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勇 作品数:21 被引量:10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背景与目的:脊髓髓内肿瘤作为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被广大神经外科医生所重视,其治疗效果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总结我科近一年来收治的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探讨治疗经验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对我科2006~2007年经手术治疗的53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肿瘤病理类型、肿瘤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手术切除程度、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室管膜瘤49.1%,星形细胞瘤30.2%,脂肪瘤15.1%,血管母细胞瘤5.7%,本组总全切率为56.6%,次全切除率为30.2%,部分切除或活检率为13.2%,室管膜瘤全切率可达96%,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通过早期诊断及早期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特别是对室管膜瘤及血管母细胞瘤大都可做到全切并且少有复发。 刘雪松 杨开勇 游潮 鞠延 黄思庆关键词:髓内肿瘤 显微外科 椎管内肿瘤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切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20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79例在行肿瘤切除的同时,进行脊柱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与重建。其中半椎板手术141例,卷帘门式手术26例,脊柱内固定手术12例。全椎板切除手术2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85例(88.9%),次全切除11例(5.3%),部分切除12例(5.8%)。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12个月,179例进行脊柱结构和功能保护与重建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和脊柱不稳定。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为多,手术切除效果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脊柱的稳定性进行保护与重建,对脊柱远期功能的维持是必要的。 罗霜 李进 杨开勇 鞠延 黄思庆关键词:椎管内肿瘤 脊柱 稳定性 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5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2 2010年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开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半椎板切开显微手术切除的542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男345例,女197例,年龄5~72岁(平均37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6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脊神经和(或)脊髓压迫的症状和体征。结果肿瘤全切501例(92%),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2d。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9个月),临床症状改善495例(91%),肿瘤全切病例均无复发,所有病例脊柱稳定性良好,均未发生脊柱畸形。结论半椎板切除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脊柱稳定性良好。凡偏向一侧生长的硬脊膜外和髓外硬脊膜下肿瘤以及部分髓内良性肿瘤均可采用半椎板切开显微手术切除。 陈海锋 杨开勇 鞠延 李国平 黄思庆关键词:半椎板切除术 显微手术 椎管内肿瘤 颈椎哑铃型肿瘤的临床分型及手术入路的选择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 探讨颈椎哑铃型肿瘤的临床分型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87例颈椎哑铃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椎管内外部分的大小以及有无脊柱骨质结构破坏将颈椎哑铃型肿瘤分为4型:椎管内为主型(Ⅰ型,48例)、椎管外为主型(Ⅱ型,17例)、椎管内外无骨质破坏型(Ⅲ型,15例)和椎管内外伴骨质破坏型(Ⅳ型,7例).根据肿瘤分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一期切除肿瘤,其中Ⅰ型采用颈后正中-半椎板入路,Ⅱ型采用颈外侧-肌间隙入路,Ⅲ型采用颈外侧-肌间隙-半椎板入路或颈外侧-肌间隙-颈后正中-半椎板联合入路,Ⅳ型采用颈后远外侧-肌间隙-半椎板入路或颈后正中-肌间隙-半椎板入路并行枕颈后路或颈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 肿瘤一期手术完全切除83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随访9个月~6(3.2)年,肿瘤全切病例均无复发,次全切病例复发1例.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症状改善85例,加重2例,无发生脊柱畸形的病例.结论 颈椎哑铃型肿瘤的临床分型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肿瘤分型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不仅能够提高肿瘤一期切除的全切率,而且有助于降低术后脊柱畸形的发生率. 陈海锋 李丹 王跃龙 刘家刚 杨开勇 黄思庆关键词:颈椎 哑铃型肿瘤 临床分型 手术入路 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 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开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经半椎板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病人中,75例肿瘤完全切除,其余的5例由于肿瘤经椎间孔向外生长,与周围的组织粘连紧密,行部分切除。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没有发现肿瘤复发或是脊柱的不稳定。