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作品数:81 被引量:443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IVC)滤器的滤过效果、稳定性、安全性及可回收性。方法中华小型猪26只,急性实验组7只,考查滤器在体内的释放及回收情况以及滤过效果和稳定性;长期观察组19只,分为A、B两组,A组5只,B组14只,考查滤器在体内的稳定性、致栓倾向、可回收性以及置入不同时间段(10~60天)IVC壁的病理改变。结果急性实验组共进行19次释放及15次回收,操作均顺利完成,其中一枚滤器脚进入左肾静脉,位置明显偏斜,其余滤器位置均无明显移动及偏斜。长期观察组释放过程均顺利完成,滤器无明显偏斜,除40天后一枚滤器脚位于血管轮廓外,未进行回收。正位测量猪IVC直径为1.6~2.2 cm,平均(1.85±0.17)cm。病理检查示:10天后IVC内膜轻度增厚;20天后滤器脚已被血管内膜覆盖,内膜中度增厚;30~60天后,内膜明显增厚。结论新型可回收IVC滤器滤过效果可靠,释放及回收简便,在动物体内使用安全,可回收期限可达60天。 关海涛 佟小强 王健 杨敏 宋莉 邹英华关键词:肺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可回收 动物实验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9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患者经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特点后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监测栓塞后病情变化,评估栓塞效果,评价栓塞前后肾功能变化,记录并发症。结果 29例患者中23例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6例应用弹簧圈+PVA颗粒进行栓塞,首次肾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为100%(29/29),临床成功率为96.55%(28/29)。患者栓塞前后肌酐分别为(93.26±28.79)mmol/L和(91.51±27.68)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22)。无肾脓肿、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超选择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技术成功率高、临床有效,并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胡跃峰 王承恩 杨敏 佟小强 王健 宋莉 关海涛 邹英华关键词:医源性损伤 动静脉瘘 假性动脉瘤 栓塞 血管腔内技术在腹腔脏器急性动脉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技术在腹腔脏器急性动脉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9例次急性消化道或腹腔急性出血的患者行腹腔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中阳性且无治疗禁忌的40例次置入弹簧圈、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放置覆膜支架等方式行腔内止血治疗。通过术后造影、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止血是否成功。结果 47例次(47/159,29.56%)造影阳性;外科术后出血77例次,造影阳性率37.66%(29/77),非外科术后消化道出血82例次,造影阳性率21.95%(18/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阳性患者共进行40例次介入治疗,其中置入弹簧圈33例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4例次,置入覆膜支架3例次,腔内止血成功率为100%(40/40)。结论血管腔内技术是治疗腹腔脏器急性动脉出血的可靠手段。 闫子光 王健 佟小强 宋莉 杨敏 牛国晨 张碧辉 邹英华关键词:胃肠出血 血管造影术 介入治疗 TIPS序贯TACE、靶向和/或免疫治疗BCLC D期原发性肝细胞癌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 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 观察TIPS序贯TACE、靶向和/或免疫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D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BCLC D期HCC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患者,均首先接受TIPS,之后序贯接受TACE、靶向和/或免疫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和预后。结果 20例TIPS均获成功,18例术中以弹簧圈或联合组织胶栓塞曲张静脉。TIPS前门体压力梯度为(32.25±4.51)mmHg,术后(18.05±7.54)mmHg,较术前降低(P<0.01),门静脉高压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个月功能状态(P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1);17例肿瘤分期下降,其中14例降至BCLC C期、2例降至BCLC B期、1例降至BCLC A期。后续11例接受靶向治疗,接受TACE联合靶向治疗、TACE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各3例。随访0~26个月,期间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难治性腹腔积液均明显改善;未出现肝性脑病或分流道再狭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术后3、6、12和24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61%、35%和4%。结论 TIPS序贯TACE、靶向和/或免疫治疗BCLC D期原发性HCC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安全、有效。 武思彤 吕天石 曹守金 刘泽川 姚航 范思源 谢勇 关海涛 宋莉 佟小强 邹英华 王健关键词:门体分流术 免疫治疗 外周血管疾病跟踪造影技术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比较血管造影跟踪法(BCA)与传统DSA的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患者的造影技术参数,其中31例采用BCA,30例采用DSA血管造影技术。分别对完成造影时间、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患者吸收辐射剂量(DAP)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应用两种技术分别成功完成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DSA在膝至足背血管的图像质量上优于BCA(60/65 vs 52/62),但是DAP大[(134.67±1.34)Gycm2vs(69.55±0.74)Gycm2],对比剂用量多[(94.58±1.44)ml vs(46.77±0.94)ml],检查时间长[(47.17±0.56)s vs(32.55±0.28)s]。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结论BCA与DSA相比具有造影时间短,对比剂量用量少,DAP低的特点,DSA局部观察血管情况较细致。