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施肥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土
  • 2篇酶活性
  • 2篇长期施肥
  • 1篇生物量研究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环境
  • 1篇团聚体
  • 1篇种植户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生物量
  • 1篇物量
  • 1篇粒级
  • 1篇风险管理
  • 1篇不同粒级
  • 1篇草莓

机构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牛文静
  • 1篇刘永卓
  • 1篇潘根兴
  • 1篇刘晓雨
  • 1篇李恋卿
  • 1篇宋祥云
  • 1篇李志鹏

传媒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草莓种植户风险认知与风险管理策略研究--基于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的案例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越来越多并且呈现复杂的趋势,为了促进农业稳定,保障农户收入稳定,对农业风险进行规避和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草莓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不仅能提高农民收入,...
牛文静
关键词:风险管理
太湖地区水稻土不同粒级团聚体中酶活性对长期施肥的响应被引量:28
2009年
以太湖地区水稻土长期肥料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采用低能量超声波物理分散法分离土壤团聚体,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化肥与秸秆配施、化肥与猪粪配施、单施化肥和不施肥)耕层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200~2000μm和2~20μm粒组的团聚体占总土壤的60%~70%;施肥显著促进了200~2000μm团聚体的形成.各种酶活性在不同团聚体中的变化存在差异,脲酶和蔗糖酶在<2μm的粘粒组中活性最高,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则以200~2000μm粗砂粒中活性最高.肥料的施用特别是化肥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200~2000μm粒组中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和FDA水解酶的活性.以5种酶活性的几何平均数(GMea)作为酶的综合活性指标,发现施肥处理下200~2000μm粒组中GMea显著高于其他粒组,可见大团聚体中土壤的酶活性对施肥措施响应敏感.有机和无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可以通过促进土壤团聚体的聚合和提高较大团聚体中酶活性来提高土壤整体的生物活性功能.
牛文静李恋卿潘根兴宋祥云李志鹏刘晓雨刘永卓
关键词:水稻土团聚体酶活性长期施肥
长期施肥下太湖地区水稻土不同团聚体颗粒组的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研究
微生物通过参与土壤物质的生物化学循环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的环境条件及农业生产管理都会引起农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活性的变化,从而影响土壤养分循环及整体土壤质量。   土壤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团聚体和原生...
牛文静
关键词:水稻土壤环境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