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玉
- 作品数:21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科医用黏胶皮肤损伤的护理干预及意义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对儿科护士开展医用黏胶皮肤损伤培训对降低该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抽取儿科输液者280例为实验样本,使设立为培训后组,另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同数量患儿为培训前组。对30例病区护士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医用黏胶皮肤损伤护理知识知晓度,针对集中性问题,开展培训,护士按照培训后的做法,对患儿开展护理,分析结果。结果和培训前比,培训后护理人员对于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知识知晓情况明显更好,P<0.05,和培训前比,培训后患儿出现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概率更低,P<0.05。结论对于儿科护士开展与医用黏胶相关性皮损相关知识培训,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皮损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有助于识别高危因素,值得进一步推广。
- 纪鑫侯传新张芳舒方方朱美玉王静高俊芳
- 关键词:皮肤损伤儿童患者高危因素护理干预
- 慢性病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7年
- 阐述照顾负担的概念及测量工具,综述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目前对慢性病患儿照顾者的照顾负担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横断面的调查,缺乏对照顾者长期的纵向随访和追踪调查,无法掌握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动态变化。今后应采用质性和量性相结合的方法,并深入探讨照顾负担与照顾者照顾能力、积极感受等概念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照顾负担对家庭功能的影响等,
- 刘秀静纪鑫高俊芳朱美玉邢月军
- 关键词:照顾者慢性病影响因素
- 中等长度导管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中等长度导管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接受静脉滴注的26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n=137)和观察组(n=131),对照组采用BD留置针输液,观察组采用中等长度导管输液,比较两组患儿在拔除导管后静脉炎、渗出、堵管、感染发生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静脉嵌、渗出、堵管、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减少,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等长度导管输液可减少静脉治疗并发症,能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 纪鑫高俊芳刘秀静朱美玉邢月军
- 关键词:导管输液
-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对川崎病患儿大剂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致静脉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不同保留时间对预防川崎病患儿大剂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时致静脉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9月医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为对照组,静脉留置针按输液指南保留72~96 h(按照传统方法留置);2020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每天输液结束即拔除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液体外渗隐患的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家长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液体外渗隐患的发生率为1.67%,静脉炎发生率为3.3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以防止川崎病患儿大剂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后引发的血管损伤,保障输液安全,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朱美玉王进荣刘桂芸高俊芳
-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川崎病患儿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损伤
- 无菌棉片在预防婴幼儿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疮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外周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减轻患儿痛苦、便于临床用药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并得到患儿家属的认可。但使用留置针易产生并发症如静脉炎、渗出/坏死、导管堵塞、栓塞、压疮等。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疮是由于针梗与局部皮肤直接接触,皮肤长时间受压,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压疮严重会导致皮肤破损或其他并发症。
- 高俊芳舒方方纪鑫邢月军朱美玉
- 关键词:婴幼儿压疮
- 个体化干预措施在预防维生素K_1注射液过敏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应用维生素 K1注射液的患儿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来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应用维生素 K1注射液患儿均采用稀释后静脉滴注方法给药,两组患儿在接受此药物前均进行药物过敏反应登记。将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使用维生素 K1注射液治疗的患儿10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干预组5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输液治疗及严密观察,干预组对初次使用和不清楚用药史的患儿给予药物过敏实验,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输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有3例发生过敏反应,干预组无过敏反应发生,两组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应用维生素 K1注射液治疗的患儿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药物过敏反应,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医患和谐,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 高俊芳宋新宇朱美玉王静
- 关键词:过敏反应皮肤试验
- 综合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及观察组(n=48),两组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及咳嗽改善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尽快康复出院,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可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张丽朱美玉李杨
-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综合护理
- 多学科联合下的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多学科联合下的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多学科联合下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联合下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最大程度控制与降低患儿感染风险。
- 王进荣高俊芳朱美玉马彦霞段培锋李明娥
-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FCC)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PN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FCC。比较两组儿童适应能力量表评分、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认知功能因子、独立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以及计算适应能力商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护理后,观察组生活环境、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同伴交往、焦虑体验、抑郁体验、躯体情感、自我认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FCC在PNS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适应能力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刘桂芸朱美玉刘云霞
-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症生活质量
- 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价值评估
- 2024年
- 目的分析在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治疗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患儿肺功能、依从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5月—2024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儿的心理指标(焦虑程度、恐惧程度)、护理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心理状态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依从率97.50%(39/40)高于参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雾化吸入治疗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行为与心理状态,提升患儿护理依从性。
- 王晶李贝贝朱美玉
-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治疗集束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