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英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军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邓小平
  • 1篇动机
  • 1篇信息传播
  • 1篇译本
  • 1篇英汉
  • 1篇英汉词汇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观
  • 1篇政治观念
  • 1篇中国佛教
  • 1篇上海广播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生活
  • 1篇中译
  • 1篇中译本
  • 1篇淞沪抗战
  • 1篇衔接手段
  • 1篇经济发展
  • 1篇经济工作
  • 1篇局势

机构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汪英
  • 1篇刘学智

传媒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邓小平理论研...
  • 1篇军事历史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英汉词汇衔接手段翻译策略研究 ——以马爱新《哈利·波特与密室》中译本为例
从1976年首次被韩礼德和哈桑提出以来,衔接就成为了语言学中的常用术语之一。衔接不仅在语言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在翻译研究中也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它对于篇章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在译文中重现原文的衔接效果是...
汪英
关键词:词汇衔接翻译策略哈利·波特
文献传递
传媒动员与一二八淞沪抗战——以上海广播电台为个案的考察被引量:4
2007年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社会动员广泛兴起,以上海广播电台为代表的民营电台,发动传媒动员,开创战况新闻播报,形成与听众互动关系的动员方式,启动物质动员和精神动员,呈现了支援抗战、弘扬抗日救亡时代主题的动员效果,展示了广播动员整合社会资源的效应。
汪英
中国佛教的判教理论及其意义
2002年
判教在中国佛教中有着体系化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它已构成中国佛教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判教在中国佛教中所以广泛流传,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佛教的中国化进程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应该跳出判教在佛教宗派时期的单一功利性作用的思维模式,而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已往学术界对判教研究的阙弱和简单化的贬抑是值得注意和应该克服的倾向。
汪英刘学智
关键词:佛教《法华经》《华严经》佛教传播
论邓小平“大政治观”的成因
2000年
新时期以来,邓小平曾多次强调和重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这种观点和决策邓小平不仅在重要会议上讲,同国内的领导同志多次讲,而且同外国首脑的会谈介绍我国改革开放的情况时也反复论说过。不论是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还是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关键时刻邓小平总是重申“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一贯的坚定立场。
汪英
关键词:邓小平政治观念国际局势经济工作经济发展
全文增补中
上海广播与社会生活互动机制研究(1927—1937)
本文从广播的基本特征出发,梳理近代上海广播引入的外在基础和内在条件。以广播媒介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播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及其机制调适过程的论述,揭示广播是在与社会互动中发展自身并产生一系列社会效果。全文共分...
汪英
关键词:广播信息传播社会生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