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红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显像
  • 3篇骨显像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全身
  • 2篇全身骨显像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化
  • 1篇低分化腺癌
  • 1篇药物
  • 1篇全身骨扫描
  • 1篇肿瘤
  • 1篇显像诊断
  • 1篇腺癌
  • 1篇骨扫描
  • 1篇核医学
  • 1篇核医学技术
  • 1篇分化
  • 1篇复发
  • 1篇妇科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4篇李建红
  • 2篇李林
  • 2篇周绿漪
  • 2篇蒋丽莎
  • 2篇杨天霞
  • 1篇吴小艾
  • 1篇贾志云
  • 1篇欧晓红
  • 1篇杨晓川
  • 1篇于艳霞
  • 1篇李里
  • 1篇李娅楠
  • 1篇葛冉

传媒

  • 2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药物注射点附近骨骼异常摄取99Tcm-MDP二例被引量:3
2015年
病例1 患者男,71岁,左肺上叶低分化腺癌.为明确有无骨转移,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Precedence SPECT/CT仪(双探头,矩阵512×1 024,配低能准直器,扫描速度15 cm/min)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于患者左腕部体表静脉注射99Tcm-MDP 925 MBq,3h后采集图像.前后位采集图像均显示左前臂注射点附近、近心端桡骨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图1A).患者未诉该部位不适,且既往无该部位外伤及感染史.为明确病变性质,进一步行同机CT显像及融合显像,结果显示,左前臂桡骨区异常放射性摄取,同机CT亦显示骨质结构及密度异常(图1B).4d后再行99Tcm-MDP骨显像,未见该区域异常显像(图1C).
李建红欧晓红李里于艳霞杨天霞李林
关键词:99TCM-MDP全身骨显像药物低分化腺癌
操作技术对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骨显像质量及效率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操作技术对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骨显像成像质量及检查效率的影响。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2012年1月-12月行SPECT骨显像的全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2年1月-6月为技术改进前状态,2012年7月-12月通过在穿刺注射、显像及处理补救环节进行改进,对比技术改进前后注射部位放射性浓聚发生率差异。结果 2012年1月-6月共完成5 920例患者骨显像检查,其中922例发生注射部位放射性浓聚,发生率为15.6%;2012年7月-12月共完成7 186例患者骨显像检查,其中640例注射部位发生放射性浓聚,发生率为8.9%,注射部位放射性浓聚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83,P<0.001)。2012年1月-6月工作日内,平均每天完成48.5例骨显像;2012年7月-12月工作日内,平均每天完成56.6例骨显像,与2012年1月-6月比较日工作效率平均提高了16.7%。结论改进操作技术可以显著提高SPECT骨显像的质量及检查效率。
李建红贾志云蒋丽莎杨天霞周绿漪
关键词:骨显像操作技术图像质量
PET/CT显像诊断妇科肿瘤复发及转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诊断妇科肿瘤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2011年在该院肿瘤中心诊治的63例妇科肿瘤患者,其中初诊患者21例,经综合治疗后的患者42例,根据是否应用PET/CT显像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分为观察组(应用PET/CT显像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和对照组(应用MRI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结果观察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预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可以早期发现可疑复发或转移病灶,在检测远处转移和小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监测妇科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方法,对于临床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葛冉吴小艾李林李建红
关键词:PET/CT妇科肿瘤复发
PDCA循环改进方法在提高全身骨扫描图像质量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利用PDCA循环改进方法,最大程度地通过技术手段得到优质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骨显像图像。方法首先对2012年上半年SPECT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并落实到个人。在2012下半年的每月月末,应用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对骨扫描图像质量进行盲法评比和讨论,评比出骨显像病例数量最多、注射效果最好、图像质量最好的3个项目。对质量欠佳的图像,从患者摆位、药物注射、图像处理的技术操作细节分析原因并形成改进措施。结果利用PDCA循环改进操作技术,2012年下半年7 186幅全身骨扫描图片,优质片达96.51%(6 935/7 186),渗漏率减至8.76%(630/7 186),数量和质量相比上半年得到较大提高。并且从分散、孤立的个人经验中总结出严谨、细致、可操作性强的检查流程和规范,对长期有效提高SPECT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结论在SPECT全身骨显像中应用PDCA方法,促进了医患沟通和理解,检查准备和检查操作做到了既现范化又个性化,提高了扫描图像质量。
蒋丽莎李娅楠杨晓川李建红周绿漪
关键词:PDCA全身骨显像核医学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