因此,先行BCA筛查,然后针对病变加作局部DSA。 刘伯山 张玉香 王健 王超 邹英华关键词:外周血管疾病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肾动脉狭窄支架血运重建对血压影响的随访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肾动脉狭窄患者经肾动脉支架重建血运后对血压的影响。方法自2000年4月至2005年11月我科收治肾动脉狭窄患者110例,均经肾动脉支架术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随访1年,观察对患者高血压疗效的影响。结果110例患者肾动脉支架技术成功率100%,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由60%~100%降至0~15%。术后1年随访患者血压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由(153±32)mmHg降至(131±27)mmHg,舒张压由(87±19)mmHg降至(75±19)mmHg;口服降压药品种减少,由平均(2.6±0.9)种降至(1.9±0.9)种。结论采用肾动脉支架术重建肾动脉血运1年随访降压疗效肯定。 王超 邹英华 杨敏 王健 佟小强 宋莉关键词: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支架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合并肾癌的TACE治疗:附2例报告 2020年 病例1,患者女,33岁,因“发现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4月余”入院,无明显腹胀、腹痛、血尿等症状;2年前于外院接受延髓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CT:左肾见3.6 cm×3.5 cm囊实性病灶,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图1A);胰腺弥漫囊实性病灶;诊断:VHL综合征合并肾癌。于DSA引导下行TACE,术中造影见左肾中上极团状肿瘤染色(图1B)。采用微导管超选供血动脉后,以超液态碘化油10 ml+盐酸吡柔比星20 mg混合乳剂栓塞,并以PVA颗粒(560~710μm)进行补充栓塞,复查造影,肿瘤染色基本消失(图1C)。术后按时随访,至术后42个月(2019年1月)复查CT示靶病灶控制良好(图1D)。 吕天石 曹守金 王健 邹英华关键词:肾肿瘤 TACE联合RFA与单纯RFA治疗肝细胞癌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单纯RFA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1月关于TACE联合RFA与单纯RFA治疗HC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中英文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信息并行Meta分析。结果共12篇文献入选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联合RFA组1年、3年总体生存率及1年、3年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单纯RFA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5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对于肿瘤最大径<3cm的HCC,TACE联合RFA组与单纯RFA组1年、3年总体生存率及1年、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HCC的近、中期疗效优于单纯RFA治疗,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尹建 吕天石 关海涛 宋莉 王健 佟小强关键词:肝肿瘤 导管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META分析 颈动脉支架术伴重度低血流动力学状态患者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术后重度低血流动力状态的药物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近5年颈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发生重度低血流动力学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重度低血流动力学状态是指围手术期动脉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或心率<50/min并持续1 h以上。本组共有13例。结果:13例患者静脉应用多巴胺维持血压,其中2例患者同时应用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用量2~10μg/(min.kg),多巴酚丁胺5~7μg/(min.kg),平均6μg/(min.kg),未发生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有1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结论:颈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重度低血流动力学状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可防止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杨敏 宋莉 王健 佟小强 邹英华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低血压 药物疗法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危险因素 2023年 目的观察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自发性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51例接受超选择性栓塞的RAML患者,根据治疗前CT或血管造影是否可见对比剂外溢将其分为破裂组(n=45)及未破裂组(n=106);比较组间患者基本资料及肿瘤影像学表现的差异,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RAML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可视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以各危险因素及模型判断RAML破裂的效能。结果组间肿瘤最大径、瘤内动脉瘤最大径>5 mm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6.32 cm为截断值,根据肿瘤最大径判断RAML破裂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单发肿瘤、直径较大及瘤内动脉瘤最大径≥5 mm(OR=0.37、1.14、5.69,P均<0.05)是RAML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之构建的预测RAML破裂风险模型预测RAML破裂的AUC为0.776,且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的重合度尚可。结论单发病灶、肿瘤较大且存在≥5 mm的瘤内动脉瘤是RAML自发性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泽川 吕天石 曹守金 姚航 武思彤 范思源 姚子平 宋莉 邹英华 王健关键词:肾肿瘤 血管肌脂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