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 作品数:78 被引量:25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磷酸萘酚喹片对恶性疟和间日疟疗效的观察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观察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 方法 磷酸萘酚喹总量 10 0 0mg( 10片 ) 2d分服 ,首剂服 6片 ,第 2d服 4片治疗恶性疟 ,60 0mg顿服治疗间日疟。 结果 恶性疟和间日疟分别治疗 91例和 78例 ,临床治愈率均为 10 0 % ;其退热时间各为 ( 3 3 88± 2 0 3 0 )h和 ( 2 0 3 1± 9 84)h ;疟原虫转阴时间各为 ( 5 4 67± 12 5 6)h和 ( 4 4 5 1± 10 15 )h。完成 2 8d随访 ,恶性疟和间日疟各 64例和 5 0例均无复燃。 结论 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具有使用方便、疗效确切、副反应轻等特点。鉴于部分病例退热和原虫转阴时间缓慢 ,建议与青蒿素类速效药物联用 ,取长补短 ,达到减少剂量 。
- 李兴亮车立刚李春富李崇珍
- 关键词:恶性疟间日疟疗效观察
- 三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
- 2010年
- 李春富刘慧聂仁华孙院红
- 关键词:三日疟恶性疟
- 青蒿琥酯联合克林霉素延缓恶性疟抗药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克林霉素与青蒿琥酯联用对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是否有增效和延缓抗性作用。方法将恶性疟原虫用Trager法进行体外连续培养,待其正常生长后分组进行药敏试验。对照组单用青蒿琥酯处理,实验组用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处理,然后在相同的培养时间内对两组虫株用相应的药物间断增加浓度进行刺激培育,在培育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其半数抑制量(ID50)。结果用药前青蒿琥酯和克林霉素对恶性疟原虫的ID50分别为14.4和14 610.4 nmol/L,两药联用时的ID50分别为青蒿琥酯6.4 nmol/L,克林霉素101.8 nmol/L。用药后90 d,对照组青蒿琥酯和克林霉素的ID50分别为273.8和24 815.2 nmol/L,实验组分别是49.6和23 859.4 nmol/L;停药后30 d对照组青蒿琥酯和克林霉素的ID50分别为155.8和21 543.2 nmol/L;实验组分别是32.0和15 487.4 nmol/L。结论青蒿琥酯和克林霉素联用有增效作用,能减缓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抗药性的产生速度。
- 周家莲刘慧李春富孙院红王恒业杨恒林
- 关键词:抗性青蒿琥酯克林霉素体外观察
- 缅甸北部三热病人的三日疟诊断与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与中国接壤的缅甸北部地区三日疟的诊断和青蒿素治疗效果,为中缅边境地区的三日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缅甸北部克钦邦三热病人进行血涂片镜检和疟原虫基因检测,对PCR扩增产物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对确诊的三日疟现症患者给予青蒿琥酯片(每片含青蒿琥酯50g)治疗,总剂量16mg/kg体重,每天顿服2mg/kg体重,连服7d,首剂加倍,采用WHO推荐的28d体内法评价其疗效;建立EXCEL2007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结果血检三热病人807例,疟原虫血检阳性率为29.6%(239/807),其中,三日疟阳性21例,占8.8%(21/239);21例镜检三日疟原虫阳性者血样中,17例经基因鉴定确诊为三日疟,镜检与基因检测的符合率为81.0%。符合诊断的病例血涂法中寄生疟原虫的红细胞大小正常或稍缩小,可见滋养体和裂殖体期多个虫期形态,滋养体带状形态明显,成熟裂殖体裂殖子6~12个,排列成一环或呈菊花状,经基因鉴定排除三日疟的4例患者血中疟原虫无上述典型形态。完成全程体内观察3例,退热平均时间(16.4±2.5)h,疟原虫无性体转阴平均时间(22.8±3.0)h,完全临床原虫治疗成功率100%,无复燃,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缅甸北部地区三日疟呈低度流行,形态学结合基因鉴定可提高该地区三日疟确诊率,青蒿琥酯治疗当地三日疟效果较好。
- 王剑徐艳春孙晓东李春富张丕伟林祖锐Lasi Ja-hkawn董莹
- 关键词:三日疟
- 云南澜沧县疟疾防治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评价澜沧县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2004年疟疾疫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以及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 2002~2004年,澜沧县的疟疾发病率为0.229‰略低于项目实施前的0.247‰;疟疾正规治疗率提高33个百分点;估算全县2004年的血检和走访漏报率分别为0和93.46%;当地居民对疟疾常识的知晓程度比2002年前有明显提高,使用蚊帐的人口增加显著。结论澜沧县抗疟措施落实程度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疟疾传染源监测仍需加强。
