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
-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VEGF、HA水平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局部注射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RP局部注射治疗),每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溃疡血流灌注量、细菌定量、溃疡愈合情况(溃疡缩小率、肉芽组织生长厚度、肉芽组织覆盖率、溃疡植皮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足皮肤温度、踝肱指数以及血清VEGF和HA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溃疡血流灌注量、溃疡缩小率、肉芽组织覆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厚于对照组(P<0.05),溃疡植皮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足皮肤温度、踝肱指数及VEGF和H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局部注射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患者,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提升血清VEGF和HA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陈卓李琰谢天
- 关键词:糖尿病足富血小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壶腹成型联合肠瓣重建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18年
- 探讨壶腹成形联合肠瓣重建在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价值。选取中下段直肠癌患者79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壶腹成形联合直肠肠瓣重建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结肠断端和直肠(肛管)端端吻合术,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12月排便功能,同时行直肠测压检查,评估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术后6个月,观察组24 h排便次数、大便失禁评分和排气排便区分困难比例分别为(2.04±0.83)次、(4.82±1.92)分和6.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达到15 min控便比例为62.2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24 h排便次数和大便失禁评分分别为(1.93±0.52)次和(1.72±0.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达到15 min控便比例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肛管静息压(RP)、肛管缩榨压(MSP)、直肠顺应性(RC)、直肠容量感觉阈值(FP)和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分别为(6.15±1.21)kPa、(13.10±3.12)kPa、(3.72±1.21)、(16.24±3.29)mL和(103.02±18.11)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FP和MTV分别为(18.03±3.01)mL和(136.92±20.14)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生理机能和生理职能得分分别为(82.03±11.43)分和(70.11±12.2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壶腹成形联合肠瓣重建在直肠癌手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患者术后排便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较好。
- 李琰
- 关键词:直肠癌排便功能
- 去腐生肌中药辅治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去腐生肌中药辅治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78例分为各39例,两组均用基础治疗及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加用去腐生肌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停止渗液、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敷料更换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血流速度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腐生肌中药辅治糖尿病足可提高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陈卓李琰谢天
- 关键词:糖尿病足对照治疗观察
- 患部即时感温手术刀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患部即时感温手术刀,包括手术刀本体,所述手术刀本体上设置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设置温度显示装置。这样当用手术刀给患部手术时,测温装置可随时测量到患部体温,并由温度显示装置显示出来给医生,以此作为指导手...
- 刘爱云傅建邦刘向前樊新涛贾鹏胡冬梅李琰
- 文献传递
- Bmi-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18年
- 目的探讨Bmi-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抽取51例结直肠癌患者作研究组样本,并取30例癌旁结直肠黏膜样本作为对照A组,取30例结直肠腺瘤病理样本作为对照B组,统计三组样本的Bmi-1蛋白表达阳性率,并对不同结直肠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Bmi-1蛋白表达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1)研究组样本的Bmi-1蛋白表达阳性率是66.67%,远高于对照A组的43.33%和对照B组的40.00%(P<0.05);(2)Dukes分期为B期者Bmi-1蛋白表达阳性率是86.67%,高于Dukes分期为C期者的61.90%(P<0.05);(3)淋巴结转移者Bmi-1蛋白表达阳性率是84.2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53.13%(P<0.05)。结论 Bmi-1蛋白异常表达可准确反应个体结直肠癌产生、进展情况,便于临床医师准确诊断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 曾宪清谢晓李琰张晓勇李好朝
- 关键词: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