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
-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被引量:2
- 2014年
- 介绍希森美康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日常维护保养以及常见故障现象分析与处理方法。
- 李云霞
- 关键词:全自动血凝仪
- EPB41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一家系的分子诊断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的一个家系进行遗传学病因分析。方法应用靶向捕获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和家系中4名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经过数据分析筛选可能的致病变异,同时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变异进行功能预测,在家系中对检出的可疑致病性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同时对50例健康对照抽取外周血,进行正常人群突变位点检测。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临床表现为中度贫血的先证者和其母在EPB41基因第13外显子均存在杂合c.1215G>A(p.Trp405Ter)无义突变,为功能缺失型突变,有极强的致病性(very strong pathogenicity,PVS1)。该位点G碱基突变为A碱基,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链第405位的色氨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使蛋白合成提前终止,形成截短蛋白,部分功能区域丧失。该变异在人群中极为罕见,为尚未报道的致病性突变。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外祖母亦携带这一杂合突变,且在此家系中观察到基因型和表型共分离。50例无亲缘关系的健康对照均未检测到突变。结论 EPB41基因的c.1215G>A突变是本例HE家系的可疑致病原因。首次在中国HE家系中发现了EPB41基因致病性突变。
- 陈静周雯婧李云霞陈宇宁陈华根丁显平
- 关键词:贫血高通量测序
- 一种可避免CRP试剂位放错的报警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CRP试剂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避免CRP试剂位放错的报警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端四周均连接有脚垫,所述底板的上端四周均连接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的外侧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固定罩的上端活动连接有活动...
- 陈静李云霞沈晓
- 文献传递
- 135例老年贫血患者血液细胞学检查特点与病因观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观察135例老年贫血患者血液细胞学检查特点、病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5例老年贫血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老年贫血患者均接受血液细胞学检查,分析血液细胞学检查的特点、发病原因。结果 135例老年贫血患者贫血的类型为: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贫血成因包括: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以及造血功能减退等。所有老年贫血患者中,轻度贫血者占13.33%(18/135),中度贫血者者占56.30%(76/135),重度贫血者占30.37%(41/135)。结论老年贫血患者血液细胞检查时,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者较多,而贫血会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因此老年人群定期应接受检查,以此及早明确是否贫血、贫血的类型、贫血原因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提高老年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 高阳李云霞陈静
- 关键词:病因
- 高龄孕产妇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高龄孕产妇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其妊娠结局,为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该院产科住院的213名高龄(分娩年龄≥35岁)孕产妇作为高龄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产科住院的975名非高龄(分娩年龄<35岁)孕产妇作为非高龄组,比较2组的孕次、产次、早产(孕周<37周)率、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比较2组新生儿窒息、感染发生率;比较2组的微生态平衡率、清洁度异常率、白细胞酯酶阳性率、乳杆菌缺乏率、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霉菌性阴道炎检出率和细菌性阴道炎检出率。结果高龄组孕产妇早产、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和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新生儿窒息和感染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龄组孕产妇阴道微生态平衡率低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龄组孕产妇阴道清洁度异常率、白细胞酯酶阳性率、乳杆菌缺乏率和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均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非高龄孕产妇,且高龄孕产妇比非高龄孕产妇更易出现阴道微生态失衡现象。
- 陈静李云霞陈宇宁李仁华
- 关键词:高龄孕产妇阴道微生态细菌性阴道炎
- 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Ⅻ促凝活性(FⅫ:C)和凝血因子Ⅻ抗原(FⅫ:Ag)等凝血指标。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先证者F12基因所有的外显子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的基因突变情况,对检出的可疑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家系成员的相应突变位点进行检测。采用AutoPVS1和Mutation Taster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位点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APTT结果为180.9 s,明显延长;FⅫ:C和FⅫ:Ag分别降低至0.8%和4.17%。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F12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即第11号外显子c.1261G>T杂合无义突变(p.Glu421*)和第4号外显子c.251dupG杂合移码突变(p.Trp85Metfs*53),均为功能缺失型突变,属于极强致病性级别。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结果显示,先证者c.1261G>T杂合突变遗传自其母亲,其哥哥和女儿均为c.1261G>T杂合突变携带者。在此家系中基因检测结果与血液学检查结果相符,即基因型和表型共分离。结论:F12基因第11号外显子c.1261G>T杂合无义突变和第4号外显子c.251dupG杂合移码突变是本例家系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这两个突变均为国际上首次报道的新突变。
- 陈静李云霞钟帆李仁华杨季云周雯婧
- 显微镜与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检测中的联合应用
- 2011年
- 目的评价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的联合应用。方法选取住院和门诊病人标本501例,分别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尿液标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果501份标本中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假阳性率为8.3%,白细胞的假阳性率为71%,管型的假阳性率为60%。结论UF-500i尿沉渣分析仪一般用于过筛检查,与显微镜检查结合使用可以有效避免漏诊、误诊。
- 李云霞
- 浅谈老年人贫血的病因分析
- 目的:了解老年人住院患者中贫血的类型及原因。方法:选择160例本院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排除急性失血性疾病、血液病和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结果:160例患者中,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为缺铁性贫血和巨幼...
- 李云霞
- 浅谈血细胞分析的全面质量控制
- 2005年
- 探讨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 李云霞
-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
- 2014-2018年成都市某三级医院肠道寄生虫检出结果分析
- 2019年
- 目的了解近4年来该院患者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共83305例大便常规的检查结果,并回顾性分析临床病例资料,对204例寄生虫阳性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3305例标本中,寄生虫阳性检出率为0.245%(204/83305),共检出5种蠕虫,均为轻度感染。钩虫感染率最高,为0.172%(143/83305);蛔虫、蛲虫、粪类圆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004%(33/83305)、0.026%(22/83305)、0.006%(5/83305);1例同时感染蛔虫和鞭虫,感染率为0.001%(1/83305);男、女性患者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0.179%(69/38466)、0.301%(135/44839),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感染率最高的是60岁及以上的人群(0.418%,136/32532)。结论该院患者肠道寄生虫检出以钩虫为主,老年人群中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是该地区寄生虫病防控和监测的重点对象。
- 朱丽娜李云霞高阳陈静
-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寄生虫感染寄生虫病蠕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