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瑾

作品数:56 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老年
  • 8篇老年人
  • 7篇脑靶向
  • 7篇靶向
  • 6篇脑部
  • 5篇动脉
  • 5篇衰老
  • 5篇基因
  • 5篇干预
  • 4篇心肌
  • 4篇药物
  • 4篇年龄
  • 4篇保健
  • 3篇对羟基苯甲酸
  • 3篇心病
  • 3篇造影
  • 3篇诊断药
  • 3篇诊断药物
  • 3篇肿瘤
  • 3篇羟基

机构

  • 48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市老年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阿克苏地区第...
  • 1篇日喀则市人民...

作者

  • 49篇李瑾
  • 15篇俞卓伟
  • 12篇马永兴
  • 9篇保志军
  • 8篇张维
  • 8篇邱朝晖
  • 7篇阮清伟
  • 7篇朱毅
  • 7篇陈阳
  • 6篇孟庆刚
  • 6篇谈中茹
  • 6篇焦青萍
  • 6篇宫玲
  • 6篇陆伟跃
  • 6篇郑柏生
  • 5篇黄芸
  • 5篇谢操
  • 5篇竺越
  • 5篇张煜
  • 5篇马骋

传媒

  • 12篇老年医学与保...
  • 9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第五届中国衰...
  • 2篇第四届中国衰...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全国心血管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人夜尿增多的评价和治疗
2012年
国际尿控学会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将夜尿 (nocturia) 定义为患者夜间醇来排尿[1].在老年人中.夜尿增多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2].夜尿增多可由多种泌尿系统疾病或/和非泌尿系统疾病引起,年龄相关的生理、结构、激素以及组织学变化是老年人发生夜尿增多的重要因素[3].
王春江李瑾
关键词:夜尿增多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组织学变化生活质量
苯甲酰胺类似物介导的脑靶向递药系统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包括介导分子、载体和药物,所述的介导分子为苯甲酰胺类似物,载体为聚阳离子大分子,两者以共价方式结合,通过包载或吸附方式载药。本发明通过示踪技术进行活体、离体脑靶向表征,提示该...
陆伟跃孟庆刚李瑾顾炳余梅
文献传递
^(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心脏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比较
2001年
目的 比较 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心脏螺旋 CT诊断冠心病( CAD)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 52例疑有冠心病的病人同时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心脏螺旋 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 CAC)定量积分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以决策矩阵法评价 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心脏螺旋 CT在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结果 在对冠心病诊断方面 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敏感性 91%,特异性 75%,准确性 85%; 螺旋 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90HU为有意义,其敏感性 59%,特异性 90%,准确性 71%。如将二者结合起来诊断冠心病,则敏感性 97%,特异性 85%,准确性 95%。 结论 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上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心脏螺旋 CT,而心脏螺旋 CT的特异性高于 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如能二者结合运用,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正确性。
陈阳顾薇朱毅谈中茹李瑾张维黄芸郑柏生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造影心肌灌注显像
健康、身体衰弱和身体衰弱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男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甲状腺功能改变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究健康、身体衰弱和身体衰弱伴轻度认知障碍(MCI)的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布以及甲状腺功能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2012~2013年参加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体检并具有完整病史的155例男性门诊病人(年龄65~97岁)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及甲状腺功能检测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即3,5,3',5'-四碘甲腺原氨酸(T4),游离型甲状腺素(FT4),CD4^+和CD8^+T细胞比例,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结果年龄FT3(F_(1,142)=9.22,P=0.003)、T3(F_(1,142)=12.41,P<0.001)和TSH(F_(1,142)=3.944,P=0.049)的水平有显著影响;表型、年龄及其相互作用对免疫细胞比例虽无显著影响,但随年龄增长,CD4^+/CD8^+T细胞比例和B细胞百分比下降、NK细胞百分比有所上升。结论高龄个体的甲状腺功能有明显下降趋势,且CD4^+/CD8^+T细胞比例和B细胞百分比有所下降,NK细胞百分比有上升趋势。