- 董莹周玉斌王兴荣杨亚明付开云许海兵李春富郭晓芳
- 关键词:疟疾
- 云南省孟连县疟疾流行及防治现状调查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了解孟连县疟疾流行现状及其控制能力。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年疟疾报告疫情、血检能力等,对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蚊帐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0~2002年孟连县疟疾发病率为21.5/万,61.33%为当地感染病例,恶性疟占28.53%,7个乡均有病例分布,各乡的发病率在5/万~55.6/万之间,被调查3个乡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47/万、15/万、和5/万。调查25个自然村在2002年共报告5例疟疾,其中恶性疟3例,对发热患者血检、医生疟疾治疗处方、疟史调查核实,估算孟连县的血检、处方、走访漏报率分别为0.00%、70.59%和98.45%。3173名学生和村民的疟疾常识知晓程度不高,村民的经验积累型疟防知识的知晓与中、小学生相当,但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弱于中、小学生。结论孟连县应在采取综合治理疟疾的前提下,加强对流动人员疟疾监测和防治,尽力落实媒介控制措施。在进一步规范疟疾治疗处方管理的基础上,用处方漏报率估算当地疟疾发病比较合理。
- 董莹王正友吕时生李纯辉郭晓芳李春富李丽刘慧李菊升王兴荣唐永泉
- 关键词:疟疾
- 老挝北部蚊虫种群组成及孳生习性调查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了解老挝北部蚊虫种群组成及孳生习性,为蚊虫分类、防治及生物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和2015年8-10月,在老挝北部5个省的7个县设置调查点,利用夜间诱蚊灯诱捕成蚊和日间捞捕蚊幼虫两种方法采集蚊虫,对捕获蚊虫进行分类鉴定并调查孳生环境类型。结果共捕获成蚊5 921只和蚊幼虫3 526条,隶属于3亚科15属19亚属82种(亚种);其中诱蚊灯通宵诱捕法捕获成蚊2亚科10属11亚属37种共5 921只,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66.29%(3 925/5 921);幼虫捞捕法捕获蚊幼虫3亚科12属17亚属59种共3 526条,三带喙库蚊占捕获总数的21.30%(751/3 526);共调查蚊幼虫孳生积水环境7类636处,其中竹筒、树洞积水162处和轮胎积水153处,占总积水数的49.30%(315/636),为主要孳生地。结论老挝北部蚊虫种类丰富,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银足按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埃及伊蚊为当地次优势种。幼虫孳生地复杂多样,不同蚊种有其特殊孳生习性,但各蚊种共生现象普遍存在。
- 王剑董学书郭晓芳李春富姜进勇杨中华Sorchampa Somphath孙晓东林祖锐徐艳春周红宁
- 关键词:蚊虫种群孳生习性
- 中国云南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变迁
- 杨恒林刘德全杨品芳李兴亮李春富高白荷杨亚明董莹张志勇
- 该研究项目采用WHO推荐的方法,在云南省定点开展长达20多年的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变化规律的系统研究。取得以下重要成果:1、建立了恶性疟原虫对新抗疟药萘酚喹、本芴醇体外微量测定方法,并提供了敏感性基线数据,发现萘酚喹...
- 关键词:
- 关键词:恶性疟敏感性抗疟药
- 中国云南湄公河上游乙型脑炎传播媒介生物学及行为的研究(英文)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乙型脑炎病毒媒介在人房的季节消长、嗜血习性和叮人行为,以及其幼虫相关的生物学习性, 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媒介控制措施. 方法 2001年6~12月,在云南南部湄公河上游,选取一个种植场,采用CDC 诱蚊灯和人工诱捕的方法捕蚊;蚊胃血源环状沉淀法鉴定其嗜血习性以及孳生地调查幼虫孳生习性. 结果共捕获乙脑病毒媒介蚊虫5属、11种、5 726只.无论是诱蚊灯还是人工诱蚊法,三带喙库蚊、伪杂鳞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季节密度高峰都出现于6~8月的雨季;3种库蚊在村内和村外有整夜叮咬活动,但中华按蚊的叮人高峰出现在21:00 之前.人房室内诱蚊灯捕蚊与室外人诱观察发现,室内捕捉乙脑病媒数量远高于室外.蚊胃血检测结果发现它们的人血指数都比较高;幼虫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分布. 结论湄公河上游地区人房优势蚊种三带喙库蚊、伪杂鳞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的生物学及行为与以往畜圈调查的结果存在着差异.
- 周红宁李春富吴超张再兴王丕玉Nigel Hill
- 关键词:库蚊按蚊
- 青蒿琥酯与磷酸萘酚喹伍用治疗三日疟2例被引量:6
- 2009年
- 采用青蒿琥酯与磷酸萘酚喹伍用治疗3日疟2例,患者症状消失快,疗效明显。
- 刘慧李春富聂仁华孙院红李贵深沈旭
- 关键词:三日疟青蒿琥酯磷酸萘酚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