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奎
- 作品数:23 被引量:25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螺旋藻培养中碳源和pH值的调控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藻培养中碳源和pH值的调控方法,其特征是测得螺旋藻培养的pH值达到10.3,向培养液中添加NaHCO<Sub>3</Sub>或CO<Sub>2</Sub>,将pH值降低,在培养过程中,反复操作,将pH...
- 李夜光胡鸿钧李中奎
- 文献传递
- 适合大量培养的红球藻藻种的筛选被引量:9
- 2004年
- 研究了 4个雨生红球藻 (Haematococcuspluvialis)品系在 10℃、15℃、2 0℃、2 5℃和 2 8℃时的生长速率 (μ)、生物量、虾青素含量和产量 ,从中选出适合于大量培养的品系H .pluvialis2 6和H .pluvialisWZ。 2个品系的虾青素含量和产量分别达到 2 .4 1%— 3.16 % ,4 6 5 1— 5 4 35mg/L和 2 4 0 %— 2 5 9% ,39 84— 4 0 15mg/L。 2个品系的温度适应具有互补性 :H .pluvalisWZ适应于较低温度 (10℃— 2 0℃ ) ,H .pluvialis2 6适应于较高温度 (2 0℃— 2 8℃ ) ,在低温季节使用H .pluvialisWZ ,在高温季节使用H .pluvialis 2 6进行生产 ,可以延长生产期 。
- 张宝玉李夜光耿亚红李中奎胡鸿钧
- 关键词:雨生红球藻虾青素藻种品系
- 温度、光照和pH值对锥状斯氏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光暗周期对其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53
- 2004年
- 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光暗周期(L:D)条件下培养锥状斯氏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研究了光暗周期对生长繁殖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2种藻对温度的变化敏感,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7~25℃,最适温度20~22℃,低于10℃和高于30℃不能生长;锥状斯氏藻的光饱和点是400μmol·m-2·s-1,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光饱和点是650μmol·m-2·s-1,都属于喜高光强的微藻;2种藻对pH值的变化极其敏感,适宜的pH值范围很小,为7.0~9.0,最适pH值7.5~8.0,与其生活的海洋环境一致,pH值高于9.5时,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pH值10.0可致全部细胞死亡;在一定范围内,2种藻的生长速率(μ)和生物量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呈比例增加。
- 邓光李夜光胡鸿钧齐雨藻耿亚红李中奎
- 关键词:锥状斯氏藻塔玛亚历山大藻PH值光合作用生长速率生物量
- 抗赖氨酸加苏氨酸莲体细胞变异体的筛选被引量:3
- 1998年
- 对籽莲红花建莲(Nelumbonuciferacv.Honghuajianlian)和白心湘莲(N.nuciferacv.Baixinxianglian)杂交而成的幼胚的子叶、胚轴及幼胚叶(芽)形成的愈伤组织,施以赖氨酸加苏氨酸胁迫培养30天,从中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形成再生植株。低浓度的赖氨酸加苏氨酸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而高浓度的赖氨酸加苏氨酸则抑制愈伤组织生长,直至具有致死作用,这种致死作用是因为高浓度的赖氨酸加苏氨酸抑制了天冬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天冬氨酸激酶和高丝氨酸脱氢酶造成的,细胞发生变异后对赖氨酸和苏氨酸产生了抗性,即与天冬氨酸合成途径有关的氨基酸增加。抗性愈伤组织与未胁迫的愈伤组织的氨基酸测定表明,在总计17种氨基酸中,抗性愈伤组织有14种氨基酸含量超过原始愈伤组织,1种持平,2种不及原始愈伤组织。再生抗性植株的莲籽氨基酸测定显示,在17种氨基酸中,有12种超过母本红花建莲,15种超过父本白心湘莲。
- 李中奎刘成运卢大炎
- 关键词:莲藕变异体赖氨酸苏氨酸体细胞
- 水稻愈伤组织内部胚性细胞的形成及发育被引量:20
- 2001年
- 发育成胚状体的水稻愈伤组织表面胚性细胞 ,在继代过程中被非胚性细胞旺盛的分裂所包围 ,渐渐形成内部胚性细胞。其形态结构与表面胚性细胞相同 ,但周围缺乏表面细胞下面的一层至几层含丰富的淀粉粒的细胞。内部胚性细胞形成团后先在以处形成突起 ,产生根冠原 ,逐渐形成根而突出愈伤组织。内部胚性细胞可向四周同时但不同步形成根冠原。未见芽或胚状体从内部胚性细胞产生。推测胚性愈伤组织失支胚胎发生能力及分化能力可能部分地与胚性细胞部分裂或分裂不旺盛、而非胚性细胞分裂旺盛从而使胚性细胞被包围、稀释有关。
- 李中奎刘成运刘文平
- 关键词:水稻愈伤组织发育
- 团藻目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2年
