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士菊

作品数:2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宗教
  • 7篇道德
  • 6篇无神论
  • 5篇科学无神论
  • 3篇道德素质
  • 3篇道德素质教育
  • 3篇思想道德
  • 3篇思想道德素质
  • 3篇思想道德素质...
  • 3篇素质教育
  • 3篇宗教道德
  • 3篇宗教观
  • 3篇教育
  • 2篇信仰
  • 2篇以人为本
  • 2篇人为本
  • 2篇师专
  • 2篇宗教思想
  • 2篇宗教信仰
  • 2篇论宗教

机构

  • 23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沧州师范专科...
  • 1篇北京青年政治...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23篇李士菊
  • 2篇陈玲
  • 1篇许婉璞
  • 1篇乌云娜
  • 1篇刘玉杰
  • 1篇李五星
  • 1篇马云鹏
  • 1篇窦楠

传媒

  • 5篇科学与无神论
  • 4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道德与文明
  • 1篇中国宗教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华北矿业高等...
  • 1篇沧州师范学院...
  • 1篇石家庄职业技...
  • 1篇河北省社会主...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科学发展观...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1
  • 4篇199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重视高师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一份调查报告看师专素质教育的现状
1999年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成绩明显.但形式、内容和教学方法急需大力改进;师范生的理论认知水平与行为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师德”教育比较薄弱.因此,师专素质教育应突出师范性;“两课”教学应突出主流文化.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应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统帅和灵魂.
陈玲张承东李士菊
关键词: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两课师范性主流文化
从“历史”走向“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时代精神(创建时期)
2006年
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在“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实践中产生的,其理论背景是资产阶级对宗教的批判,特别是18世纪法国启蒙学说对宗教的彻底否定;其社会背景一方面是历史的发展表现为“全球化”特征,另一方面宗教的变化表现为与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扩张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产生,是无神论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也确证了它是一种“以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宗旨的、革命的和批判的科学的宗教学理论。
李士菊
关键词:世界历史宗教观
道教中老子、庄子地位差异辨析被引量:1
1999年
道家和道教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但自道教依托《道德经》产生以来 ,两者又有了不解之缘。有趣的是 ,道家两位著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以及他们的著作在道教中的地位截然不同 :老子被极力推崇 ,庄子倍受冷落。究其原因 ,一是道教自身的特点使然 ,二是老、庄本人及各自学说差异所致 。
李士菊刘玉杰
关键词:道家道教老子庄子
关于宗教法制建设研究情况的综述被引量:2
2008年
我国宗教法制建设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随着宗教法制建设的实践而逐步开展起来的。理论界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宗教法制建设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和争鸣。从宗教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出路都提出了十分中肯和良好的建议,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法制理论体系,推动我国宗教法制建设健康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李五星李士菊
关键词:宗教宗教法制建设
从宗教异化到劳动异化——青年马克思宗教思想发展的文本解读被引量:5
2005年
把宗教异化与劳动异化的关系看作是必然的因果联系,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产生的一个理论支点。在马克思早期的一系列著作中,对该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宗教异化”、“政治异化”再到“金钱异化”和“劳动异化”的发展过程。正是“劳动异化”的理论,将宗教异化的根源深入到经济领域,这一研究不仅标志着马克思开始寻找人由以生成的标志,即由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转化的关节点———劳动,而且也真正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进而科学地阐述了宗教产生的真正原因。
李士菊
关键词:宗教异化劳动异化
无神论价值回归的前提——无神论的理论创新
2016年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理论创新应该包括两个大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理论中的拨乱反正,即解读模式的创新;二是面对实践提出的系列问题要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包括对宗教未来发展态势的准确定位和科学预判。
李士菊窦楠
关键词:科学无神论
如何理解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被引量:3
2001年
什么是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他的利己主义“合理”在什么地方 ?这一直是引起争议的一个话题。本文针对部分当代青年学生中出现的对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全盘肯定的倾向 ,着重分析了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的内容、性质和社会作用 ,指出了他的伦理学的资产阶级性质 。
李士菊
关键词:费尔巴哈
走出“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误区
2007年
有人认为,既然无知产生宗教.愚昧导致盲从,那么,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宗教就应该越来越“淡出”人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走向没落。但事实却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宗教依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了当代的一道奇观:科学的昌明与“宗教热”现象同生共存。那么,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宗教热何以成为可能?或者说.科学为什么至今还不能最终战胜宗教?笔者认为,除其他原因之外,不能说对二者研究的某些误区没有关系。
李士菊
关键词:宗教关系社会生活宗教热愚昧无知
论宗教及其道德中的人文关怀意蕴
2004年
宗教及其道德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功能上说 ,是对人性的压抑和否定 ,但从宗教文化上说 ,它的产生是文明社会的产物 ,是人类精神的自我超越 ,它折射出的是人类的精神需求和对自身的终极关怀。
李士菊
关键词:人类文明
试论宗教道德的当代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根本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同的精神追求,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一笔财富,是构建现代伦理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其当代意义是: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是对人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提升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们的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规范教徒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李士菊
关键词:宗教道德宗教信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