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红飚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眼科绘图技巧被引量:1
- 1997年
- 眼科绘图技巧张国梅潘红飚王小中安徽省立医院眼科(230001)在眼科日常诊疗、教学及书写论文中,经常需要附图来说明问题。几幅插图能鲜明、形象、准确地表达语言文字所不易说清的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附图有两种:线条图(锌版图)和照片图(铜版图和...
- 张国梅潘红飚王小中
- 关键词:眼科手绘
- 微创小梁切除术联合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探讨微创小梁切除术联合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例16眼,手术方法为先通过两个0.7毫米的透明角膜穿刺口完成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再于上方结膜切口下切除2m中层角巩膜条带,周边虹膜切除及前房成形后球结膜连续缝合。观察记录手术前后眼压、前房、视力变化及滤过泡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术眼手术后眼压均低于21mmHg,滤过泡形成良好,虹膜新生血管大多消褪,全部眼球得以保留,其中11例视力保持不变,5例不同程度提高。微创小梁切除术联合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mm×2.5m。
- 刘文斌柯根杰潘红飚江顺华沈烨宇俞秋丽万丽唐于荣孙光丽
-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 人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瘦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57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DR分级标准,再将其分为3个亚组)及5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清瘦素和IGF-I浓度的检测。 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8.8±3.4)ng/mL与健康对照者(8.5±2.5)ng/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15例,血清瘦素水平(12.5±2.5)ng/mL显著性高于非PDR患者,19例,(9.4±1.2)ng/mL(P<0.01)及无DR患者23例,(6.2±1.6)ng/mL(P<0.01);非PDR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也显著性高于无DR(P<0.01)。糖尿病患者血清IGF-I水平(188±38)ng/mL与健康对照者(136±42)n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DR血清IGF-I水平(228±31)ng/mL显著性高于非PDR(186±55)ng/mL(P<0.01)及无DR(156±37)ng/mL(P<0.01);非PDR血清IGF-I水平也显著性高于无DR(P<0.01)。 结论 血清瘦索及IGF-I与DR及其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两者在DR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两者之间并无相关性。
- 郑志李春霞潘红飚陈海冰
- 关键词: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伴有玻璃体积血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伴有玻璃体积血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41例(47只眼) 伴有玻璃体积血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均行闭合式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光凝,术中根据情况行剥膜、切膜、过氟萘烷液体复位、电凝、巩膜外冷凝、填压、环扎及硅油填充。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眼底,并随访12~24月。结果 42只眼术后视力提高,3只眼视力不变,2只眼视力下降,47只眼眼压均低于3.192kPa,视网膜平复。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和医源性裂孔。随访中17只眼硅油填充于6-12月行硅油取出,2只眼发生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1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眼球摘除。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式。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对预后至关重要。
- 孙冰柯根杰潘红飚
-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视力预后
- 微创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微创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组病例包括24例高度近视患者共32眼。在完成前囊膜的连续环形撕囊后,透明晶状体应用微创超声乳化技术通过两个相距90度的0.7毫米透明角膜切口分别插入一个22G超声探头和一个22G灌注chopper进行摘除,然后再行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入囊袋内。研究参数包括手术前后的裸眼及矫正视力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12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矫正提高者共28眼,占87.5%.术后6月,1例发生后发障,予以激光后囊切开,在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有后囊膜破裂、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仅为2.2%。结论微创超声乳化是治疗高度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长期的术后随访工作仍需要继续,以便进一步全面了解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刘文斌柯根杰潘红飚孙冰江顺化沈业宇万丽俞秋丽
- 关键词: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高度近视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在视功能疾患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1995年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是由大脑皮层对光刺激而产生的一簇电信号,经枕区头皮面记录到的电位反应。它主要反应视网膜黄斑区、视路的传导和视皮质的功能,是视功能的一种无损伤的客观检查方法。对中心视力较差、幼儿、不合作患者、伪盲及臆病疑似等患者适用。自1984年以来我们已检查500余例,应用于视功能疾患鉴别诊断的病例达234例。 一、方法:用EEG—7209脑电图机与AFot—3505计算机处理系统进行叠加处理及重庆产的TEC—100C^+视觉电生理仪。
- 刘广进潘红飚徐君键余濂
-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
- 90D前置镜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眼底检查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使用90D前置镜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检查的意义。方法对准备施行LASIK术前检查的患者充分扩瞳后,分别使用90D前置镜和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276眼(138例)中,90D前置镜组发现视网膜干性裂孔12眼4.35%,视网膜裂孔伴有浅脱离3眼1.09%,格子样变性23眼8.33%;双目间接检眼镜组发现视网膜干性裂孔11眼3.99%,视网膜裂孔伴有浅脱离2眼0.72%,格子样变性23眼8.33%,对两种检查法的视网膜裂孔发现率采用x^2检验分析,P>0.05。1眼视网膜裂孔浅脱离行巩膜外冷凝+外填压术。其余病例均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术封闭裂孔。结论使用90D前置镜进行LASIK术前眼底检查检出率高,且安全无创伤,方便和快速。
- 王林潘红飚鲍健柯根杰
- 关键词:前置镜视网膜裂孔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切开引流术治疗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疗效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用玻璃体显微手术联合巩膜切开引流术作为Ⅱ期手术方式治疗脉络膜上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患者11例,常规行检眼镜,眼B超检查确诊,记录视力和病因。所有病例均于出血后2周左右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切开引流术。结果11例均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视网膜复位,随访6-18个月,视力均有改善。结论及时关闭切口,控制眼压,适时选择手术,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切开引流术是二期处理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最有效方法。
- 柯根杰朱子诚王林孙冰潘红飚
- 关键词: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