- 包含许多重要类群的团藻目在绿色植物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普遍认为现在的绿色植物起源于团藻目的绿色鞭毛类 ,有人认为鞭毛细胞表面覆盖有鳞片的塔胞藻类是绿色植物的祖先。团藻目是分子系统学研究比较多和比较深入的一个类群 ,通过研究证实其有单一共同祖先 ,而莱茵衣藻在所有已经经过DNA测序分析系统发育的绿色单细胞类群中是最可能的种类。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 ,对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概况进行综述。
- 李中奎胡鸿钧李夜光
- 关键词:团藻目分子系统学
- 富营养化水体中N、P浓度对浮游植物生长繁殖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85
- 2006年
- 在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高峰期(7~10月份)对3个富营养化水体的总氮、总磷和浮游植物生物量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生物量与氮和磷浓度的关系。利用3种水样和梯度稀释的东湖水样培养玫瑰拟衣藻(Chloromonasrosae),研究了氮、磷浓度对生长繁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是生长繁殖速率的限制因子,求出了生长繁殖速率与磷浓度的对数回归方程y=0.0806lnx+0.4658,当磷浓度小于0.05mgL时,生长繁殖速率随着磷浓度的升高而直线上升,当磷浓度进一步升高,生长繁殖速率仍然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当磷浓度达到0.2mgL时,生长繁殖速率基本不再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计算出生长速率为零时磷的浓度是0.003mgL,接近贫营养化湖泊磷浓度的下限,计算结果与坂本的调查统计结果相吻合,说明回归方程具有代表性。在调查的3个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中的氮占全部氮元素的53%,磷占全部磷元素的85%,是氮、磷存在的主要形式,所以,评价水体的营养程度,必须同时考虑水中溶解的氮、磷和生物体内的氮、磷。统计分析表明,3个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由氮(溶解氮+胞内氮)和磷(溶解磷+胞内磷)的浓度共同决定,生物量与氮浓度的直线回归方程y=10.687x-7.8304,生物量与磷浓度的直线回归方程y=122.11x-12.069。实验结果为根据氮、磷浓度以Redfield值判断浮游植物限制性营养元素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提供了例证。对3个富营养化水体的比较表明,防止水体富营养的唯一办法是维持水体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收支平衡,治理富营养化的根本办法是从水体中移走过量的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
- 李夜光李中奎耿亚红胡鸿钧殷春涛殴阳叶新桂建平
- 关键词: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生长速率生物量
- 抗白叶枯病菌水稻体细胞无性变异系离体筛选后代的生理生化特性被引量:7
- 2000年
- 对离体筛选的抗白叶枯病的粳稻 10 5R、粳稻 30 37R后代植株功能叶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与未筛选的粳稻 10 5S、粳稻 30 37S相比 ,筛选后代植株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 ,而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过氧化物酶 (PO)、多酚氧化酶 (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均明显高于未经筛选的对照 (感病 )品种。由此说明离体筛选抗病品系的抗病机制与一般抗性品种类似。
- 欧阳叶新李中奎刘成运
-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生理生化特性离体筛选抗病品系
- 光照强度对螺旋藻生长繁殖速率的影响
- 通过测定光合放氧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培养系统和大规模培养螺旋藻中光照强度对螺旋藻生长繁殖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 不同光照强度下螺旋藻光合放氧速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在低光强下,随着光照强度增大,螺旋藻(2号品系)光合放...
- 李夜光罗晓云杨福清杜伟春单振光李中奎耿亚红胡鸿钧
- 关键词:光照强度生长繁殖
- 文献传递
- 培养液溶氧浓度和深度对螺旋藻生长繁殖的影响
- 对四个藻种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溶氧浓度从7.53mg/l到35.77mg/l的范围内,对螺旋藻生长繁殖没有明显的影响;2.溶氧浓度从7.53mg/l到35.77mg/l的范围内,对螺旋藻光合放氧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 李夜光罗晓云杨福清李中奎耿亚红胡鸿钧
- 关键词:培养液溶氧浓度生长繁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