阮清伟保志军李瑾马骋俞宛君马永兴俞卓伟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淋巴细胞甲状腺功能
不同年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与预后观察
2002年
目的比较≥75岁和<75岁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人(AMI)的治疗及近期预后。方法急性心肌梗死128例,分成两个不同年龄组,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手段、并发症。观察一个月,观察终点为死亡或再梗。结果≥75岁58例,<75岁70例,≥75岁患者近期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AMI后左心衰发生率较高(P<0.01)。接受溶栓(34.5%比62.9%,P<0.01)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脉搭桥术(17.2%比37.1%,P<0.05)明显减少。结论给予老年人适当的血运重建治疗可改善其预后,降低死亡率。
张维张煜焦青萍谈中茹李瑾邱朝晖陈阳郑柏生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年龄因素
中、老年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和促进保健的重要性被引量:22
2010年
俞卓伟李瑾马永兴竺越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保健抗衰老
健康,身体衰弱和身体衰弱并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男性的抗氧化水平和炎性反应改变
目的: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在衰弱和认知功能障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横断面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在健康、身体衰弱以及身体衰弱并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男性中抗氧化水平和炎性反应的差异性改变. 方法:参与本次试验的受...
阮清伟保志军李瑾马骋陈敏马永兴俞卓伟
关键词:身体健康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抗氧化水平炎性反应
文献传递
权力博弈下的制度变迁——浅析我国税权制度改革
集权还是分权,对每个民主国家来说,都是一道两难的选择题。固然权力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取决于国家政体,但是作为民主国家,其权力分配模式确立后,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央和地方会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正是这种市场取向的分...
李瑾
关键词:权力分配博弈机制
文献传递
老年综合征概述被引量:9
2016年
1老年综合征定义 老年综合征(geriatric syndromes)是由于损害的累积影响,引起老年人多个系统对环境应激表现出脆弱性。该综合征在老年人尤其在无特定疾病的脆弱或衰弱老年人中十分常见。老年综合征包括视听觉损害、应急性溃疡、尿失禁、功能下降、眩晕、跌倒、抑郁、瞻妄、失智、骨质疏松、营养不良和衰弱等常见征候群,其中瞻妄、跌倒、衰弱、眩晕、晕厥和尿失禁是老年科医师最常遇到的老年患者症状。
阮清伟马骋保志军李瑾林文筠俞卓伟
关键词:老年综合征听觉损害应急性溃疡骨质疏松营养不良老年患者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溶栓治疗对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  方法  测定AMI组 13 6例和健康对照组 3 0例HRV时域 6项指标 ,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  AMI组的平均R R间期的标准差 (SDAR R)、平均R R间期标准差均值 (SD)、平均R R间期标准差的标准差 (SDSD)、相邻R R间期差值均方根的均值 (mSASD)低于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 ( 3 9± 14 )ms和 ( 5 2± 2 6)ms(P <0 0 1)、( 3 1± 12 )ms和 ( 4 3± 17)ms(P <0 0 1)、( 11± 6)ms和 ( 15± 7)ms(P <0 0 5 )、( 2 0± 10 )ms和 ( 2 8± 18)ms(P <0 0 5 ) ;AMI再通组的平均R R间期(AVGR R)、SDAR R、平均R R间期的变异系数 (CV )、SD、SDSD和rmSASD高于未溶栓组和溶栓未通组 ,P <0 0 1,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前壁心肌梗死溶栓后SDAR R( 5 8± 18)ms低于下壁心肌梗死 ( 72± 2 5 )ms ,但无统计学意义 ;溶栓再通后心源性死亡者SD低于溶栓再通后的存活者。  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可提高HRV ,改善AMI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 ,减少由此引起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等事件的发生 。
宫玲焦青萍顾薇谈中茹李瑾邱朝晖朱华郑柏生
关键词:溶栓疗法心率变异性心肌梗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