:391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色谱
  • 8篇儿茶素
  • 7篇儿茶
  • 6篇液相色谱
  • 6篇色谱法
  • 6篇相色谱
  • 5篇液相
  • 5篇速溶
  • 5篇砖茶
  • 5篇茯砖茶
  • 5篇高效液相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5篇黑茶
  • 4篇液相色谱法
  • 4篇萝卜
  • 4篇类胡萝卜素
  • 4篇胡萝卜
  • 4篇胡萝卜素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 4篇发花

机构

  • 24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湖南农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常德高等专科...

作者

  • 30篇王增盛
  • 18篇施兆鹏
  • 15篇刘仲华
  • 10篇黄建安
  • 5篇童小麟
  • 5篇施玲
  • 4篇朱尚同
  • 3篇陈惠衡
  • 2篇李名君
  • 2篇施龄
  • 2篇王华夫
  • 2篇温琼英
  • 1篇陈国本
  • 1篇张莹
  • 1篇张莹
  • 1篇徐仲溪
  • 1篇陈清泉
  • 1篇张盛
  • 1篇胡良成
  • 1篇肖文军

传媒

  • 15篇茶叶科学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无锡轻工大学...
  • 1篇中国茶叶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茶叶
  • 1篇湖北农学院学...
  • 1篇湖南农学院学...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全国茶叶品质...

