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玉文
- 作品数:27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对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总商会一封电报的辨析被引量:2
- 2011年
- 五四运动初期,所有对上海总商会致北京政府"佳电"进行报道的媒体都对电文作了一定程度的改动,其中《民国日报》的改动最接近原电。《民国日报》对"佳电"的报道,不仅对当时的舆论影响最大,而且对后世的有关研究影响也最深。但《民国日报》改动后的"佳电"反映处理问题的水准,从总体上看要比原电稍逊一筹。即使这样,仅凭能忠实和准确地传播原电中的"清国"一词,已使《民国日报》的报道远胜其他报纸所为,在暴露上海总商会亲日立场和促使其改革方面青史留名。
- 熊玉文
- 关键词:上海总商会
- 《中国革命史》教学应加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 1997年
- 过去有许多文章谈《中国革命史》教学的改革,不管是启发式、讨论式,还是专题讲座,都侧重在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注重对历史知识的传授,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中国革命史》教学究竟怎样改革?本文提出一种方法,即加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与大家共同探讨.当今高校学生不管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功底,讲课炒冷饭,只能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怎样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怎样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怎样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怎样响应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人物评价是非常有效的直接的手段之一.
- 熊玉文
- 关键词:《中国革命史》历史人物评价洪秀全天京事变封建专制主义
- 危机管理中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被引量:13
- 2006年
- 在危机管理中,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我国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它有助于保障公众知情权,稳定社会,促进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然而,如果使用不当,这一制度也会成为政府部门和管理组织中某些人逃避人民监督的工具。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快制定和落实关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法律法规,确保新闻发言人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熊玉文
-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制度危机管理媒体知情权
- 五四时期三个亲日派被打倒原因新论被引量:1
- 2012年
- 五四时期,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被打倒,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行为背离了民族利益。然而,他们对形势判断的错误、对学生能力的轻视、对现场缺乏控制等应对危机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对五四时期"卖国贼"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不论是亲日派还是亲美派,只有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才能逃过民族话语的审判。
- 熊玉文
- 关键词:曹汝霖亲日派五四运动
- 也评上海总商会“佳电”风波——兼与朱英先生商榷被引量:1
- 2010年
- "佳电"是上海总商会领导人在五四时期为解决青岛问题致北京政府的意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否定。近来有学者对此作了重新探讨,提出"佳电"是收回青岛的独特策略与方案,"佳电"风波是一场帮派斗争的全新观点。但是,笔者在对当时报纸报道和相关史料的发掘与梳理中,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佳电"是由日本人起草的误国方案,上海商界对"佳电"的谴责属于正义声讨行为,"清国"措词既不是日本对中国的惯用称呼,也不是出自日本致德国最后通牒原文。另外,通过对当时"佳电"电文报道与"佳电"原始档案比较,发现在"佳电"史料的出版和引用上,许多人存在着失误。
- 熊玉文
- 关键词:《民国日报》
- 大众传媒与五四运动“内除国贼”目标的确立被引量:6
- 2001年
- 巴黎和会期间,梁启超受北京政府委派,以个人身份在巴黎进行民间外交。但梁启超的外交活动被许多人误解,国内一些报纸刊发文章,抨击梁启超亲日卖国,从而激发了大众传媒声讨“卖国贼”的高潮。巴黎和会以前,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虽然卖国,但由于他们的行为不被人们知晓,人们没有视之为“卖国贼”,到和会召开时,三人的卖国行为渐为人知,他们也成为五四群众运动中声讨的直接对象。
- 熊玉文
- 关键词:大众传媒五四运动卖国贼
- 政争:五四时期“卖国贼”人选的政治由来被引量:5
- 2013年
- 五四运动期间,曹、章、陆作为"卖国贼"被打倒,从表面看是全国民众自发的行为,是民心所向的结果。然而细究之下,他们被贴上"卖国"的标签,还与五四运动前夕的政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广州军政府对政权合法性的争夺导致中国代表团的内讧,国民党人对研究系领袖梁启超的攻击揭开了声讨"卖国贼"的序幕,研究系对新交通系的外交问责,抓住了曹、章、陆的软肋。国民党与研究系在政治上虽是宿敌,但在打击段祺瑞势力上存在着共同需求。在两者的引导和夹攻之下,曹、章、陆便成为全国"合意"的"卖国贼"人选。
- 熊玉文
- 关键词:五四运动研究系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若干问题思考
- 2012年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历史教育的形式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达到教学目的、保证教学效果,一要从课程定位来探讨内容的空间、时间和节奏问题;二要从课程功能来探讨学科的属性、话语和效用问题;三要从课程元素来探讨历史人物、事件和影响问题。
- 熊玉文
- 政争、传媒与五四运动起源被引量:5
- 2012年
- 在张勋复辟失败之后,梁启超所在的研究系与段祺瑞集团之间曾有过短暂的合作。由于存在着现实利益和政治理念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两者的联合很快破裂。新任总统徐世昌为了抗衡段祺瑞,与失势后的研究系迅速结盟,争取到了当时最大的言论资源。在徐、梁联手与段政争的过程中,各派都意识到传媒的力量,传媒成为他们政争的利器。随着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形势的吃紧,研究系在媒体上聚焦段祺瑞集团中的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并将涂有民族大义成份之箭射向他们的软肋,从而引爆了五四运动。
- 熊玉文
- 关键词:五四运动政争传媒
- 合则强 分则弱——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思考
- 1996年
- 团结就是力量。合则强,分则弱。这是历史史实,也是历史规律。遵循这一规律,则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反之,就会受到惩罚。本文试从国共两党之间两次合作和两次分裂的经验教训出发,阐述这一历史规律,同时也盼望两党尽快实现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 熊玉文
- 关键词: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历史规律第一次国共合作祖国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