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清

作品数:5 被引量:134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理
  • 4篇青少年
  • 3篇地震
  • 3篇心理弹性
  • 3篇症状
  • 3篇少年
  • 3篇汶川地震
  • 2篇性生活
  • 2篇应激
  • 2篇应激障碍
  • 2篇震后
  • 2篇负性
  • 2篇负性生活事件
  • 2篇创伤
  • 2篇创伤后
  • 2篇创伤后应激
  • 2篇创伤后应激障...
  • 2篇创伤后应激障...
  • 1篇心理创伤
  • 1篇抑郁

机构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朱清
  • 4篇范方
  • 3篇郑裕鸿
  • 2篇耿富磊
  • 2篇孙仕秀
  • 1篇覃滟云
  • 1篇陈世键
  • 1篇张岚
  • 1篇张岚
  • 1篇郭爽
  • 1篇崔苗苗
  • 1篇柳武妹
  • 1篇张蔚萍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心理弹性与防御机制、述情障碍、利他主义、内隐自尊及情绪启动后的生物反馈指标的关系
对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研究中,试图了解高低心理弹性组个体在利他主义、控制源、述情障碍及内隐自尊、防御机制的差异;了解高低心理弹性组个体皮肤电等生理指标基线水平的差异,及面对负性刺激...
朱清
关键词:心理弹性防御机制述情障碍利他主义内隐自尊
心理弹性在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以汶川地震后的青少年为例被引量:82
2012年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青少年心理弹性、抑郁症状和震后继发的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震后6个月,采用分层整群取样法,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都江堰地区2250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在控制人口学因素和地震暴露变量的影响后,心理弹性在震后继发的负性生活事件和青少年抑郁症状间有部分中介作用。②心理弹性在震后继发的负性生活事件和青少年抑郁症状间起调节作用,对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起到保护作用。结论:震后继发的负性生活事件既可以对抑郁症状产生直接影响,又可以通过削弱心理弹性间接影响抑郁症状,另外,心理弹性削弱了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负面影响,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朱清范方郑裕鸿孙仕秀张露田卫卫
关键词:心理弹性抑郁症状青少年
灾后儿童心理问题、情绪障碍及其它问题专题:震后3年都江堰地区青少年
目的:1.追踪研究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心理创伤状况及影响因素;2.追踪研究向峨乡丧失子女夫妇的心理创伤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都江堰地区青少年2463人及其家庭,经首次评估后,对1573名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追踪,历时3...
范方郑裕鸿柳武妹崔苗苗耿富磊张岚朱清郭爽张蔚萍
关键词:汶川地震青少年心理心理创伤
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考察汶川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震后18个月,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编一般人口学及地震暴露情况调查表,对都江堰地区规模最大的某高中的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84份。结果:都江堰地区青少年震后18个月PTSD症状的检出率为13.3%,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不同地震暴露程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弹性在父母关怀、父母过度保护与PTSD症状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25.6%、15.6%,心理弹性在父母冷漠与PTSD症状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对孩子较多的关怀和较少的控制干涉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对震后PTSD症状具有保护作用。
孙仕秀范方郑裕鸿朱清陈世键张露覃滟云
关键词:汶川地震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
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被引量:33
2011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灾难后常见的心理病理问题,灾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采用追踪设计,历时2年对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地区1573名青少年进行3次测查,考察震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不同类型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与震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存在不同的作用关系;震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对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损害;震后负性生活事件、主观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存在联动效应,即三者中任一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
范方耿富磊张岚朱清
关键词:汶川地震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