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勇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玉溪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4篇关节
  • 3篇手术
  • 3篇膝关节
  • 2篇手术后并发症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并发
  • 2篇术后并发症
  • 2篇四肢
  • 2篇四肢骨
  • 2篇人工膝关节
  • 2篇人工膝关节置...
  • 2篇膝关节置换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老年
  • 2篇关节镜
  • 2篇关节置换

机构

  • 11篇玉溪市中医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杨晓勇
  • 8篇刘江华
  • 6篇沈云峰
  • 6篇杨峻
  • 6篇杨浩
  • 5篇许争光
  • 4篇尹家辉
  • 3篇李晓松
  • 2篇肖德意
  • 1篇李建飞
  • 1篇王福科
  • 1篇吕志平
  • 1篇刘世雄

传媒

  • 2篇云南医药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第七届西部骨...
  • 1篇玉溪市第三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胫骨Pilon骨折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胫骨Pilon骨折患者77例,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参考组(38例),将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纳入探析组(39例)。结果:探析组病情总缓解率为97.44%,参考组为84.21%。治疗后探析组患者功能评分高于参考组,疼痛评分高于参考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Pilon骨折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减轻其疼痛感并可促进其功能提升,治疗效果明显较单纯应用手术治疗效果理想。
沈云峰杨浩朱金富尹家辉杨晓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PILON骨折临床疗效
医用硫酸钙颗粒治疗四肢骨缺损的体会被引量:3
2010年
骨缺损是骨科常见病,自体骨移植一直是骨缺损治疗的金标准。但自体骨移植存在骨量有限,取骨部位疼痛、感染、美观等问题。硫酸钙用于填充植骨已达百余年历史,是一种优良的骨替代材料。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9年5月采用美国Wright公司生产的医用硫酸钙颗粒植骨治疗四肢骨缺损41例,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刘江华杨峻许争光杨晓勇
关键词:四肢骨缺损医用硫酸钙骨缺损治疗自体骨移植骨替代材料金标准
手术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46例临床疗效观察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併发症多,对无手术禁忌症、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主张手术治疗,手术内固定物为武进三厂生产的DHS和股骨重建髓内钉。我科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手术内固定治疗转...
沈云峰杨峻刘江华杨浩尹家辉刘世雄杨晓勇许争光
文献传递
高位前入路与加用后内侧入路定位胫骨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膝前高位双入路与加用后内侧入路的两种镜下定位胫骨隧道的方法重建后交叉韧带后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3月在本院PCL重建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采用双入路,34例采用三入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未发生并发症。双入路组手术时间少于三入路组(P<0.05),但2组术后随访关节功能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Lysholm和IKDC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2组间膝关节活动范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高位双入路与三入路两种方法定位后交叉韧带胫骨骨道重建后交叉韧带均能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肖德意王福科刘江华杨晓勇壮云翔王鹏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重建膝关节镜
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断裂因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断裂的因素,总结可行性防治对策。方法:2013年2月-2017年2月收治四肢骨折患者18例,对患者发生术后钢板断裂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钢板断裂原因,据此提出可行性防治对策。结果:调查发现,造成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包括固定材料选择不当(77.8%)、患肢过早负重(11.1%)、手术操作不规范(11.1%)。结论: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断裂既有医源性因素也有患者的因素,四肢骨折内固定治疗时需要合理选择内固定材料,严格规范手术操作,加强患者宣教,认真负责术后患肢锻炼,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避免因钢板断裂影响患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
沈云峰杨浩朱金富尹家辉杨晓勇
关键词: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
联髋G.T.F治疗老年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的体会
目的:探讨台湾联髋G.T.F柄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用带抗生素骨水泥,联髋G.T.F柄治疗老年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病人21例.结果:本组21例平均手术时间75min,术中平均出血456ml.术后4周部...
刘江华杨峻杨晓勇许争光杨浩
关键词:老年粗隆间骨折
第五掌骨颈骨折夹板的设计及不同体位夹板外固定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第五掌骨颈骨折应用一种固定夹板,在闭合复位中应用3种不同的体位夹板外固定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比其疗效,择优出最佳类型。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确诊为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患者,并在其中选取60例,选取的患者必须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分为3组,每组20例。每组采用不同的体位方式来进行外固定,A组采用屈曲位,B组采用功能位,C组采用伸直位。经过治疗后,对比3种不同的闭合复位的夹板外固定方式对于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都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为(5.50±2.31)个月,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没有较大的差异,但定量对比掌指关节活动度范围、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等,证实3种固定体位中功能位优势明显,且在患者舒适性、骨折断端稳定性、功能恢复时效性等方面均更优。结论:功能体位外固定方式治疗第五掌骨骨折效果良好,功能位外固定效果最佳,故该固定装置在功能位固定掌骨颈骨折固定效果好、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早,值得推广使用。
许争光杨浩杨晓勇沈云峰李晓松李建飞严加取朱金富尹家辉
关键词:第五掌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固定体位
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21例分析
[目的 ]:探讨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疾患的优点及术中、术后应注重的一些问题。[方法]2003年10月~2009年7月,共计PSKA 21个膝,男6例,女11例,其中双膝4例。年龄54~78岁。术前诊断全...
杨峻刘江华沈云峰李晓松杨晓勇
文献传递
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21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疾患的优点及术中、术后应注重的一些问题。方法2003年10月至2009年7月,共计PSKA21个膝,男6例,女11例,其中双膝4例。年龄54~78岁。术前诊断全部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有骨质缺损4膝。术前X线膝关节测量膝内翻畸形17例,膝外翻1例,屈曲畸形21例,有膝关节手术史4膝。21例随访2~60个月,平均30个月。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估[1]。结果术前平均62分,术后平均89分,活动范围术前平均89°,术后平均115°,其中优14膝,良5膝,中1膝,差1膝。手术优良率90.0%。结论PS-KA可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最大屈曲度,并限制其向后半脱位。它不但用于原发的膝关节疾病,还应用于膝关节手术后的患者。髌骨并发症在PSKA最常见,对于骨质疏松者,术中髌骨强力翻转易导致髌腱止点撕脱、上移,术后伸膝无力应予重视。强调术后的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吕志平杨峻刘江华沈云峰李晓松杨晓勇
关键词:膝关节人工膝关节置换
关节镜下缝线合并栓桩复位固定治疗新鲜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2023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成人新鲜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诊断为新鲜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行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复位不可吸收缝线并栓桩固定,对比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记录患者术后3、6个月的症状、体征,通过其术后1、3、6个月的患膝关节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骨折均愈合良好,术后3、6个月复查患肢后抽屉试验均呈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55.23±1.74)分提高至(91.72±0.83)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46.5±5.4)提升至(125±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使用不可吸收缝线联合栓桩复位固定治疗胫骨髁后棘骨折疗效显著,是治疗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王鹏刘江华杨晓勇肖德意壮云翔张雪莲
关键词:关节镜骨折缝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