结论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最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病人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由于手术显露局限,对手术技术要求高。 李进 鞠延 杨开勇 李国平 黄思庆关键词:椎板切除术 脊髓肿瘤 椎管 胸腔镜联合半椎板切除治疗胸椎管哑铃型肿瘤 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半椎板切除治疗胸椎管哑铃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6例胸椎管哑铃型肿瘤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5~63岁,平均35.5岁,均采用胸腔镜联合后正中入路半椎板开窗切除病变。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并行MRI检查,观察肿瘤切除情况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6例患者均手术全切肿瘤,无1例死亡。手术时间3~5h,平均3.8h;术中失血量80~300ml,平均130ml。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脑脊液漏及切口、胸腔感染发生。病理检查结果示神经鞘瘤5例,脊膜瘤1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5例有胸背疼痛患者疼痛消失,3例术前有脊髓压迫症状者,其中2例完全恢复,1例双下肢瘫痪者术后肌力恢复至4+级。复查MRI均未见肿瘤残留。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脊柱不稳定。结论:应用胸腔镜联合半椎板开窗切除胸椎管哑铃型肿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冀培刚 李进 贾禄 杨开勇 黄思庆关键词:哑铃型肿瘤 胸椎 胸腔镜 半椎板切除 颈髓髓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颈髓髓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分析26例患者的MRI表现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7~55岁。结果根据肿瘤在MRI上的表现可分为囊肿型12例,实体型14例,均行肿瘤全切除术。术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好转者17例,7例无改善,2例加重。结论颈髓MRI能对颈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作出定位诊断,并可将其分型,以利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颈髓髓内、即使累及延髓的血管母细胞瘤宜行积极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类型不同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沿正确的界面进行分离,先离断动脉后处理静脉,避免分块切除而力争全切,是减少术中出血和避免神经功能损害的关键。 惠旭辉 游潮 李瑞春 黄思庆 杨开勇关键词:髓内肿瘤 血管网织细胞瘤 显微外科手术 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椎管内肿瘤是椎管内的各种绀织,如脊髓、脊膜、神经根、血管和脂肪组织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其发病牢为2.5人/10万人。我们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共完成椎管内肿瘤切除208例,其中脊髓髓内肿瘤51例,髓外硬膜下肿瘤92例,硬膜外肿瘤6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在报告如下。 李进 杨开勇 鞠延 黄思庆关键词:椎管内肿瘤 肿瘤切除术 脊髓髓内肿瘤 髓外硬膜下肿瘤 继发性肿瘤 硬膜外肿瘤 脊髓星形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45例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脊髓星形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效果和预后。方法总结2005~2011年45例经病理证实的脊髓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10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辅以放疗和(或)化疗。结果肿瘤全切除4例(8.9%),近全切除24例(53.3%),其余病例均为部分切除或活检。获得随访患者40例,随访时间3~70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20例,无变化9例,加重6例,死亡5例。结论对于星形细胞瘤有边界者,在尽可能不损伤脊髓功能的情况下,都应争取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而对于边界不清者,选择部分切除或活检即可。在肿瘤切除的同时,应考虑脊柱稳定性的问题。对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而言,术后辅以放化疗能一定程度改善其预后。 张豆豆 陈海峰 黄思庆 杨开勇 汤俊佳 胡喻关键词:脊髓肿瘤 星形细胞瘤 显微外科手术 174例经颅垂体瘤切除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与垂体瘤手术后几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产生有关的因素,以期预防,提高垂体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从近3年经颅手术治疗的病例中随意抽出174份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89例。年龄15~80岁,中位数:43岁。视力下降152例,术前多饮多尿11例,术前血糖增高45例,术前月经紊乱或性欲下降78例,肿瘤最大径小于3 cm 88例,肿瘤最大径等于或大于3 cm 86例。严重并发症指:术后同时出现昏迷、高热、高血钠、高渗、高血糖、尿崩(长期性)、偏瘫、垂体功能低下、消化道出血症状中二种以上者,共29例。将以上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前血糖升高、术前性欲下降或月经紊乱、垂体瘤体积大三种因素,与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有关。结论:结合文献和本组分析发现,术前内分泌功能紊乱程度、肿瘤体积与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有关。为减少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垂体瘤手术治疗效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术前应尽可能纠正内分泌紊乱。对肿瘤直径在3 cm及以上者,在手术中应高度重视预防下丘脑损伤。 杨开勇 帅克刚 姜曙关键词:垂体瘤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