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晶晶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建筑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信息技术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被引量:2
- 2014年
- 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和科技的高速进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艺术设计教育的重大变革。文章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法三方面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当下艺术设计的现状,指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重要课题,应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大胆进行创新实践,以有效地应用于教学,成为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方法。
- 熊晶晶熊吉
- 关键词:艺术设计信息技术创新思维
- 推进公众“参与”城市公共性景观设计的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公众参与是推进城市公共性景观设计提升的重要方法。文章以公众参与和城市公共性景观设计为基点,解析公众参与城市公共性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分析城市公共性景观设计中的不足,探索公众参与城市公共性景观设计的要素与策略。
- 熊晶晶陈小斐李华卫
- 关键词:公众参与景观设计
- 联觉现象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被引量:1
- 2011年
- 文章从神经科学和艺术哲学的角度阐述了联觉体验,简要说明了联觉和隐喻及象征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艺术大师的作品分析,说明了联觉在文学、音乐、电影、绘画和雕塑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对未来联觉艺术作了简要介绍和预测。
- 陈小斐熊晶晶
- 关键词:艺术联觉隐喻
- 武汉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格局的历史演变被引量:1
- 2019年
- 城市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从依存到适应,有其一定的规律,在不同的历史分期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上其三镇各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并形成独特的城市空间格局,构筑了武汉三镇鲜明而典型的城市空间特色。本文试以封建时期的武汉为例,从武汉城市城邑文明的兴起,封建镇邑时期历史空间形态的演变,河道与沙洲港埠的变迁,社会空间过程的角度来认识历史上武汉三镇的空间演变历程与其城市空间格局。
- 陈小斐熊晶晶
- 关键词:河道变迁
- 武汉水体、景观变迁与城市形态演变的研究
- 2020年
- 城市文明自有史以来就与水体区域密不可分,水体的消涨也影响着城市的兴衰及城市功能的变迁。农耕社会的城市居民的起居、物资运输、商贸活动、城防建设都依赖滨水空间。工业革命兴起后,生产功能成为城市滨水地区的主导。二战后,世界范围的产业重新分配,城市沿江区域的生产功能逐渐被其他产业取代而导致滨江区域逐渐衰落。滨江区域的再度兴起伴随着城市第三产业的产生。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临水区域得以重新开发,处理好自然水体与城市滨水区域的关系,滨水城市空间的合理构建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塑造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重点。文章以武汉的水体、景观与城市形态为研究范围,从水体与城市、武汉城市与水系的空间关系、武汉三镇水体与城市文化景观形态的互动、水与武汉城市形态演变的关系等方面,对武汉的滨水空间、景观及城市形态展开研究。
- 陈小斐熊晶晶
-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城市形态
- 关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创造具有生态、文化、教育功能的独特校园景观被引量:3
- 2015年
- 文章针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设计目标、重要性和设计理念,探讨了如何将生态、文化、教育功能与校园景观有机结合,从而营造出具有独特性、科学性的校园环境。关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将有助于师生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学校品牌的塑造及未来发展。
- 熊晶晶陈小斐李华
- 关键词:校园景观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