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辉
- 作品数:11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CO2驱在黄3长8油藏的适应性及应用潜力评价
- CO先导试验区位于黄3长8油藏西北部,自2010年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同步注水开发,属于超低渗透油藏低产低效单元,水驱提高采收率空间有限,亟待探索新的开发方式。国内外理论及实践显示,CO驱可提高低-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7%~...
- 安锴胜高银山李军建樊辉黄新翠
- 关键词:CO2驱提高采收率
- 文献传递
- 姬塬油田西部长4+5油藏低阻成因研究
- 盐池地区是本厂近年来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钻井结果显示该地区长4+5油层组有良好的油气显示,但由于对低阻隐蔽性油藏的认识不足,导致勘探开发过程中油、水层识别困难,因此需要弄清其低阻油藏成因机理,并给出油水层识别标准,以便进...
- 张志鹏张青锋杨灏安锴胜陈华王博涛樊辉王琴
- 关键词:低阻油层识别方法
- 文献传递
- 姬塬油田侏罗系低阻油层判识及综合治理研究
- 随着产建层位逐渐下移,深层储量品味变差,产建效益降低;近几年来加大浅层油藏建产比例,但油藏规模逐渐变小、油层薄,发现难度更大;本文通过结合已发现的低阻侏罗系油藏,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测井二次综合解释、试油试采评价,对低...
- 樊辉安锴胜沈延伟高彦博刘娜娜高鹏超杨洋
- 文献传递
- 姬塬油田罗1区块长8_2~2油藏油井初期产量影响因素研究及应用
- 影响油井产量的因素众多,而油井初期产量与储集性能及电性特征关系密切。通过对姬塬油田罗1区块长8_2~2油藏渗透率、孔隙度、声波时差、视电阻率等因素与油井初期产量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出油井初期产量与储层差异的关系,综合考虑油...
- 阎娜陈华李坤全阮金凤乞照张建娜杨传奇于博樊辉罗仁敏
- 关键词:储层物性含油性影响因素有利区预测
- 文献传递
- 姬塬油田长6油藏富集规律
- 针对姬塬油田长6油藏特征复杂的特点,以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沉积相研究精细刻画储集体平面展布特征,通过姬塬地区长6沉积学、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储层孔隙结构、渗流特征及生产实际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
- 杨传奇于博阮金凤樊辉高银山陈华
- 文献传递
- 姬塬油田H区块产建随钻地质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针对侏罗系油藏分布范围小、油水关系复杂、隐蔽性强的特点,通过对H区块延5油藏产建随钻分析和后期开发认识,总结出构造-岩性油藏产建中油水界面的确定及油层的识别方法,为下步该区侏罗系油藏产建随钻分析提供指导依据,确保钻井成功率。
- 高银山左琴刘俊凯樊辉于博陈华周鹏飞
- 关键词:油水界面油水层识别地质研究
- 一种油井用缓蚀防蜡剂的研究与应用
- 2015年
- 本文针对长庆油田部分作业区油井腐蚀性结蜡严重的问题,利用防蜡剂的防蜡机理和缓蚀剂的合成工艺,研制出一种油井用缓蚀防蜡剂。室內评价结果表明:该缓蚀防蜡剂加药浓度在200mg/L时,缓蚀速率下降至0.03 mm/a,防蜡率达到82.3%。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产品具有加注工艺简单、缓蚀及防蜡效果好等特点。
- 杨海燕宋连银王伟波张庆祝樊辉
- 关键词:结蜡腐蚀速率
- 姬塬油田长6油藏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 姬塬油田长6油藏是继长4+5、长8油藏大规模开发之后目前最具增储上产的油藏之一。通过对长6油藏储层控制因素分析研究,了解储层与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之间的制约关系,为下步长6油藏优选建产区提高长6油藏产能提供一定依据。
- 熊涛郑锡董宪鹏于博陈华樊辉阎娜
- 关键词:长6油藏储层
- 文献传递
- 庄一联合站注水系统腐蚀原因分析
- 2014年
- 以长庆油田庄一联合站采出水为研究对象,对水源井采出水的离子、溶解氧及细菌含量分析、腐蚀速率测定,通过室内模拟水质离子含量进行腐蚀实验,利用差量法确定了引起腐蚀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采出水中HCO3-、SO42-和较低的pH值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 宋连银王伟波杨海燕樊辉章文荣
- 关键词:采出水离子含量
- 高分散稳定性二硫化钼纳米片驱油体系及性能
- 2024年
- 在高盐低渗透油藏环境下,二硫化钼(MoS_(2))纳米片的分散稳定性差,往往需要和表面活性剂复配发挥协同作用以提高其性能,因此明确MoS_(2)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提高MoS_(2)的应用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水热法,以硫代乙酰胺为硫源、三氧化钼为钼源合成了MoS_(2)纳米片。研究了5种表面活性剂对MoS_(2)纳米片在盐水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优选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考察了纳米驱油体系CTAB-MoS_(2)(质量比为10∶1)的界面性能、乳化性能和提高采收率效果。结果表明,MoS_(2)纳米片具有片层结构,在去离子水中的分散稳定性较好;随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分散稳定性降低;CTAB可显著提高MoS_(2)纳米片在3000 mg/L NaCl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当MoS_(2)质量分数为0.1%时,CTAB的加入可使MoS_(2)的自稳定时间由不足3 h增长为12 h;当MoS_(2)质量分数为0.005%时,CTAB的加入可使MoS_(2)的平均粒径由122.7 nm降为98.1 nm,Zeta电位绝对值由25.0 mV变为33.8 mV。0.05%CTAB-0.005%MoS_(2)能在正庚烷/水界面处自发形成强度较高的界面膜和攀附膜,并可将正庚烷/水界面张力降低至0.175 mN/m,同时还具有较好的乳化效果。基于其优异的耐盐性以及良好的界面活性,CTAB-MoS_(2)在低渗透环境下具有一定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在60℃、3000 mg/L NaCl的条件下,向低渗透(48.33×10^(-3)μm^(2))岩心注入0.5 PV 0.05%CTAB-0.005%MoS_(2),可提高采收率9.85百分点。高分散稳定性CTAB-MoS_(2)的构建有望为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对于提高纳米材料的分散稳定性提供研究思路。
- 高彦博樊辉王芳周娟王筱晔董宪鹏逯力成
- 关键词:二硫化钼纳米片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