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珠
- 作品数:16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表现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徐仁伵周美鸿陶玉慧吴成斯易娟杨云珠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活组织检查肌电描记术磁共振成像
- tau蛋白异常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tau蛋白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17p21.11),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对维持细胞的骨架起关键作用。tau蛋白基因型的异常改变被认为能影响一些神经变性疾病的发展,本文就tau蛋白的异常改变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论...
- 易娟徐仁伵吴成思杨云珠杨容卫
- 关键词:蛋白基因蛋白异常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微管相关蛋白细胞骨架
- 文献传递
- 硫唑嘌呤与泼尼松联用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复发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究硫唑嘌呤与泼尼松联用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9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泼尼松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唑嘌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复发次数、EDSS评分值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反应率的差异。结果:治疗6月EDSS评分值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平均复发次数均逐渐增多,治疗组治疗3月、6月、12月时的平均复发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肝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发生率(12.77%)明显低于对照组(40.43%)(P<0.05)。结论:硫唑嘌呤与泼尼松联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疗效较为明显,有效降低了患者EDSS评分值和复发次数,且安全性高。
- 刘家斌江斌罗叶婷杨云珠
- 关键词:泼尼松硫唑嘌呤临床疗效
- 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的BAEP评估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用于评估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住院的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49例,均行高压氧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均行BAEP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49例患者中BAEP异常率为40.82%,较治疗前的73.47%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Ⅰ、Ⅴ波异常率以及Ⅰ~Ⅴ峰间期异常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EP恢复正常29例,临床可达到完全恢复。结论:BAEP可有效评估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效果,同时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 杨云珠钟艳霞刘家斌李广生符青青孙伟
- 关键词:高压氧心肺复苏缺血缺氧性脑病BAEP
- 原发性帕金森病87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 2009年
-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发病年龄对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08年4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珍和住院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共87例,分为早发组(≤50岁)20例和晚发组(>50岁)67例。比较早发患者和晚发患者的性别构成、发病年龄、家族史、首发症状、非运动症状、辅助检查、药物治疗情况。结果早发组的明确阳性家族史比例显著高于晚发组,合并自主神经和感觉障碍的非运动症状的比例显著低于晚发组。2组在性别构成、首发症状、辅助检查、药物治疗情况的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异质性关系密切,遗传因素可能在早发帕金森病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 易娟徐仁伵吴成斯杨云珠杨荣卫
- 关键词:帕金森病
- 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ALS)的临床特征,为早期准确诊断SALS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SAL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ALS平均发病年龄52.4岁,30岁以前和75岁以后发病少见,男女发病比例5∶3。SALS在临床上隐袭起病居多,但也可呈亚急性起病。上肢远端乏力或肌肉萎缩为最常见的起病症状,其发展一般从起病部位水平或垂直的累及邻近的运动神经元。并发呼吸肌麻痹是SALS最常见的死因。SALS的诊断仍然主要依靠临床表现。EMG检查对确诊SALS的病变范围和诊断无临床表现的隐匿损伤部位有重要意义。MRI检查对鉴别颈椎病及脊髓压迫症、脊髓肿瘤和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结论SALS以中年发病为主,男性多见,其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EMG和MRI检查对SAL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杨云珠徐仁伵
- 关键词: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
-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被引量:2
- 2007年
-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疾病种类繁多,病理侵害部位广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诊断较困难,易漏诊和误诊,本文就较常见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作一综述,为临床准确诊断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提供更多依据。
- 徐仁伵吴成斯易娟杨云珠陶玉慧
- 关键词: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病理
- 低氧诱导因子-1与脑梗死
- 2007年
-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低氧诱导因子家族中最先发现的蛋白因子,组织低氧时,HIF-1表达显著增加。HIF-1是缺氧环境的重要调节因子,对低氧反应性基因的转录有调控作用,并参与低氧反应的信号转导过程。轻度缺氧时,HIF-1产生缺氧耐受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长期重度缺氧时,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毒性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HIF-1可能与脑梗死有关。文章就HIF-1概况、低氧活性调节以及与脑梗死的可能关系进行了综述。
- 徐仁佃陶玉慧易娟杨云珠吴成斯吴裕臣
-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脑梗死发病机制缺氧
- Tau基因3′不翻译区、5′不翻译区、内含子9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的研究
- 目的:分析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ALS)的临床特征,探讨tau基因3'不翻译区、5'不翻译区、内含子9基因多态性是否与SALS发病有关,为早期准确诊断SALS提供依据。
方法:正常成人组(n=40),SALS...
- 杨云珠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
- 文献传递
-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刺激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刺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治疗疗效,采用吞咽线电视透视(VFSS)评估吞咽功能,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疗效和吞咽功能情况。结果刺激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刺激组患者治疗后VFSS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且所有患者治疗后VFSS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杨云珠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