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梗阻介入治疗进展被引量:11
- 2019年
-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为肠梗阻:肠梗阻病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往往伴随相应病理生理学改变,多数肠梗阻尤其是高位肠梗阻病人常伴随呕吐,可引起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肠梗阻病人远端肠管梗阻,可能出现梗阻肠壁水肿、淤血,肠腔内毒素吸收,引起白细胞增高,甚至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
- 李瑞奇沈可欣罗海谢忠士
- 关键词:肠梗阻自膨式金属支架
-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盆膈上筋膜的定位作用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盆膈上筋膜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中解剖定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进行taTME的2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对应的手术录像资料。分析盆膈上筋膜在taTME中的定位作用。结果: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经肛门进行操作以盆膈上筋膜作为指引。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77.7±67.5)min,术中出血量(40.1±23.2)ml。淋巴结送检数(17.1±3.9)枚、肿瘤距远切缘距离为2.0(1.0~4.0)cm,所有病例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所有病例标本系膜完整,均符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标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直肠穿孔、骶前出血、输尿管损伤等术中并发症。2例(9.1%)患者于术后1周出现吻合口漏,经非手术治疗后好转,顺利出院。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5~24)个月。1例(4.5%)患者复发,其余21例(95.5%)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排粪功能与性功能均正常。结论:在taTME中,准确辨识盆膈上筋膜,有利于对盆腔自主神经束的保护,盆膈上筋膜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解剖结构。
- 李瑞奇沈可欣罗海王泽铭谢忠士
- 关键词:直肠肿瘤
- 环状RGD多肽修饰的聚乳酸立体复合胶束对结肠癌的靶向治疗
-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癌症相关性死亡率。目前,化疗仍是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及晚期结肠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传统的化疗药物因其较差的靶向性,使得药物在全身分布,肿瘤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常伴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此...
- 沈可欣
- 关键词:结肠癌RGD多肽靶向治疗化疗
- 文献传递
- 危重患者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被引量:54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高危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加强医护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分析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因素和控制措施。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多样化、更换频繁、年龄、原发病的严重程度、侵袭性操作是主要的诱发因素。结论提高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可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调的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同种类抗菌药物频繁更换,可降低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 吴迪沈可欣
- 关键词:危重症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医院感染
- 腹腔镜治疗异物所致肠穿孔三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3例异物所致肠穿孔病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3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3~8 d,平均住院5.5 d。结果表明,腹腔镜治疗异物所致的肠穿孔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 罗海沈可欣胡俊谢忠士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肠穿孔相关并发症随访资料
-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治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WHO推荐应用“上皮内瘤变”这一新定义代替“异型增生”和“原位癌”,强调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应区别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概念的细化,对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治疗方式方法的选择,也提出了更精准的要求。对于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当病变无明显的黏膜下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内镜下治疗禁忌证时,应首选内镜下治疗。存在上述任一风险时,建议追加手术治疗,达到根治性切除。建议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模式进行综合评估,个体化分析,为病人提供最佳的诊疗方式。
- 杨洋费秉元王琪谢忠士沈可欣
- 关键词:上皮内瘤变结直肠肿瘤内镜切除
- 干细胞标志物CD133、PSCA和Oct-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和Oct-4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胃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胃癌根治手术后病例60例,留取胃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CD133、PSCA和Oct-4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胃组织相比,癌旁组织组中CD133和Oct-4蛋白的表达水平略有提高(P<0.05),胃癌组织中CD133和Oct-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正常胃癌组织中PSCA蛋白有明显表达,癌旁组织中仅有少量表达,但是在胃癌组织中没有PSCA蛋白表达。结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PSCA和Oct-4联合分析可以作为胃癌的临床诊断的分子标记。
- 沈可欣王亚东王芸张佳宇谌通李永超
- 关键词:胃癌CD133PSCAOCT-4
- 细胞核增殖抗原、p53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p53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Ki-67、p53、EGFR在120例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Spearman秩相关、生存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20例结直肠癌Ki-67、p53及EGFR高表达率分别为63.3%、70.0%、3.3%.Ki-67、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0,P<0.05).Ki-67在年龄、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5、5.008,P<0.05);p53在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72、10.088,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Ki-67高表达与预后显著相关(x2=14.678,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53高表达[风险比(HR):0.276,95%可信区间(CI):0.100 ~0.762,P<0.05]和Ki-67高表达(HR:0.303,95% CI:0.121 ~0.758,P<0.05)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53和Ki-67高表达组总生存期短于p53或Ki-67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318,95% CI:0.148 ~0.683,P<0.05).结论 p53高表达和Ki-67高表达的组合定义了较小的患者组,其预后更差.
- 查汉益张海山智一晓刘希凡范嵩张文涛沈可欣
- 关键词:细胞核增殖抗原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预后结直肠癌
- 腹腔巨大囊性淋巴管瘤合并寄生虫感染一例被引量:2
- 2016年
- 腹腔巨大囊性淋巴管瘤发病罕见.临诊断多行超声、CT或MRI检查确诊。寄生虫性疾病致肝、腹腔巨大囊肿曾有较多报道,但近年来发病率逐渐降低[31,相关报道逐渐减少。腹腔巨大囊性淋巴管瘤患者合并寄生虫感染极为罕见。由于2者均可导致腹腔巨大囊肿,因此囊肿性质难以判定,
- 李清春沈可欣李永超张赟鑫程显斌盖保东
- 关键词:寄生虫囊性淋巴管瘤绦虫腹腔
- 一种手术过程中的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术过程中的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手术辅助数据,所述手术辅助数据包括二维数据和/或三维数据;接收手术机器人在手术过程中采集的三维视频数据;将所述手术辅助数据和所述三维视...
- 谢忠士沈可欣黄建南葛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