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均 作品数:46 被引量:204 H指数:9 供职机构: 川北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系统评价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LNSRH)与传统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LRH)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2017年10月Pubmed、Embase、维普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所发表的关于我国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LNSRH组)与传统宫颈癌根治术(LRH组)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11篇,涉及患者810例,其中LNSRH组患者393例,LRH组患者417例。利用Review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手术时间(SMD=1.41,95%CI 0.36~2.46)、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SMD=-1.35,95%CI-2.00^-0.70)、术后拔除尿管时间(SMD=-1.21,95%CI-1.62^-0.79)等LNSRH组与LR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SMD=0.11,95%CI-0.18~0.39)、宫旁组织切除长度(SMD=-0.14,95%CI-0.30^-0.01)、阴道切除长度(SMD=0.04, 95%CI-0.27~0.34)、术中并发症(RR=0.97,95%CI 0.41~2.27)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SRH较LRH相比,能在不牺牲手术根治性的前提下,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膀胱、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研究样本量较小,远期复发率、生存率等研究不充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林川 刘俐 罗照 田玲 武佳 蒋海霞 罗祥力 李均 徐凡关键词:宫颈癌根治术 保留盆腔神经 腹腔镜手术 PROM2调控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PROM2基因下调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关系。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TCGA数据库、Ualcan数据库分析PROM2于卵巢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相关临床意义。合成siRNA敲低SKOV3和ES-2细胞中PROM2的表达,采用CCK-8实验、平板克隆和划痕法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验证PROM2对卵巢癌细胞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敲低PROM2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信号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敲低PROM2后,与si-NC#组相比,si-PROM2#1组和si-PROM2#2组的SKOV3和ES-2人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克隆能力均明显减弱,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i-PROM2#1组和si-PROM2#2组与si-NC#组比较,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表达升高,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TCF-4、c-myc及CyclinD1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M2敲低可抑制SKOV3和ES-2人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以及卵巢癌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受到抑制有关。 冯露 袁怡君 李均 邹心如 苏彬 贺天文关键词:卵巢癌 迁移 WNT/Β-CATENIN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早期卵巢癌腹腔镜与开腹分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对比早期卵巢癌腹腔镜与开腹分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4月~2012年4月入院手术治疗的60例早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32例与腹腔镜组28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淋巴结切除数量.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明显减少(P<0.05),且术后排气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卵巢癌的治疗中,采取腹腔镜分期手术,不仅可使出血量得到有效降低,同时还可使术后排气时间得到明显缩短,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辉权 胡辉权 李均 文婧 冯露 李均 杨清关键词:腹腔镜 开腹 早期卵巢癌 分期手术 低能陡脉冲致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核DNA链断裂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研究低能陡脉冲对肿瘤细胞核DNA的损伤及诱导凋亡作用 ,分析其可能的机制及对电化学治疗潜在的影响。方法 :观察频率、脉宽、电压峰值固定 ,上升时间递增的低能陡脉冲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 3的损伤效应 ,用彗星试验检测细胞核DNA的损伤 ,计算拖尾率及拖尾长度以评估DNA损伤的程度 ,联合DNA片段化分析检测染色体断裂情况及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细胞核DNA拖尾率及拖尾长度与外加脉冲的上升时间有一定的量 效关系 ,DNA损伤、片断化程度随外加脉冲上升时间的增加而加重 ,电镜下出现典型的凋亡样改变。结论 :低能陡脉冲对瘤细胞核DNA有确切的损伤效应 ,可诱导瘤细胞凋亡。 杨孝军 胡丽娜 李均 孙才新 熊兰 姚陈果 王士彬关键词:彗星试验 DNA损伤 凋亡 绝经妇女取环术前应用间苯三酚和米索前列醇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对绝经妇女取环术前应用间苯三酚及米索前列醇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提供最佳选择方案。方法将80例绝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间苯三酚组,B组为米索前列醇组。比较两组术中宫颈软化程度、疼痛评分,取环操作时间及结果,以评价两组疗效。