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群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肝炎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细胞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 2篇肝炎患者
  • 2篇肝硬化
  • 2篇HBV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期肝硬化
  • 1篇胆红素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修补术
  • 1篇血浆

机构

  • 7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滕州市中医医...

作者

  • 7篇杨群
  • 4篇鲁荣华
  • 2篇原彤彤
  • 2篇杨列永
  • 2篇李苓
  • 1篇赵玲
  • 1篇孟超
  • 1篇王贵菊

传媒

  • 2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腹腔镜治疗小儿滑动性腹股沟斜疝的回顾性分析
2019年
目的回顾分析并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滑动性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腹腔镜治疗的小儿滑动性腹股沟斜疝患者26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42.21±6.56)min,术中出血量(16.23±3.25)ml,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3.07±0.64)d,所有患者出院时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结论综合分析各项数据,腹腔镜治疗小儿滑动性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孟超杨群孟真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和相关免疫指标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9例,根据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的中位数分为HBV-DNA低水平组34例和HBV-DNA高水平组3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PCR仪进行HBV-DNA定量检测,收集两组患者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结果HBV-DNA高水平组患者HBsAg(4.61±0.84)lg IU/ml,HBV-DNA(6.95±0.31)lg拷贝数/ml;HBV-DNA低水平组患者HBsAg(2.75±0.50)lg IU/ml,HBV-DNA(4.70±0.25)lg拷贝数/ml。HBV-DNA高水平组HBsAg、HBV-DNA水平明显高于HBV-DNA低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DNA高水平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HBV-DNA低水平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BsAg、HBV-DNA与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HBsAg、HBV-DNA水平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NK细胞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张长春陈丹杨群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金银花提取物通过激活Nrf2通路对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金银花提取物(HFE)对四氯化碳(CCl_(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C组,等量蒸馏水)、模型组(M组,等量蒸馏水)、M+HFE组(HFE 62.5 mg/kg)、M+Nrf2通路抑制剂ML385组(M+ML385组,ML38530 mg/kg),M+HFE+ML385组(HFE 62.5 mg/kg+ML38530 mg/kg),每组10只,灌胃量为5 ml/kg,连续干预4 w,4 w后除NC组外其余4组一次性腹腔注射0.12%CCl_(4)花生油(10 ml/kg)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NC组腹腔注射等量花生油。24 h后处死各组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肝脏组织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化酶(H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M组血清ALT、AST、ALP水平、肝脏组织MDA含量、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M组比较,M+HFE组血清ALT、AST、ALP水平、肝脏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GSH-Px活性、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M+ML385组血清ALT、AST、ALP水平、肝脏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GSH-Px活性、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HFE+ML385组血清ALT、AST、ALP水平、肝脏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M+HFE组,显著低于M+ML385组(P<0.05),SOD、GSH-Px活性、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HFE组,显著高于M+ML385组(P<0.05)。结论HFE可通过促进Nrf2通路激活,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减轻CCl_(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
鲁荣华杨群赵玲
关键词:金银花提取物急性肝损伤肝功能
甲胎蛋白在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组织再生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与治疗前甲胎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了解甲胎蛋白与肝脏再生的相关性。[方法]36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人按甲胎蛋白的高低分为低AFP组和高AFP组。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0、1、2、4、6月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分析AFP的高低对肝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6个月后,代表肝脏合成功能的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明显变化,高AFP组的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的程度明显大于低AFP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的程度与AFP的高低有密切相关性。[结论]甲胎蛋白是影响肝脏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AFP可以作为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指标之一,可能是肝脏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
杨列永李苓鲁荣华原彤彤杨群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甲胎蛋白肝脏再生
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对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在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重症乙型肝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
原彤彤杨群
关键词:重症乙型肝炎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肝功能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HBV DNA阳性肝细胞癌(HCC)的效果及其预后。方法 HBV DNA阳性(>103拷贝/mL)的HCC患者122例,随机分为TACE+恩替卡韦治疗组(60例)和TACE组(62例),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V DNA定量、实体瘤体积变化和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1年及2年后,治疗组HBV DNA定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χ2=26.34,P<0.05;χ2=14.69,P<0.05),Child-Pugh积分较对照组降低(7.15±1.25与8.34±1.66,7.40±1.52与9.89±1.63),治疗组和TACE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37.1%(P<0.05),实体瘤缩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χ2=0.02,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可改善HBV相关性HCC患者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提高生存率。
鲁荣华杨群杨列永李苓
关键词:恩替卡韦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HBV肝细胞癌
患者参与疾病共治模式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患者参与疾病共治模式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招募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 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使用患者参与疾病共治模式干预, 两组干预时长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服药信念特异性问卷(BMQ)、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得分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 观察组CDSES各维度得分, HHI、BMQ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 两组MMAS-8得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表现更佳。结论患者参与疾病共治模式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护理中可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希望水平, 同时增强患者用药信念, 促进患者配合治疗。
王贵菊鲁荣华杨群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自我效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