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作品数:5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胼胝体肿瘤的CT和MRI表现 2020年 目的探讨胼胝体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的95例胼胝体肿瘤临床资料和影像表现。结果肿瘤累及胼胝体嘴部2例,胼胝体膝部41例,胼胝体体部22例,胼胝体压部21例,累及胼胝体两个以上部位9例。95例中胶质母细胞瘤23例,肿瘤体积较大,可见明显坏死、出血,增强呈明显花环状强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7例,病灶信号欠均匀,1例DTI示肿瘤区白质纤维束破坏,增强呈轻度点片状强化或明显不规则环形强化;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0例,病灶信号均匀,增强无或轻度点片状强化;淋巴瘤17例,CT平扫为稍高密度,密度均匀,6例(6/7)1H-MRS可见高大Lip峰;2例(2/3)PWI为低灌注,增强呈明显团块状强化;少突胶质细胞肿瘤12例,CT平扫可见条状钙化,坏死、囊变常见,3例瘤内可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无强化或片状轻度至明显强化;转移瘤11例,肿瘤体积较小,病灶均为多发。室管膜瘤3例,肿瘤可见明显坏死、囊变,增强呈明显不规则环形强化;生殖细胞瘤2例,CT平扫为高密度,可见小囊变,增强呈明显团块状强化。结论胼胝体肿瘤特征性影像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张伟 王娟 李婷关键词:胼胝体 肿瘤 磁共振成像 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技术无创性评价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23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早期CAN的患者12例(CAN组),移植肾肾功能长期稳定的志愿者11例(对照组)。采用多b值DWI序列对移植肾进行磁共振扫描,利用IVIM2b_new软件获取移植肾的IVIMDWI各定量参数伪彩图及测量肾实质的IVIM-DWI各定量参数值,包括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CAN组和对照组的IVIM各定量参数值进行比较,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ROC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CAN组的定量参数D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D*及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值鉴别早期CA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3%和90.9%,曲线下面积为0.784。结论:IVIM-DWI的定量参数D能在一定程度上无创性评价早期CAN。IVIM-DWI技术有望成为一种筛查早期CAN的简单有效的无创手段,以协助早期诊断与动态监测CAN。 张声旺 王维 颜智敏 彭锋 李婷 容鹏飞关键词:慢性移植肾肾病 脑海绵状血管瘤2例诊疗体会 2011年 脑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avernous angioma,ICCA)是发生于毛细血管水平的血管畸形,有缺少肌层和弹力层的薄壁海绵状血窦构成。静脉畸形(cerebral venous angioma,CVA)是发生于静脉水平。 李婷 范学军关键词:脑海绵状血管瘤 静脉畸形 血管畸形 影像学 基于体质指数个性化注射对比剂冠脉CT血管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基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乘以注射系数对比剂注射方案冠脉CTA成像的可行性。方法:300例有胸痛症状行冠脉CTA成像的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A组,注射速率为0.15×BMI(mL/s);B组,注射速率为0.20×BMI(mL/s);C组,注射速率为0.25×BMI(mL/s),按注射速率×9计算对比剂用量。扫描后主观评估图像质量及测量主动脉根部、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proximal portion of the 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和右冠状动脉(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RCA)三支冠脉开口内造影剂浓度。结果: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显示B组优秀率明显高于另外2组。3组不同方案主动脉及冠状动脉3个主要分支(LAD近端、LCX近端及RCA近端)CT值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3组方案噪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依次递增。结论:基于体质量指数乘以注射系数调整对比剂注射速率与用量的冠脉CTA成像方法可以满足临床诊断,并且可以大大降低对比剂的用量。 郭睿 李婷 梁友发 何海波 谭伏平 胡跃群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成像 对比剂 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内HIF-1α与新生血管的关系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模型来探讨早期斑块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研究超声造影(CEUS)能否检测早期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变化。方法:采取高脂饮食联合硅橡胶圈干预建立兔CAS模型。第14,28天行CEUS检测CAS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得出斑块内的造影剂峰值强度(PI)并进行前后对比分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斑块内CD31,HIF-1α,VEGF,α-actin,RAM-11的表达,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同时对PI与CD3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第14天CEUS显示CAS斑块内已有新生血管形成;第14,28天斑块内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斑块内HIF-1α,VEGF,RAM-11,α-actin,CD31第14,28天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斑块内HIF-1α分别与VEGF,RAM-11,α-actin,CD31表达呈正相关;PI与CD31表达亦呈正相关。结论:在CAS演变过程中,早期斑块内即有新生血管形成,HIF-1α在CAS早期病变中促进新生血管形成。CEUS能检测CAS早期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及其变化。 伍明 何纬 赵华栋 樊建华 张丽婷 李婷 周平 范学军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氧诱导因子-1Α 新生血管 超声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