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巧凤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鱼病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通威股份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单胞菌
  • 5篇气单胞菌
  • 5篇维氏气单胞菌
  • 4篇基因分型
  • 4篇AFLP
  • 3篇扩增
  • 3篇分离株
  • 3篇DNA扩增
  • 2篇斑点叉尾鮰
  • 1篇养殖
  • 1篇养殖规模
  • 1篇乙酰辅酶A羧...
  • 1篇鱼类
  • 1篇鱼类病害
  • 1篇鱼类鳃病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鳃病
  • 1篇生化指标

机构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动物疫病与人...
  • 1篇通威(集团)...

作者

  • 7篇牟巧凤
  • 6篇黄锦炉
  • 5篇汪开毓
  • 4篇连海
  • 4篇王均
  • 2篇陈德芳
  • 2篇黄凌远
  • 1篇苗常鸿
  • 1篇范方玲
  • 1篇付希
  • 1篇吴春艳

传媒

  • 1篇科学养鱼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中国南方渔业...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38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的AFLP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试验通过人工设计合成的通用接头以及与接头序列相匹配的专用引物,对38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和1株维氏气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AFLP基因分型研究。结果显示,采用5对引物使39株维氏气单胞菌扩增出1080条可见条带,片段长度在50—10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727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54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检出率为66.7%。按UPGMA方法对条带进行聚类分析,建立聚类分支树状图,将39株维氏气单胞菌分为9个基因型,其中第四类群基因Ⅳ型包含了14株菌株,约占总菌数的35.9%,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区,推测其可能是引起斑点叉尾发病的主要流行性基因型。不同地区分离的维氏气单胞菌具有地域性差异,而同一地区分离株既存在相同基因型现象,也存在基因型多样性现象。
汪开毓牟巧凤黄锦炉陈德芳黄凌远王均连海
关键词:维氏气单胞菌基因分型指纹图谱
38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的AFLP基因分型研究
本试验通过人工设计合成的通用接头以及与接头序列相匹配的专用引物,对38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和1株维氏气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AFLP基因分型研究。结果显示,采用5对引物使39株维氏气单胞菌扩增出1080可见条带,片段长度在5...
WANG Kai-yu汪开毓MOU Qiao-feng牟巧凤HUANG Jin-lu黄锦炉CHEN De-fang陈德芳HUANG Ling-yuan黄凌远WANG Jun王均LIAN Hai连海
关键词:维氏气单胞菌基因分型水产病害
四川地区斑点叉尾鮰源维氏气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维氏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普遍存在于海水、淡水和污水等环境中,河水及海产品中均能检出维氏气单胞菌,它能够引起人类的化脓性关节炎、腹泻和败血症等疾病,在水产养殖动物方面,可以引起泥鳅、中华绒螯蟹、锦鲤等死亡,造成巨大的...
牟巧凤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ERIC-PCRAFLP分子流行病学
投喂高脂饲料后草鱼主要生化指标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1 mRNA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0
2012年
为了研究草鱼肝脏对高脂饲料的代谢调控机理,试验研究了连续12周投喂含8.1%脂肪的饲料对草鱼血清生化指标、肝胰脏生化指标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mRNA表达的影响。将120尾平均体重为(15.0±2.4)g的健康草鱼随机为高脂组和基础组,分别投喂含8.1%脂肪的高脂饲料和4.6%脂肪的基础饲料,并在试验的第4、8、12周检测草鱼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试验第12周,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肝胰脏组织形态,并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胰脏ACC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试验期间,高脂组草鱼肝细胞出现损伤,并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加重;高脂组草鱼血清中AST、ALT活性及TG、CHO含量以及肝胰脏中MDA含量均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而肝胰脏中SOD和CAT活性则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在试验第12周,高脂组草鱼血清中AST、ALT活性及TG、CHO含量以及肝胰脏中MDA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或P<0.01),而肝胰脏中SOD和CAT活性则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或P<0.01);与基础组相比,高脂组草鱼肝胰脏ACC1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得出,高脂饲料的连续投喂升高了草鱼的血脂水平,并使草鱼肝胰脏出现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高脂饲料降低草鱼抗氧化能力以及促进肝脏脂肪合成有关。
汪开毓苗常鸿黄锦炉王均连海吴春艳牟巧凤付希
关键词:草鱼高脂饲料生化指标半定量RT-PCR
38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的AFLP基因分型研究
奉试验通过人工设计合成的通用接头以及与接头序列相匹配的专用引物,对38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和1株维氏气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AFLP基因分型研究.结果显示,采用5对引物使39株维氏气单胞菌扩增出1080可见条带,片段长度在5...
汪开毓牟巧凤黄锦炉陈德芳黄凌远王均连海
关键词:维氏气单胞菌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生物特性和基因分型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对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病原生物特性和基因分型进行研究,对569尾发病鱼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了系统归纳,同时对分离纯化的目标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等主要生物学性状测定,并对分离菌进行了16SrDNA基因序列测定,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ERIC-PCR)分析方法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13个菌株的16SrDNA序列均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为97.6%~97.8%;ERIC-PCR结果显示,13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可分为3个聚类群,且存在同一地区的分离株存在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养鱼场的分离株属于同一基因型的情况。
汪开毓范方玲肖丹牟巧凤黄锦炉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病原生物学特性
鱼类鳃病的诊断与防治被引量:2
2011年
近年来,我国渔业飞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密养、精养模式的不断推广,由生物性因素和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鱼类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由细菌、真菌、寄生虫、甲壳动物、营养和水环境等因素引起的鱼类鳃病在生产上最为常见,造成的危害也十分严重。
汪开毓连海黄锦炉牟巧凤王均
关键词:鱼类病害鳃病养殖规模精养模式甲壳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