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关节
  • 3篇钢板
  • 2篇置换术
  • 2篇术后
  • 2篇锁定钢板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内固定
  • 2篇股骨
  • 2篇关节置换
  • 2篇钢板内固定
  • 2篇钢板治疗
  • 2篇板内固定
  • 1篇鹰嘴
  • 1篇鹰嘴截骨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 1篇镇痛

机构

  • 5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5篇李穗
  • 5篇胡汉生
  • 4篇邱勤业
  • 4篇范震波
  • 3篇曹灿贤
  • 3篇杨展翔
  • 2篇余升华
  • 2篇张华焕
  • 1篇安庚
  • 1篇李远辉

传媒

  • 3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强效镇痛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研究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强效镇痛下早期活动肘关节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住院治疗的肱骨远端骨折C型的患者11例,其中C1型6例,C2型3例,C3型2例(AO/ASIF分型)。均采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V"型截骨入路,行肱骨远端骨折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予静脉强效镇痛,早期活动肘关节,按Aitken和Rorabeek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随访时间5~16个月;优5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1.8%。结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后早期强效镇痛下活动肘关节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方法疗效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范震波胡汉生李穗邱勤业曹灿贤
关键词:尺骨鹰嘴截骨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C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
2013年
目的:分析C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Vancouver型C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2组,1组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切开复位组,7例).另1组采用MIPPO技术经皮锁定加压铜板内固定(LISS组,8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4~24个月,骨折均获愈合,对位对线艮好,平均愈合时间13.5周(12~20周),患膝Merchant评分,切开复位组优良率达57.1%:LISS组优良率达75.0%.结论:LISS治疗Vancouver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好。
范震波胡汉生李穗邱勤业曹灿贤
关键词: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关节置换髋关节
踝关节骨折治疗体会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于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30例踝关节骨折病人,12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18例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24个月,非手木组10得到随访,其中优6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占80.0%.手木组16得到随访,其中优12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占87.5%。结论踝关节骨折只要掌握好适应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样有效。
余升华胡汉生张华焕安庚李穗杨展翔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石膏固定手术
MIPPO技术联合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2012年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联合解剖锁定钢板对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解剖锁定钢板组和动力髋螺钉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评分等指标。结果:6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4个月(6~28个月)解剖锁定钢板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与动力髋螺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联合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是治疗该病的一种理想方法。
张华焕邱勤业胡汉生范震波李穗余升华杨展翔曹灿贤李远辉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解剖锁定钢板
全髋置换术配合术后系统治疗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全髋置换术配合术后系统治疗与不配合术后系统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将本科收治的4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采取多模式镇痛、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当天开始渐进式系统功能训练,1周内患肢下地负重行走。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术后1周开始床上运动,2周后下地行走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月、半年、1年的患髋疼痛评分、临床功能、影像学评价、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7.2±0.6)d、下床时间(5.8±1.7)d、并发症发生率4.6%±1.2%、VAS评分4.1±0.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88.6±3.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配合系统治疗,能减少并发症。
范震波胡汉生李穗邱勤业杨展翔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康复近期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