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 作品数:9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衡阳市社会发展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湖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VEGF-C阳性肥大细胞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肥大细胞内VEGF-C的表达以探讨MC影响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检查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肥大细胞内VEGF-C,用VEGF-C经SP法标记乳腺良性病变和癌组织,用D2-40标记淋巴管并计数。结果乳腺良性病变MC中极少或无蓝黑色VEGF-C颗粒,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C中均含有较明显,并且前者MC数量(7.80±1.22),明显低于后者MC数量(15.44±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浸润性导管癌中,Ⅰ、Ⅱ、Ⅲ级MC数量分别为(10.75±2.61)、(13.70±1.92)、(15.33±0.62),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性导管癌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C数量及癌周边LVD(14.03±2.01,11.21±4.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1.22±0.55,5.78±3.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C数量与乳腺癌淋巴管数量呈正相关(r=0.18)。结论乳腺癌可诱导MC表达VEGF-C,MC数量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生成呈正相关性。
- 钱红黎晴杨梅曹桂明
- 关键词: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肥大细胞淋巴管计数
- VEGF-C和VEGFR-3对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6年
- 目的:探讨VEGF-C及VEGFR-3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状态。结果:10例乳腺病及纤维腺瘤VEGF-C均阴性,也无VEGFR-3阳性淋巴管;48例乳腺癌组织VEGF-C阳性率为70.83%(34/48);淋巴结转移者VEGF-C阳性率为92.59%(25/27),显著高于无转移者(42.86%,9/21)(P<0.01)。VEGFR-3阳性淋巴管条数随VEGF-C强度增强而增多。在淋巴结转移者中,VEGFR-3阳性淋巴管条数(6.03)多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01)(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状态与VEGFR-3阳性淋巴管数量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 曹桂明杨梅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以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行乳腺癌根治术后甲醛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连续切片和HIF-1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5例乳腺癌的HIF-1α阳性率为82.22%;HIF-1α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PR标志、ER标志、TNM分期、癌性坏死之间无相关性,但与淋巴结是否转移、炎症反应程度及病程长短之间有一定关系。结论HIF-1α过表达与乳腺癌不良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
- 曹桂明杨梅洪海颜鸿飞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乳腺肿瘤生物学行为
-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中HIF-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VEGF-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及其受体VEGFR-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探讨HIF-1α对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 曹桂明杨梅洪海颜鸿飞肖俊霞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淋巴管生成缺氧诱导因子1Α乳腺癌RECEPTOR免疫组化方法
- 多种细胞学方法联合检查不明原因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探讨传统制片、液基薄层制片及细胞蜡块三者联合对不明原因胸腔渗出性积液的检查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126例不明原因渗出性胸腔积液,采用传统制片、液基薄层制片及细胞蜡块三种方法联合检查,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传统制片、液基薄层制片以及细胞蜡块分别检出癌性胸腔积液28例、31例及63例,细胞蜡块癌性积液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及液基薄层制片(50%:22.2%:24.6%),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细胞蜡块切片法的癌性胸腔积液检出率明显升高,加做免疫组化还有助于明确癌细胞的分化方向和原发部位,与其他筛查方法联合使用既可提高确诊率,还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钱红钟鹏赵娟霞杨梅曹桂明
-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渗出性胸腔积液病理诊断
- VSD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2例,根据最终采取的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n=41)、VSD组(n=31)和表皮生长因子组(n=30),所有患者行手术清创并行自体皮片移植修复,联合组给予VSD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VSD组给予单纯VSD治疗,表皮生长因子组给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观察各组植皮存活率、瘢痕评分及疼痛程度,同时检测治疗前后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结果:联合组植皮存活率为95.12%(39/41),明显高于VSD组的74.19%(23/31)和表皮生长因子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瘢痕柔软度、血管分布、厚度、色泽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VSD组和表皮生长因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7dIFN-γ、IL-6和CRP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7dIFN-γ、IL-6和CRP明显低于VSD组和表皮生长因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周、1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VSD组和表皮生长因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胡耀华张超王红梅卓书伟符春苗杨梅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皮肤软组织缺损清创
- 肥大细胞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探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肥大细胞在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用D2-40标记淋巴管并计数。结果肥大细胞数量在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Ⅰ、Ⅱ、Ⅲ级患者的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大细胞数量与浸润性导管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大细胞数量与乳腺癌淋巴管数量呈正相关(r=0.18)。结论肥大细胞数量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远期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 黎晴杨梅曹桂明
- 关键词:组织学分级肥大细胞淋巴管计数预后判断
- 手工制作组织芯片的技术心得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介绍一种组织芯片的手工制备技术。方法利用改进的穿刺针、盖玻片朔料包装盒及x线废片手工制作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常规HE染色。结果阵列蜡块完整,组织蜡芯排列整齐有序、无移位,组织芯片切片染色效果满意。组织位点的形态可观测率为94.37%。结论手工制备组织芯片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制片质量可媲美进口的组织微阵列仪或组织芯片制作机的制片质量,且易于推广。
- 黎晴杨梅曹桂明
- 关键词:组织芯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
- MMP-9、MMP-14、MMP-2和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MMP-9、MMP-14、MMP-2和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9、MMP-14、VEGF-C的表达水平;用D2-40标记淋巴管并计数。[结果]MMP-9、MMP-14、MMP-2与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远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并呈正相关关系(r=0.27、0.35、0.27、0.26);浸润性乳腺癌VEGF-C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MP-9、MMP-14、MMP-2与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并呈正相关。
- 钱红曹桂明牛国梁杨梅黎晴
- 关键词:淋巴管密度淋巴管形成VEG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