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枝峰
- 作品数:37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航工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基于热光阑的大F数制冷型红外光学系统被引量:4
- 2017年
- 研制了一套基于热光阑的大F数制冷型红外光学系统,通过优化热光阑的设计参数,消除了热光阑自身辐射、外界环境杂散辐射及冷反射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很好地满足了热成像性能高、长焦距、体积紧凑等设计需求。性能测试及成像效果表明,通过合理的优化设计,反射热光阑不会给系统的性能带来明显的变化,验证了热光阑设计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 陈建发赵泉蔡猛任伟锋潘枝峰王合龙
- 关键词:红外光学系统杂散辐射冷反射
- 红外光学系统非均匀校正机构
- 本发明涉及红外光学系统非均匀校正机构,包括安装座和遮挡板,遮挡板具有逆时针转动至校正位置的闭合工位和顺指针转动至非校正位置的打开工位,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在所述遮挡板转动至闭合工位时与所述遮挡板挡止配合以阻止遮挡板继续逆...
- 张久锋蔡猛张元生潘枝峰
- 一种基于力平衡的小型稳定平台摩擦力矩测试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力平衡的小型稳定平台摩擦力矩测试方法,通过稳定平台框架上增加由电机、编码器、减速箱、力矩传感器组成的控制装置提供准确匀速的角度旋转,力矩传感器通过联轴器连接平台框架与减速箱,带动框架匀速旋转,通过力矩传...
- 高军科王建刚潘枝峰蔡猛
- 文献传递
- 紧凑型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自由曲面设计被引量:5
- 2019年
- 光学加工和检测技术的提高为自由曲面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紧扣空间光学对压缩系统体积和实现系统性能提升的需求,提出一种可快速获得的紧凑型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初始结构,通过3个镜面折叠交叉排布,极大地压缩了系统体积;另外,节点像差理论为自由曲面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在优化过程中,两片镜子采用了泽尼克多项式面形。通过设计实例验证发现,最终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大视场、小F数等优点,同时该设计方法的优化过程具有收敛速度快等特点。
- 潘思豪潘枝峰陈建发
- 关键词: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自由曲面紧凑型
- 低噪声折射式红外光学系统设计被引量:1
- 2020年
- 对采用制冷型长波红外探测器的光学系统,设计了一个二次成像三片锗透镜的会聚系统。提出了一种低噪声折射式红外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对比传统杂散辐射抑制优化设计方法,利用Tracepro进行仿真分析,抑制结果表明,新的低噪声优化设计方法对杂散辐射抑制较传统方法提升23.87%,提升效果明显。
- 崔泽曜仇振安潘枝峰任伟锋金辰杰于鑫
- 关键词:红外光学系统光学设计杂散辐射冷反射
- 一种基于靶标切换的多光轴一致性检测设备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靶标切换的多光轴一致性检测设备及方法,该检测设备采用靶标切换的方法实现红外、激光发射及激光接收等光轴之间的偏差测试。检测设备设置有基准光轴,通过分别计算各光轴相对于基准光轴的偏差,完成多个光轴之间的一致...
- 谢飞郭立伟杜保林周德召潘枝峰李莉胡磊力郑国锋邱龙甲陈晓梅王少飞余晨菲潘旭辉
- 文献传递
- 高超音速中波红外窗口材料思考被引量:8
- 2014年
- 针对未来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发展趋势,阐述了红外窗口材料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从高温透过范围、红外辐射系数、高温力学性能以及抗热冲击等角度分析比较了几种常见的中波红外材料,基于此认为Y2O3陶瓷是未来高超音速中波红外窗口/整流罩的最佳候选材料,该材料能够适应多色、多模复合,超视距、宽视角,以及隐身化和抗电磁干扰等需求。
- 潘枝峰毛小建张红刚李晓凯冯明辉张龙
- 关键词:红外窗口透明陶瓷氧化钇
- 红外光学系统非均匀校正机构
- 本发明涉及红外光学系统非均匀校正机构,包括安装座和遮挡板,遮挡板具有逆时针转动至校正位置的闭合工位和顺指针转动至非校正位置的打开工位,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在所述遮挡板转动至闭合工位时与所述遮挡板挡止配合以阻止遮挡板继续逆...
- 张久锋蔡猛张元生潘枝峰
- 文献传递
- 像方扫描机制的红外成像制导光学系统设计被引量:2
- 2014年
-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像方扫描机制的红外成像制导光学系统设计构型。该扫描系统体积小、结构简单,具有大视场搜索和小视场分辨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红外光学系统实例,工作波段为3.7~4.8μm,焦距为80 mm,扫描视场为±15°,瞬时视场为5°。系统全视场MTF在17 lp/mm处均大于0.5,点斑均方根直径小于30μm,满足光学系统的成像要求。
- 孙露露刘春华张鹏潘枝峰陈建发
- 关键词:红外成像制导光学系统设计
- 机载复杂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补偿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为提高机载红外光学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保证红外系统在机载动态环境中能够稳定成像,提出一种无热化加权温度补偿方法,根据每个光学元件和间隔温度变化对系统成像影响程度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建立在不均匀变化温度场中光学系统的加权温度补偿模型。利用光学设计软件仿真分析,工作温度在-50~+60℃范围内仿真误差<0.5%。建立了无热化光学系统的测试平台,对无热化加权温度补偿方法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加权温度补偿模型实用性强、精度高。在机载环境温度范围内,各项误差能够控制在1.5%,满足机载环境复杂红外光学系统的被动无热化的要求。
- 刘欣刘春华潘枝峰罗京平
- 关键词:光学系统无热化红外系统温度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