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山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三明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三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麻醉在剖宫产中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麻醉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妊娠ASAⅠ~Ⅱ级初产妇108例,随机分为等比重组和复合组,每组54例。记录两组产妇麻醉优良率、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有效镇痛时间以及麻醉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复合组麻醉优良率为92.59%,而等比重组优良率仅75.93%,复合组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较等比重组短,有效镇痛时间明显较等比重组长,复合组麻醉后心率10min、30min与等比重组比较,复合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10min、30min与等比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多于等比重组,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麻醉效果满意,对产妇与胎儿是安全的。
- 高孝坦郑晓春李学山涂文劭
-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布比卡因舒芬太尼
- 低CO_(2)气腹压力动态域值预设管理策略在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低CO_(2)气腹压力动态域值设定对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气腹并发症的影响,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普通外科手术病人26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符合组间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39例。对照组按传统预设压力域值,观察组按个体实际情况实施低CO_(2)气腹压力动态域值预设管理策略。术中根据手术时长(≤1.5 h、>1.5~2.0 h、>2.0~2.5 h、>2.5 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5 min(T_(0))、手术开始(T_(1))、手术开始0.5 h(T_(2))、手术结束(T_(3))四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_(2))变化值,术后随访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SBP、DBP、HR、ETCO_(2)呈不同程度升高,两组患者ETCO_(2)自气管插管(T_(0))至手术结束(T_(3))呈持续上升,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头晕头痛、腹胀、恶心呕吐、肩膀酸痛、腰痛及血压升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气腹压力动态域值预设管理策略满足术中视野需求,减少CO_(2)注入量及血中CO_(2)的潴留及蓄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后保障安全。
- 付丽明李学山邓水珠纪孝峰赵鹏罗丽琴林晓莉朱敏优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患者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B组患者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短于B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B组(P<0.05)。A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可通过减少局部麻醉药物剂量取得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较适用于臂丛经阻滞的罗哌卡因浓度为0.5%,麻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且不良反应少。
- 高孝坦郑晓春李学山涂文劭
- 关键词:肌间沟臂丛罗哌卡因超声引导麻醉
- 持续小剂量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阻滞的临床观察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持续小剂量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阻滞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病员被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 ,2 0例 ,术中使用小剂量咪唑安定镇静。即先用负荷量 0 .0 3~ 0 .0 5mg·kg-1静注 ,后静推持续量0 .0 3mg·kg-1·h-1,并以维持镇静评分 3~ 4分为标准调整。对照组 ,2 0例 ,术中使用哌替啶 1mg·kg-1和异丙嗪0 .5mg·kg-1静注镇静。结果 :观察组中咪唑安定的负荷量平均为 0 .0 4± 0 .0 0 4mg·kg-1,持续量平均为 0 .0 3± 0 .0 0 5mg·kg-1·h-1,术中循环呼吸基本稳定 ,术后精神恢复快 ,遗忘显著。对照组术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及心率增快 ,术后精神抑制恢复慢 ,基本无遗忘。结论 :持续小剂量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阻滞用于子宫切除术具有抗焦虑及镇静确切 ,可控性好 ,术后恢复快 ,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 ,遗忘作用理想等优点。
- 张爱军陈伟华李学山
- 关键词:咪唑安定硬膜外阻滞
- 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失血与输液的临床研究
- 杨建平刘贻庆黄跃陈伟华李学山彭宝琴张青刘美绸关华刘满钗
- 目的:就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如何有效减少失血量及合理输液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为小儿手术后顺利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14岁腭裂修补术患儿32例,术中不输血,仅输注5%葡萄糖液、平衡盐液、血浆代用品,分别观察手术开始10、2...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儿腭裂整复术失血输液
- 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失血与输液的临床研究
- 2004年
- 目的 :就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如何有效减少失血量及合理输液问题进行临床研究 ,为小儿手术后顺利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 2 -14岁腭裂修补术患儿 3 2例 ,术中不输血 ,仅输注 5 %葡萄糖液、平衡盐液、血浆代用品 ,分别观察手术开始 10、2 0、3 0min和术后 3 0min的Bp、HR、SPO2 及Hb、Hct变化并与术前基础值作比较 ;收集并统计术中失血量 ,比较使用或不使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的失血量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围手术期SBp、DBp、H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及SPO2 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Hb、Hct值有下降 ,但术后Hct值均大于 3 0 %。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比不用高频电刀者的失血量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合理的输液组合可替代输血 ,能保证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既节约血源 ,又避免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及电凝止血 ,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止血方法。
- 杨建平刘贻庆黄跃陈伟华李学山彭宝琴张青刘美绸
- 关键词:腭裂整复术输液高频电刀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