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全珍

作品数:4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和肽素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血清
  • 2篇衰竭
  • 2篇精氨酸
  • 2篇精氨酸加压素
  • 2篇患者血清
  • 2篇加压素
  • 2篇氨酸
  • 1篇心病
  • 1篇心功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重构
  • 1篇血压
  • 1篇氧化性应激
  • 1篇应激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自发性高血压
  • 1篇自发性高血压...
  • 1篇利钠

机构

  • 4篇山东大学

作者

  • 4篇王全珍
  • 3篇陈焕芹
  • 1篇王建
  • 1篇马文健
  • 1篇邱洁
  • 1篇张君
  • 1篇梁英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精氨酸加压素、和肽素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2年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导致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各种神经内分泌介质又促进心肌重构,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形成恶性循环。精氨酸加压素(AVP)就是这些神经内分泌介质中的一种,是心衰过程中引起钠水潴留的关键物质。AVP的血浆半衰期非常短,仅为10—30min,其血浆测定较为困难。
王全珍陈焕芹
关键词:精氨酸加压素和肽素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关系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Copep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关系,评估血清和肽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心力衰竭组患者60例和对照组60例,心力衰竭组又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心功能Ⅱ级亚组15例,Ⅲ级亚组21例,Ⅳ级亚组2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和肽素和NT-proBNP水平,同时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间的差别,分析和肽素与NT-proBNP及心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①血清和肽素和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逐渐升高,心功能II级亚组、Ⅲ级亚组及Ⅳ级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Ⅲ级亚组和Ⅳ级亚组明显高于II级亚组(P<0.01)。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增大,心功能Ⅲ级亚组和Ⅳ级亚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和心功能II级亚组(P<0.01或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逐渐降低,心功能Ⅱ级亚组、Ⅲ级亚组及IV级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V级亚组还明显低于Ⅱ级亚组和Ⅲ级亚组(P<0.01)。②血清和肽素水平与NT-proBNP、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P<0.05或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5、0.190、0.257;血清和肽素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或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183、-0.3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和肽素、NT-proBNP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心力衰竭相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升高,并随心功能的恶化呈逐渐升高趋势。血清和肽素水平与目前临床常用的心功能评价指标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间都有很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查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严
孙青雯陈焕芹王全珍
关键词:和肽素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2年
和肽素(Copeptin)作为体内精氨酸加压素(AVP)释放的标记物,在胸痛、心肌梗死、心室重构、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在体内较稳定,便于测定。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和肽素水平与老年冠心病间的关系,为老年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王全珍陈焕芹马文健
关键词:冠心病和肽素精氨酸加压素
白芦藜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白芦藜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作用。方法选择20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10只wistar-Kyoto(wKY)大鼠,数字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白芦藜醇组。观察血压、脉搏波速度变化情况,采用苏木-伊红(HE)染色、维多利亚蓝天狼星红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学改变,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观察血管内皮功能,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02)观察氧化应激水平。结果22周末,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血压升高,脉搏波速度增加,主动脉管壁增厚,壁厚内径百分比增大,血管横截面积及血管腔横截面积增大,胶原纤维面积/弹性纤维面积比值增加。主动脉组织中NO、SOD、CAT表达下降而ET-1、MDA、H2O2表达增加。经白芦藜醇处理后,与模型组比较,白芦藜醇组血压无明显变化,而脉搏波速度下降(6681.1±2154.9)cm/s与(4283.1±946.1)cm/s(P〈0.05),主动脉管壁厚度降低(P〈0.01),壁厚内径百分比减小(P〉0.05),血管横截面积减小(P〈0.05),血管腔横截面积减小(P〈0.05);胶原纤维面积/弹性纤维面积比值减小(P〈0.01);主动脉组织中NO表达增多(P〈0.01),SOD表达增多(P〈0.01),CAT表达增多(P〈0.05),ET-1表达减少(P〈0.01),MDA表达减少(P〈0.01),H202表达减少(P〈0.05)。结论白芦藜醇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通过改善氧化应激,延缓血管重构的过程。
王建梁英王全珍张君邱洁
关键词:氧化性应激高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