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崎

作品数:25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新生儿
  • 10篇早产
  • 10篇早产儿
  • 10篇产儿
  • 9篇护理
  • 6篇干预
  • 5篇静脉
  • 3篇早期干预
  • 3篇输液
  • 3篇护理体会
  • 3篇非计划性拔管
  • 3篇拔管
  • 3篇NICU
  • 3篇DIC
  • 3篇穿刺
  • 2篇导管
  • 2篇堵管
  • 2篇早产儿生长
  • 2篇早产儿生长发...
  • 2篇蔗糖

机构

  • 25篇南昌大学第一...
  • 2篇赣南医学院第...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25篇李崎
  • 13篇钟莉芳
  • 6篇邱鸿
  • 3篇邓慧
  • 2篇罗志方
  • 2篇王建宁
  • 2篇熊菲峰
  • 2篇李小庆
  • 1篇曹先伟
  • 1篇万思琴
  • 1篇赵玲
  • 1篇邓琼
  • 1篇李晓庆
  • 1篇杨明
  • 1篇武志红
  • 1篇徐珍
  • 1篇刘洋
  • 1篇黄赞梅
  • 1篇陈晓

传媒

  • 6篇实用临床医学...
  • 6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护理学会...
  • 1篇全国儿科护理...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环境同源性追踪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查找新生儿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环境菌株的同源性,追踪可能的传播链,为下一步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培养出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环境追踪,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进化树进行菌株鉴定,对分离到的鲍氏不动杆菌采用Eric-PCR和MLST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共采集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儿环境标本207份,其中阳性标本61份,占29.47%;16SrRNA基因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5株细菌属于鲍氏不动杆菌菌种;Eric-PCR得到A-I型9个型别,综合MLST分析结果显示,2号患儿痰液标本、输液泵、责任护士护士服,1号温箱表面与同期采样病房的电脑键盘,及3号患儿监护仪和责任护士手为同一ST2型别。其余型别为ST195,ST208,ST191,ST75,ST92,ST235。结论通过对新生儿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儿环境追踪发现,与环境分离菌株具有同源性,说明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有助于防控感染传播扩散。
曾凌邓琼李崎曹先伟刘洋章琦徐珍
关键词:新生儿16S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
非营养性吸吮与循环光照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与循环光照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及循环光照。观察第14天2组早产儿的体质量、头围、身高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出生后第14天体质量为(2 061.2±129.7)g、头围为(31.5±1.3)cm、身高为(42.6±1.5)cm,其增长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与循环光照能较早实现足量胃肠喂养,促进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减少光线刺激和能量利用,促进早产儿睡眠和体格的生长发育。
钟莉芳李崎邱鸿邓慧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生长发育
24h不间断输液预防NICU中PICC堵管的护理观察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预防NICU中1.9 F的PICC导管堵塞的方法。方法将100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入院的单双号分为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0例。均采用1.9 F的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每8小时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1次;试验组采用24 h不间断输液的方法。比较2组导管堵塞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导管堵塞2例,占4%;对照组导管堵塞15例,占30%。试验组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24 h不间断输液能更好地预防NICU中1.9 F的PICC堵塞。
李崎钟莉芳邱鸿
关键词:PICC导管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开塞露灌肠对早产儿黄疸的早期干预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onal sucking,NNS)联合开塞露灌肠对早产儿黄疸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将150例须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非营养性吸吮组(NNS组)、开塞露灌肠组(灌肠组)和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开塞露灌肠组(联合组),每组50例。3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措施,NNS组加用非营养性吸吮、灌肠组加用开塞露灌肠、联合组加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开塞露进行黄疸的早期干预。分别测定3组早产儿在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及观察黄疸持续时间。结果早产儿在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及黄疸持续时间,联合组分别为(98.93±5.49)、(119.26±4.90)、(78.51±5.19)mmol.L-1和(8.97±0.59)d,NNS组分别为(121.41±6.13)、(14.72±6.23)、(91.63±12.84)mmol.L-1和(12.78±0.75)d,灌肠组分别为(111.03±7.18)、(134.94±4.90)、(94.90±8.17)mmol.L-1和(10.93±1.03)d;与NNS组、灌肠组比较,联合组早产儿在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均明显降低、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均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开塞露灌肠对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一种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辅助治疗方法。
钟莉芳李崎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开塞露黄疸早产儿
2例早产儿合并DIC的护理体会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不是独立性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并发的一种病理过程。其特点是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过程加速,微循环内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形成微血栓。病例介绍病例一:男2天、体重2860...
李崎钟莉芳
文献传递
24小时不间断输液预防NICU中PICC堵管的护理观察
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随着高新技术手段对静脉输液的不断渗透,这一基础护理操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目前,随着院内静疗管理日趋成熟,血...
李崎钟莉芳邱鸿
文献传递
维生素AD与维生素E对NICU患儿尿布皮炎的干预效果比较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比较维生素(Vit)AD、VitE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NICU)患儿尿布皮炎的干预效果。方法用区组随机法将NICU无尿布皮炎患儿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2 h为患儿换1次尿布:用温湿纸巾洗净患儿会阴部及臀部皮肤,A组患儿直接换尿布,B组患儿换尿布前擦VitE,C组患儿换尿布前擦VitAD。观察3组患儿的尿布皮炎发生情况。结果尿布皮炎发生率:B组
江美兰李崎钟莉芳李小庆熊菲峰王建宁罗志方
关键词:新生儿尿布皮炎维生素AD维生素E
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的研究和实践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方法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将南昌周围县市医院危重新生儿被动转运,包括现场急救、转运途中治疗。结果 2007-2010年成功转运51例,其中治愈出院49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死亡率1.96%。结论转运成功在于建立良好的转运网络,通畅的转运流程和专业的医护人员是保障成功的关键。
武志红陈晓杨明赵玲李崎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转运急救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法对机械通气早产儿血气分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法(CS)与开放式吸痰法(OS)对气管插管早产儿动脉血气、气管插管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55例气管插管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实施CS,对照组实施OS,在吸痰前20 min及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抽取动脉血气,比较两组同一时间段及同组吸痰前后血气情况,并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在吸痰后2 min与吸痰后5 min Sp O2及Sa O2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气管插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CS对早产儿动脉血气影响小,可以降低早产儿出现低氧血症发生率,缩短早产儿气管插管时间。
李崎邓慧方萍萍
关键词: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早产儿机械通气血气分析
综合护理对N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干预效果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降低NICU气管插管患儿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发生率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抽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80例气管插管患儿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80例气管插管患儿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1)增加患儿的舒适度;2)选择适当有效的导管固定方法;3)规范护理操作程序;4)采取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5)遵医嘱合理使用镇静剂;6)合理地配备人力;7)加强业务培训。结果干预组患者UEX发生率为6.25%,对照组UEX发生率为20.00%,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NICU气管插管UEX发生率,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全面提高NICU的护理质量。
钟莉芳李崎邱鸿
关键词:综合护理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