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桂莲

作品数:7 被引量:6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3篇基因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杀伤
  • 2篇杀伤细胞
  • 2篇受体
  • 2篇肿瘤侵袭
  • 2篇免疫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 2篇活性
  • 2篇黑色素
  • 2篇黑色素瘤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白细胞介素2
  • 2篇LAK细胞
  • 1篇性激素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7篇牛桂莲
  • 2篇吴秉铨
  • 2篇董继红
  • 2篇方伟岗
  • 2篇龚伊红
  • 2篇郑杰
  • 2篇王丽
  • 1篇孔灵玲
  • 1篇由江峰
  • 1篇李红梅
  • 1篇周可祥
  • 1篇高庆
  • 1篇江英凯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年份

  • 1篇2003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转导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B_(16)细胞对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
1997年
应用XM6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IL-2cDNA转入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丝裂霉素C处理的转染前后B16细胞作为瘤苗对小鼠进行免疫接种。结果显示,接种B16-IL-2细胞可明显排斥再移植黑色素瘤的生长。对脾淋巴细胞检测的结果表明,MLTR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与特异性CTL杀伤活性,以及NK、LAK活性与诱生的IL-2水平几项指标,B16-IL-2细胞免疫组均明显高于B16免疫组及对照组。提示转基因肿瘤细胞在体内分泌IL-2增强了机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牛桂莲王丽龚伊红董继红张学全
关键词:基因转移黑色素瘤白细胞介素2B16细胞
硒对LA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9
1995年
研究了硒在体外对LA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证明在LAK细胞的诱导阶段加入10~5~10mol/L亚硒酸纳能增强LAK细胞的杀伤和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测Tac(IL—2Rα)表达,Slot-Blot检测硒对LAK细胞的IL—2Rα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能增强LAK细胞的Tac抗原表达和IL-2RαmRNA的水平,提示硒可能通过促进Tac的表达增强了LAK细胞对IL—2的敏感性,从而提高了LA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因此硒可望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用于抗肿瘤治疗。
牛桂莲龚伊红王丽董继红张学全
关键词:杀伤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
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作用机制系列研究被引量:35
2003年
针对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其抑制物的作用和调节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系列研究。在包括肺癌、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的几组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肿瘤细胞系中 ,癌细胞产生MMP 2和MMP 9的能力与其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进一步通过反义基因转染技术证实 ,抑制MMP 9基因表达可以明显降低高转移癌细胞的体外侵袭及裸鼠体内自发转移能力。将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 1,TIMP 2和TIMP 3基因分别导入高转移癌细胞 ,可以观察到转染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说明通过选择性抑制MMPs基因表达或增强TIMPs基因表达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抑制肿瘤侵袭转移的目的。与此同时 ,我们应用定时控制表达技术分别将正义或反义MMP 9基因导入MMP 9不表达或高表达的黑色素瘤细胞 ,通过四环素控制的分子开关成功实现了MMP 9基因的定时控制表达 ,为提高临床基因治疗的效果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方伟岗李红梅孔灵玲牛桂莲高庆周可祥郑杰吴秉铨
关键词: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
影响LAK细胞抗肿瘤活性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对增强和抑制LAK细胞活性的诸多细胞和分子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这些结果充分说明,通过避免或去除抑制性因素及利用增强性因素提高IL-2/LAK疗法的抗肿瘤效果是有大量实验与理论依据的,这为该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牛桂莲
关键词:杀伤细胞抗肿瘤活性
TIMP-3基因转染抑制人肺癌细胞系侵袭与转移的研究被引量:16
1998年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对高转移性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BE1)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构建含全长人TIMP3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转入BE1细胞。检测转染后BE1细胞的体外侵袭及裸鼠体内成瘤性及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BE1细胞在转入TIMP3cDNA后表达TIMP3mRNA,与母系及空载体对照相比,体外侵袭力降低,在裸鼠体内成瘤率降低(对照组6/6只,实验组9/12只),成瘤潜伏期延长,转移至肺和淋巴结的能力降低(对照组分别为5/6只和6/6只;实验组分别为1/12只和5/12只)。
牛桂莲方伟岗郑杰由江峰吴秉铨
关键词:金属蛋白酶类肿瘤侵袭肿瘤转移
用IL-2转基因B<sub>16</sub>黑色素瘤瘤苗与特异性CTL细胞进行小鼠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
自1989年以来,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应用转入细胞因子基因的瘤苗诱导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治疗肿瘤的方法,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热点之一。为提高疗效,寻找新的综合应用方法是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将IL-2...
牛桂莲
关键词:黑色素瘤肿瘤基因治疗主动免疫治疗
良、恶性脑膜瘤性激素受体和外源凝集素受体的检测
1992年
采用 ABC 免疫组化技术对82例脑膜瘤活检组织(良性脑膜瘤67例、恶性脑膜瘤15例)进行了三种性激素受体和12种 LR 的测定.结果证实脑膜瘤是性激素的靶组织,ER阳性率74.4%,PR 阳性率75.6%。AR 阳性率29.3%.ER 阳性率与性别有关,女性高于男性;PR 阳性率与组织类型有关,脑膜内皮型阳性率最高,过渡型居中,而纤维母细胞型及砂粒体型阳性率较低;AR 阳性率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恶性脑膜瘤中 AR 阳性率高于良性脑膜瘤中 AR 阳性率.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性激素受体在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上所起的作用及对脑膜瘤实施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2种 LR 中只有 PSA 受体在良性脑膜瘤中的阳性率高于恶性脑膜瘤,故这一结果可作为良、恶性脑膜瘤诊断的依据.三种性激素受体与 LR 染色结果经配对卡方检验证明无相关性,因此 LR 的测定不能代替性激素受体的测定.
牛桂莲江英凯
关键词:脑膜瘤受体性激素凝集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