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有限元
  • 2篇电站
  • 2篇有限元分析
  • 2篇水电
  • 2篇水电站
  • 2篇稳定性分析
  • 2篇两河口水电站
  • 2篇河口水电站
  • 1篇地基
  • 1篇地基处理
  • 1篇地基基础
  • 1篇地下厂房
  • 1篇地震
  • 1篇地震荷载
  • 1篇岩体
  • 1篇岩体质量
  • 1篇岩体质量分级
  • 1篇右坝肩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分析

机构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李泽泽
  • 3篇顾涛
  • 3篇张云祥
  • 2篇刘毅
  • 2篇沈军辉
  • 1篇王小群
  • 1篇魏鹏
  • 1篇彭昌翠
  • 1篇祝怀田

传媒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土工基础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某工程地基基础方案决策
2009年
洛阳市西工区步行街主要建筑物地基条件不能满足采用天然地基的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或者选用桩基础,以深部承载力较高的土(岩)层作为持力层。综合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施工等因素,选择了合理的地基处理与基础方案。
李泽泽刘明魏鹏
关键词:地基处理桩基础持力层
四川某水库右坝肩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拟建水库右坝肩处于由砖红色砂岩夹薄层或透镜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构成的斜向V形河谷中,无明显断层构造,雨水充沛且存在一古滑坡,经过调查,滑坡主要由滑坡堆积体和滑动面以及其下方的扰动带组成,滑坡区发育的纵向和横向结构面以及岩层面构成一楔形槽。认为滑坡的成因是暴雨下楔形槽内控制的滑移-拉裂破坏。经过定性分析,古滑坡天然状态是稳定的。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古滑坡在天然状态、地震作用以及暴雨等工况下的稳定系数分别为1.45、1.39及1.27,由此可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是稳定的,地震作用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暴雨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有所降低。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再现了现阶段古滑坡的应力应变场和变形破坏特征。
张云祥王小群刘毅顾涛李泽泽
关键词:滑坡有限元
龙溪隧道出口段在地震荷载下变形破裂特征及其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龙溪隧道出口段主要有表层覆盖层和下伏基岩组成。文章根据边坡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结构分析了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裂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龙溪隧道在Ⅺ度地震烈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结合5·12地震后的现场调查,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的破坏现象进行了对比,得出地震作用下隧道洞口横向边坡的动力反应从坡内向坡外、坡底向坡顶整体上呈逐步放大的趋势;从洞口至基岩与崩坡积分界面处,变形主要在隧道管段之间的接缝处发生相对错动,并且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在隧道基岩与覆盖层分界面上,隧道衬砌变形量发生突变,衬砌开裂方向与基覆界面产状基本一致,从分界面向内,衬砌变形变得不明显。研究这一变形破坏现象,对认识隧道洞口段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规律及极震区隧道洞口段的抗震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李泽泽沈军辉顾涛张云祥彭昌翠
关键词:隧道出口段地震荷载有限元分析
两河口水电站引水进口边坡变形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两河口水电站引水进口边坡主要由砂、板岩组成的陡倾横向坡,最大开挖坡高215 m。本文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边坡的破坏模式及稳定状况。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工程边坡的分步开挖过程。分析表明,边坡稳定性主要受f34-1等中缓倾角结构面及Ⅴ级岩体的控制,具有沿中缓倾角结构面及Ⅴ级岩体发生滑移破坏的趋势,塑性破坏区主要分布在Ⅴ级岩体及其断层内,水平深度一般为35 m,研究成果对边坡的支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祝怀田沈军辉李泽泽张云祥刘毅顾涛
关键词: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
两河口水电站是雅砻江中下游的控制性龙头电站工程,坝址区位于四川省雅江县县城之北约25km。水电站拟装机容量3000MW,地下厂房布置于雅砻江右岸山体中,由平行布置的主厂房、主变室、尾水洞三大地下洞室组成,地下洞室高258...
李泽泽
关键词:两河口水电站地下厂房岩体质量分级围岩稳定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