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建峰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94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损
  • 3篇颅骨
  • 3篇颅骨缺损
  • 3篇骨缺损
  • 2篇弹簧圈
  • 2篇电解可脱性弹...
  • 2篇动脉瘤
  • 2篇修补术
  • 2篇钛网
  • 2篇颅骨修补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可脱性
  • 2篇可脱性弹簧圈
  • 1篇三维重建
  • 1篇手术
  • 1篇手术中
  • 1篇手术中并发症
  • 1篇术中并发症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94...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杨绮帆
  • 5篇温建峰
  • 5篇邓磊
  • 4篇熊鹏举
  • 3篇陈小宝
  • 2篇胡尚伟
  • 2篇张珑
  • 2篇涂杳然
  • 1篇钟务招
  • 1篇罗云辉
  • 1篇祝胜
  • 1篇徐凡
  • 1篇曾文辉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钛网片行颅骨修补术203例(293处),根据其缺损的具体形态,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像技术,制作个体化钛网修补材料,施行颅骨缺损修补。结果 203例(293处)颅骨缺损经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后外形均较满意,手术时间为(110±6)min,钛钉数量(6.3±0.8)枚;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其中脑内血肿5例、钛网下积血2例、皮下积液3例、皮肤切口愈合不佳4例,均经相应处理病情平稳或痊愈出院。结论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塑形效果好,手术操作过程简捷,并发症少。
杨绮帆钱锁开熊鹏举陈小宝邓磊温建峰罗云辉
关键词:颅骨缺损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修补术
数字化钛网与手工塑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比较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用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技术并总结其经验。方法 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用数字化钛网行修补颅骨缺损203例,并与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用手工塑型钛网修补的颅骨缺损168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数字化钛网组和手工塑型钛网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0±6)min和(150±11)min,钛钉用量分别为(6.3±0.8)枚和(10.2±3.6)枚,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9%和37.5%,外观满意度分别为100%和81%。上述指标两组均相差显著(P<0.05)。结论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塑型效果更好,手术操作过程简捷,并发症更少。
杨绮帆钱锁开陈小宝邓磊温建峰熊鹏举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数字化钛网
分期钛金属网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分期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4例分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手术的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一期先行V-P分流术,6例患者一期先行颅骨修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资料、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44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分流管堵塞1例(2.2%)、颅内感染1例(2.2%)、分流过度出现脑室裂隙样改变2例(4.5%)及并发癫痫或加重3例(6.8%),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1个月进行GCS评估,29例(65.9%)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15例(34.1%)无明显变化;复查CT或MRI示:原室管膜下水肿均有改善或完全消失,29例(65.9%)脑室基本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行GOS评分:良好23例(52.2%),中残14例(31.8%),重残或植物生存7例(16.0%)。结论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脑积水、脑膨出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分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手术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
杨绮帆钱锁开钟务招邓磊温建峰陈小宝曾文辉徐凡
关键词:脑积水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术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30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GDC栓塞30例(共32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致密填塞导致血管小分支闭塞1例。术后死亡1例,发生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1例。结论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熟悉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解剖关系,提高栓塞技术等,有助于减少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与提高治愈率。
杨绮帆钱锁开涂杳然张珑祝胜邓磊温建峰胡尚伟熊鹏举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手术中并发症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的选择、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20例(共22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0个,后交通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大脑后动脉瘤1个,小脑上动脉瘤1个,小脑后下动脉瘤1个。按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果本组100%栓塞者10例,95%栓塞者5例,90%栓塞者4例,1例栓塞50%时出现术中出血而中止手术。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致密填塞时出现血管小分支闭塞1例,多发性动脉瘤漏诊1例。本组死亡1例,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1例。栓塞后3~24个月血管造影随访5例,未见复发;电话或信函随访8例,均未再出血,并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创。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熟悉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解剖关系、提高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杨绮帆钱锁开涂杳然张珑邓磊温建峰胡尚伟熊鹏举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