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蕉文
作品数:
8
被引量:9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华棣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
袁骐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
顾新根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
吴立成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
刘苍字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7篇
期刊文章
1篇
科技成果
领域
4篇
生物学
4篇
天文地球
2篇
农业科学
1篇
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3篇
植物
3篇
生态
3篇
孢粉
3篇
浮游植物
3篇
长江口
2篇
地层
2篇
第四纪
2篇
第四纪地层
2篇
生态研究
2篇
全新世
2篇
孢粉组合
1篇
淀山湖
1篇
岩相
1篇
岩相特征
1篇
沿海平原
1篇
营养化
1篇
有孔虫
1篇
藻类
1篇
砂质粘土
1篇
生态平衡
机构
6篇
华东师范大学
2篇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8篇
杨蕉文
5篇
华棣
2篇
顾新根
2篇
袁骐
1篇
宋永昌
1篇
刘苍字
1篇
张志良
1篇
吴立成
1篇
吴立成
1篇
徐信
1篇
龚书椿
1篇
施铭
1篇
翁恩琪
1篇
瞿建国
1篇
丁一明
1篇
王云
传媒
2篇
中国水产科学
2篇
东海海洋
1篇
海洋地质与第...
1篇
第四纪研究
1篇
上海国土资源
年份
1篇
1996
2篇
1995
2篇
1994
1篇
1991
1篇
1982
1篇
1900
共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闽江口第四纪地层中的孢粉、有孔虫、硅藻组合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2
1991年
本文通过对闽江口琅岐岛钻孔的孢粉,有孔虫及硅藻的综合分析,发现第四纪地层中有五个孢粉组合带,五个硅藻组合带与一个微体化石层。结合^(14)C测年资料与沉积物特征认为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可以划分为晚更新世晚期与全新世(早期、中期、晚期)。气候演化依次为:冷干→温暖略干→温暖湿润→炎热潮湿→温暖略干。沉积相发展顺序为:冲积相、冲洪积相→河流相、湖沼相→湖沼相、河口相→海湾相→河口相。
杨蕉文
华棣
吴立成
关键词:
孢粉
有孔虫
硅藻
第四纪
闽南沿海平原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994年
本文通过对闽南沿海平原地区3个钻孔的全新世沉积的孢粉研究,划分出6个孢粉带,反映了本区全新世时期植被演替和相应的气候波动,并结合14C测年和硅藻分析等资料,确定Ⅰ和Ⅱ孢粉带为全新世早期,Ⅲ和Ⅳ孢粉带为全新世中期,Ⅴ和Ⅵ孢粉带为全新世晚期。
杨蕉文
关键词:
沿海平原
全新世
孢粉组合
地层
长江口外水域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研究
被引量:9
1995年
本文是1988年丰水期(8月)、枯水期(12月)和1989年丰水期(8月)长江口外水域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研究的初步结果。由于研究海区存在着多种水系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的混合,导致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现象相当复杂。丰水期水体的垂直结构状况是决定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在河口羽状流海区,特别是31°30′N断面一带,海水的垂直分层现象最为明显,浮游植物呈现表层高、中层次之、底层低的垂直分布特点;表底层数量的垂直变动幅度大。此外,不同生态性质的优势种,常出现在不同的水层。枯水期,长江口外水体在强烈的混合作用下,已基本处于垂直等温等盐状态,加之冬季浮游植物数量低,因此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相当均匀,数量的垂直变动幅度小。
顾新根
袁骐
杨蕉文
华棣
关键词:
长江口
丰水期
枯水期
浮游植物
淀山湖富营养化及其防治的研究
宋永昌
王云
丁一明
龚书椿
张志良
杨蕉文
徐信
翁恩琪
施铭
瞿建国
顾泳
该研究对淀山湖湖泊形态、水文、水质及水生生物作了系统的调查,揭示了影响淀山湖富营养化主要自然和人为因子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评价了淀山湖现有富营养化的水平及原因。它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建立了该湖富营养化生态数学模型,包括24项状...
关键词:
关键词:
数学模型
生态平衡
富营养化
湖泊
长江口羽状锋海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
被引量:56
1995年
丰、枯水期的数量均值分别为2505.4×10 ̄3个/米 ̄3(1988年8月)、303.5×10 ̄3个/米 ̄3(1988年12月)和189222.0×10 ̄3个/米 ̄3(1989年8月),平面分布的斑块现象明显,丰、枯水期的数量密集区主要形成于表层盐度25为中心的河口羽状锋锋面一带及其东侧海区。在影响研究海区浮游植物数量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诸多因素中,长江径流量的变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种类组成隶属于河口型的生态组成模式,河口沿岸低盐种是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成份,决定着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的性质。河口羽状锋海区存在着一个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带,其位置的变动主要取决于锋面位置的变动。根据浮游植物数量密集区,pH和溶解氧的异常区的位置,可大致推断出长江口羽状锋的位置及其走向。
顾新根
袁骐
杨蕉文
华棣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植物
生态
浙南沿海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1982年
本区以往孢粉工作研究尽少。于一九七九年全国海岸带资源调查温州试点时,对温州地区滩地四个钻孔进行了系统的孢粉分析,同时又选择了沿岸陆上北部和南部的两个钻孔作了分析与对比。全新统按岩性和岩相特征自下而上初步划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粉砂、粉细砂,未见有孔虫及海相介形虫化石,为陆相沉积;第二层为青灰色粘土,富含毕克卷转虫、五块虫、异地希望虫等有孔虫,反映浅海环境;第三层为灰黄色、黄褐色粉砂质粘土。含毕克卷转虫、杰克逊小九字虫、筛九字虫等为滨海相至河口相环境。
杨蕉文
陈学林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全新世
岩相特征
浅海环境
砂质粘土
海岸带资源
长江河口及其水下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和环境变迁
被引量:13
1996年
笔者系统地研究了长江河口地区的晚第四纪地层。长江三角洲前缘区晚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上更新统上段中部、全新统下部、全新统中部和全新统上部。上更新统顶部地层缺失。前三角洲区晚第四纪地层齐全,无缺失。武木冰期晚期,现今的长江河口和大陆架均出露成陆,古长江在大陆架外缘入海。15000aB.P,海面上升,海水逐渐向大陆架上部侵入;12000—10000aB.P,海水沿谷地侵入;6000aB.P,长江人海口在扬州、镇江附近。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加剧,人海河口不断外移,并以南岸边滩推展,北岸沙岛并岸的形式使河口不断束狭,逐渐形成现今长江口三级分汉四口入海的态势。
吴立成
刘苍字
杨蕉文
华棣
关键词:
水下三角洲
环境变迁
第四纪
地层
长江口羽状锋海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昼夜分布动态
被引量:13
1994年
本文对长江口羽状锋海区浮游植物的昼夜变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数量的昼夜变化明显,潮汐作用是影响数量昼夜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同时也与该地区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
杨蕉文
华棣
顾新根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植物
生态
藻类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