年份

  • 3篇2003
  • 3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2
  • 14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7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类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被引量:11
1997年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分离测定茶类胡萝卜素的结果表明:采用己烷∶丙酮∶乙醇∶甲苯(10∶7∶6∶7)与40%甲醇氢氧化钾浸提皂化12h制备样品,使用Nova-PakC18不锈钢柱(3.9×150mm),乙腈∶三氯甲烷∶叔丁醇(83∶15∶2)作流动相,流量线性梯度洗脱,柱温25℃等色谱条件,在440nm波长下检测,使茶叶中的4种主要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质,堇黄质,新黄质)在10min内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其分辨率高,分析时间短,重现性与线性关系良好,适合于大量试样的分析。
吉宏武王增盛施兆鹏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类胡萝卜素
茶儿茶素组分圆形纸色谱定量法的局限性被引量:1
1991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圆形纸色谱法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性差,特别是含量较低的儿茶素组分分析误差大,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实状况,但其总量测定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该方法对于严格的科研检测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童小麟朱尚同王增盛
关键词:儿茶素组分
从狗牙根中制备分离类胡萝卜素试验被引量:7
1998年
为了制备纯度高的类胡萝卜素,以狗牙根为制备材料,以活化的硅镁型吸附剂与赛力特硅藻土(11)作填料,以已烷-丙酮-甲醇不同组成与比例的流动相洗脱,柱温20℃为条件,采用混合溶剂提取和自动柱层析分离方法和正已烷-丙酮-乙醇-甲苯(10767)与40%甲醇氢氧化钾浸提皂化12h的制备方法,制备了4种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质、堇黄质、新黄质.各色素身份采用几种手段相互印证,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经HPLC检验其纯度较高.
吉宏武王增盛施兆鹏
关键词:狗牙根类胡萝卜素柱层析
论黑茶品质及风味形成机理被引量:59
1991年
根据大量试验,揭示了黑茶初制中渥堆和品质形成的实质。在涯堆这一关键工序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包括自身的增殖与更替),提供了物质转化的动力——分泌的胞外酶和释放的生物热及物质转化的条件——水分和酸性介质,促使茶叶中内含物质发生复杂的变化,并形成一些新的转化或代谢产物,构成了黑茶特有的品质风味。
王增盛施兆鹏刘仲华黄建安温琼英朱尚同
关键词:黑茶品质风味微生物胞外酶
黑茶初制中茶多酚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被引量:38
1991年
本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纤维素分析仪等研究了黑茶初制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组分,纤维素和可溶性糖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杀青和揉捻工序中,茶多酚变化不大,儿茶素主要表现为酯型儿茶素的水解。在渥堆期间,无论是传统渥堆还是无菌渥堆,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儿茶素各组分则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只有在传统渥堆中才呈现下降趋势,在无菌渥堆中下降的幅度很小。在干燥中儿茶素和可溶性糖转化较多.对于纤维素来说,只有在传统渥堆中才表现出下降趋势,在无菌渥堆中基本保持不变。
王增盛张莹童小麟刘仲华
关键词:黑茶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可溶性糖
黑茶初制中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被引量:37
1991年
本文研究了黑茶初制中氨基酸组分、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的变化。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在加工中呈下降趋势。其中茶氨酸,谷氨酸含量急剧减少,但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例如赖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等含量明显增高。咖啡碱在黑茶初制中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但含量变化不大,可可碱、茶碱含量则有所提高。在无菌渥堆中,这些变化规律不明显。表明这些有利于黑茶特征性品质形成的变化,主要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王增盛谭湖伟施玲
关键词:黑茶咖啡碱可可碱茶碱
速溶茶系列产品开发研究
施兆鹏王增盛刘仲华黄建安施玲陈惠衡陈庆余朱旗张盛崔湘兴徐仲溪肖文军
该项目技术原理:茶叶拼配→浸提→粗滤→微滤→反渗透膜浓缩→高压射流泡沫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速溶茶。首创高压射流泡沫喷雾干燥技术;得出了原料品质决定速溶茶品质的结论,创建了原料的选择和拼配技术;创立了速溶茶品质、风味形...
关键词:
关键词:速溶茶
黑茶初制中主要色素物质的变化与色泽品质的形成被引量:34
1991年
本文运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黑茶初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主要组分和茶多酶氧化产物(TF、TR和TB)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杀青、渥堆和干燥中,由于湿热作用和环境酸化,蓝绿色或黄绿色的叶绿素及其酶解产物叶绿酸酯急剧降解(尤其是叶绿素 a 和叶绿酸酯 a);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新黄质虽比叶绿素相对稳定,但在各工序中亦逐渐降解。叶绿素的主要降解产物是灰黑或黄褐色的脱镁叶绿素,而灰黑或褐黑色的脱镁叶绿酸酯形成较少。渥堆期间,由于 Chl/Car 和 Chl/Phy 之比值不断下降,使得外形色泽由黄绿转变成黄褐色或黑褐色。同时,茶多酚因微生物酶促氧化和自动氧化形成了少量 TF、TR 和TB,这对黑茶橙黄明亮汤色的形成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在渥堆后期还形成了其他茶类中尚未发现的未知色素 UFO1(黄褐色)和 UFO2(灰黑色)。
刘仲华王增盛黄建安施兆鹏
关键词:黑茶色泽脂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
黑毛茶香气组分的研究被引量:23
1991年
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无菌渥堆和传统渥堆处理的黑毛茶中香气组成的变化,并探明了微生物在黑毛茶香气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传统处理样品中萜烯醇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而无菌处理的样品中醛、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在无菌处理中以使脂质等自动降解的湿热作用为主,在传统处理中能产生萜烯醇类化合物及酚类化合物的微生物作用则较为突出。通过分析,在黑毛茶中鉴定出11种一般绿茶未曾检出的香气成分:6-甲基-5-庚二烯-2-酮、间苯三酚、甲薁、α-荜澄茄油烯,N,N-二甲基-2-嘧啶酰氨、α-玷(王巴)烯、β-玷(王巴)烯、α-戊基-吡啶、邻甲酚、3-氨基-4-甲基苯酚及二苯并呋喃。它们赋予了黑茶以特征香气。
王华夫李名君施兆鹏王增盛刘仲华
关键词:黑茶香气组分
论茯砖茶品质风味形成机理被引量:56
1991年
本文以大量试验结果为依据,论述了茯砖茶品质及风味形成的机理,提出了发花是茯砖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发花期间,随着优势菌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生长繁殖,通过生化动力——微生物产生的胞外酶,物化动力——环境热和微生物呼吸热,在一定水分参与的协同作用下,促使叶内生化成分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化,形成了茯砖茶特有的品质风味。干燥工序在茯砖茶“菌花香”的形成中,起了进一步完善和定型的作用。
王增盛施兆鹏刘仲华黄建安温琼英周兴长朱尚同
关键词:茯砖茶品质风味发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