结果间苯三酚组宫颈软化程度,镇痛效果,取环时间,取环成功率均优于米索前列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绝经妇女取环术前应用间苯三酚疗效优于米索前列醇,取环成功率高,病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均 胡辉权 周密 冯露 刘丽 杨清关键词:间苯三酚 绝经妇女 取环 米索前列醇 肿瘤淋巴结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04年 淋巴转移是肿瘤最常见及最基本的转移途径 ,也是肿瘤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 ,在肿瘤淋巴转移过程中 ,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是其必要条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家族的发现 ,使得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有了深入了解 ,本文综述近年肿瘤淋巴转移机制及治疗策略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简述笔者所从事电穿孔治疗中针对淋巴转移的研究设想。 李均 杨孝军 胡丽娜关键词:恶性肿瘤 淋巴结转移 淋巴管生成 VEGF-C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初始治疗为手术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其中卵巢良性肿瘤132例,子宫肌瘤90例,子宫腺肌症4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4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观察组105例)和传统腹腔镜(对照组210例)两组,同时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将观察组、对照组再细分为子宫切除组(111例)、子宫肌瘤切除术组(27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组(177例)。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美容满意度评分、卵巢良性肿瘤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肌瘤切除术和卵巢良性肿瘤的标本取出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子宫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具有美容满意度高、疼痛程度低、标本取出时间短等优点,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苏彬 李艳 唐文 李均 胡辉权 唐英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妇科良性疾病 疼痛 美容 MR T2WI高信号环征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即刻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观察MR T2WI高信号环征(T2-rim sign)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即刻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以治疗后肌瘤非灌注区体积(NPV)与治疗前肌瘤体积的百分比(NPV%)判断消融效果,根据术前是否存在T2-rim sign分为T2-rim sign组和无T2-rim sign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PV%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消融后即刻超声造影显示肌瘤血供明显减少,60例NPV%<75%,300例≥75%,其间肌瘤位置、辐照时间、治疗强度、MR T2WI信号强度及有无T2-rim sig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FU消融肌瘤NPV%与MR T2WI信号强度、T2-rim sign、辐照时间及治疗强度有关(P均<0.05);辐照时间、治疗强度及T2-rim sign是影响HIFU消融肌瘤NPV%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相比无T2-rim sign组,T2-rim sign组辐照时间、治疗强度均增加,NPV%降低(P均<0.05)。结论T2-rim sign为HIFU治疗子宫肌瘤即刻疗效的影响因素;具有该特征的子宫肌瘤患者亦可自HIFU治疗中获益。 汤亚兰 唐方祥 蔡鑫 林单 徐凡 李均关键词:肌瘤 miR-150靶向调控FOXO4促进宫颈癌C-33A细胞生长与生存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检测miR-150在宫颈癌细胞C-33A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是否通过调控靶向基因FOXO4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方法将携带miR-150 mimic(模拟物)和miR-150 inhibitor(抑制物)、阴性对照siRNA经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至C-33A细胞中,将细胞分为NC组(阴性对照组)、miR-150模拟物组(转染miR-150 mimic细胞组)及miR-150-in抑制物组(转染miR-150 inhibitor细胞组)。采用流式细胞仪、TUNEL检测法、荧光定量PCR、Western bolt分别检测miR-150对宫颈癌C-33A细胞周期、凋亡以及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3'-端非翻译区(UTR)荧光素酶活性分析证实miR-150的直接靶向作用。结果miR-150模拟物促进宫颈癌细胞C-33A的增殖与凋亡,抑制物作用相反,miR-150模拟物促进细胞由G1/G0期进展到S期,从而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物相反,miR-150调控几个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基因CyclinD1、p27、BIM和FASL的表达;miR-150通过靶向结合FOXO4的3'UTR区从而抑制FOXO4的表达。结论miR-150靶向作用于FOXO4从而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以致宫颈癌细胞C-33A的增殖与凋亡。 李均 冯露 胡辉权 田超 唐英 徐凡关键词:宫颈癌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宫角异位型侵袭性葡萄胎一例 2024年 本文报道了一例异位侵袭性葡萄胎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过程及治疗方案。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提示24335 m IU/mL、超声提示左侧附件区异常回声(不除外滋养细胞疾病)及病检示(宫内组织)分泌期样宫内膜,左输卵管及左宫角、左阔韧带病灶查见水肿的绒毛组织并伴有滋养叶细胞增生,多系葡萄胎;免疫组化提示p53(+)、p57(-)、HCG(+),人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Ki-67(高表达),组织学类型符合完全性葡萄胎,CD34及弹力纤维染色提示一处血管内查见绒毛组织,符合侵袭性葡萄胎改变,确诊为侵袭性葡萄胎。治疗上采用了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策略。 冯露 李均 贺天文 胡辉权关键词:宫角 滋养细胞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