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清良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土壤重金属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2篇水负荷
  • 2篇水库
  • 2篇水库流域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类型
  • 2篇小流域
  • 2篇表层土
  • 2篇表层土壤
  • 2篇层土
  • 2篇城镇化
  • 2篇城镇化效应
  • 1篇地表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物群落
  • 1篇水剂

机构

  • 4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李清良
  • 2篇徐秋芳
  • 1篇彭燕
  • 1篇蒋晨
  • 1篇郭帅
  • 1篇马军
  • 1篇俞慎
  • 1篇沈颖
  • 1篇李松昊
  • 1篇高进波
  • 1篇吴倩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流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表水负荷的城镇化效应——以福建厦门市坂头水库流域为例
人类活动改变流域集水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同时提高了土壤重金属水平,并进一步影响其地表水负荷。本文以我国典型山塘水库小流域—福建省厦门市坂头水库流域—为例,通过长期定位监测研究该城镇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水重金属负荷的影响,...
李清良
关键词:小流域土壤重金属城镇化效应
文献传递
自制林木废弃物再生型保水剂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评价被引量:7
2013年
以商品保水剂聚丙烯酸钾为参照,通过比较分析保水剂的保水能力以及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学指标,评估杉木屑和竹屑2种林木废弃物再生型保水剂的应用前景和生态环境风险,旨在筛选出保水性能好、价格低廉的环保型保水剂。结果表明:2种自制再生型保水剂在纯水中的吸水能力不如聚丙烯酸钾强,但与土壤(1∶200)混合后,保水能力表现为杉木屑保水剂(88.60%)>竹屑保水剂(86.50%)>聚丙烯酸钾(84.00%)。施入0.50%,0.25%杉木屑和竹屑保水剂后,土壤田间持水量依次表现为杉木屑73.80%和58.80%,聚丙烯酸钾67.80%和49.30%,竹屑58.40%和46.50%,明显高于对照(35.80%)。施入0.25%保水剂的70d田间水分动态监测表明,杉木屑保水剂、竹屑保水剂、聚丙烯酸钾的最高含水量分别为43.21%,40.57%和38.58%,高于对照(35.69%),但大部时间聚丙烯酸钾与对照的保水能力没有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制保水剂的优势逐渐下降,70d时基本消失。保水剂能提高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均没有不利影响,相反自制保水剂对细菌有积极作用。综合评价得出结论:自制保水剂有较强保水能力且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在林业生产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建议用量为1∶200(0.50%)。
沈颖徐秋芳沈振明蒋晨彭燕李松昊郭帅李清良
关键词:保水剂吸水能力土壤含水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土壤重金属分布与土地利用相关性研究——以厦门市坂头水库流域为例被引量:17
2015年
人类活动改变流域集水区土地利用方式同时提高了土壤重金属水平,并影响地表水重金属负荷。以具有明确地理边界的流域作为研究单元可能实现计量区别不同人类活动或因其引起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其环境风险的贡献。但不同人类活动及其改变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和地表水重金属负荷的相对贡献研究缺乏可操作性方法论。以我国典型的山塘水库小流域—福建省厦门市坂头水库流域为例,结合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土壤重金属水平调查和GIS地统计方法,针对小流域尺度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其环境风险与土地利用方式相关性研究进行方法论的探索。坂头水库流域覆盖205km2,土地利用类型有林地、农业用地、城镇用地、绿地和水面等5大类。按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覆盖面积为权重,以统计最小样本数为准则,在该流域内共采集150个表层土壤样品,针对6种具有人为源特征重金属(Cu、Zn、Pb、Cr、Ni、Cd)土壤总量及富集水平进行分析,以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流域土壤重金属风险,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了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与林地和绿地相比,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表层土壤重重金属水平显著较高;土壤重金属富集水平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为:城镇用地>农业用地>绿地>林地;城镇化加重了流域土壤重金属Cu、Zn和Cd的污染风险;土壤Pb富集水平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可能为大气沉降来源;所有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r和Ni总量低于区域土壤背景值,但城镇用地的富集指数显著高于林地。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LU-IDW)也清晰地揭示了土壤重金属富集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城镇化。以野外调查结合遥感卫星图像解译和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空间插值的研究方法有效地揭示了研究流域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
李清良吴倩高进波马军徐秋芳俞慎
关键词:重金属表层土壤土地利用类型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小流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表水负荷的城镇化效应
人类活动改变流域集水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同时提高了土壤重金属水平,并进一步影响其地表水负荷。本文以我国典型山塘水库小流域—福建省厦门市坂头水库流域—为例,通过长期定位监测研究该城镇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水重金属负荷的影响,...
李清良
关键词:表层土壤土地利用类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