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淳

作品数:27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血液
  • 9篇血液透析
  • 9篇肾病
  • 7篇透析患者
  • 6篇腹膜
  • 5篇血管
  • 5篇血液透析患者
  • 5篇肾脏
  • 5篇维持性
  • 4篇间皮
  • 4篇间皮细胞
  • 3篇血红素加氧酶
  • 3篇血红素加氧酶...
  • 3篇肾病患者
  • 3篇肾脏病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维持性血液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机构

  • 25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7篇朱淳
  • 17篇蒋更如
  • 7篇黄海东
  • 5篇陆玮
  • 5篇单剑萍
  • 4篇刘怡晟
  • 3篇吴萍
  • 3篇邹军
  • 3篇刘秀英
  • 2篇倪兆慧
  • 2篇季刚
  • 2篇钱家麒
  • 2篇郭志勇
  • 2篇陈舜杰
  • 2篇汤志奇
  • 2篇林芙君
  • 2篇边帆
  • 2篇常娟
  • 2篇王咏梅
  • 2篇王炳顺

传媒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医学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3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家庭用药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在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常规使用肝素抗凝,但对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和/或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目前临床使用无肝素透析或局部枸橼酸钠体外抗凝透析。由于无肝素透析易发生管路凝血,透析过程中需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大量生理盐水进入血液循环,严重影响透析效果,使透析不充分。
常娟刘合代邹明朱淳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生理盐水冲洗无肝素透析肾脏替代治疗
血红素加氧酶-1对高糖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4年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高糖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第3代RPMC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钴原卟啉(CoPP)+高糖组和CoPP组。同步培养72h后,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1和FNmRNA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和FN的蛋白质水平。结果高糖组、CoPP+高糖组和CoPP组的HO-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CoPP+高糖组显著高于高糖组;高糖组和CoPP+高糖组的F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CoPP组;高糖组、CoPP+高糖组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CoPP组,其中CoPP+高糖组显著低于高糖组。结论 HO-1可抑制高糖诱导的RPMCTGF-β1和FN的表达,具有抗腹膜纤维化的作用。
朱淳黄海东王立瑞郭志勇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腹膜间皮细胞纤维连接蛋白
成人微小病变肾病患者外周血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CD4+Foxp3+调节性T细胞(CD4+Foxp3+Treg)及亚群在成人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分布,探讨CD4+Foxp3+Treg参与MCD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以27例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MCD的初发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oxp3-FITC/CD45RA-PE/CD3-ECD/CD4-PC7抗体组合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Foxp3+Treg及亚群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Real-Time PCR检测PBMCs中Foxp3、Th17转录因子RORc以及细胞因子TGF-β1、IL-6、IL-17A、IL-23mRNA表达。设立正常对照。结果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D4+Foxp3+Treg分成3个细胞群体,分别为CD45RA+Foxp3low(Ⅰ区,静息期Treg)、CD45RA-Foxp3high(Ⅱ区,活化Treg)和CD45RA-Foxp3low(Ⅲ区)。MCD组Ⅰ区+Ⅱ区细胞和Ⅱ区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CD组PBMCs中Foxp3mRNA表达较对照组下调(P<0.05),RORcmRNA表达较对照组上调(P<0.05),IL-6、IL-17A、IL-23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CD组IL-17A mRNA表达与Ⅱ区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r=-0.81,P<0.05)。结论成人MCD患者外周血Treg及其活化功能亚群减少,同时伴有Th17转录基因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异常升高。提示Treg Foxp3 mRNA表达下调及Treg/Th17细胞比例失衡可能与MCD的发病有关。
林芙君单剑萍朱淳陆玮潘秀军袁向亮蒋更如
关键词:微小病变肾病成人FOXP3
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的比例变化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外周血和肾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比例变化,探讨Treg和Th17比例失衡参与IMN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经肾活检确诊为IMN的患者(IMN组,n=30)、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n=20)及行肾癌手术者(肾癌对照组,n=10)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IMN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reg和Th17的表达;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PBMC中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和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ORγt)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MN组和肾癌对照组肾组织中IL-17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MN组PBMC中CD4^+Foxp3^+Treg表达水平降低(P<0.05),Th17表达水平升高(P<0.05),Treg/Th17比值显著降低(P<0.01)。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MN组PBMC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RORγt mRNA水平明显上调(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MN组患者肾组织中IL-17的表达较肾癌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5),主要体现于肾小管处。相关性分析显示,IMN组患者外周血Treg/Th17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37,P<0.05),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69,P<0.05)。结论 IMN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reg表达水平降低和Th17表达水平升高的比例失衡,而Treg/Th17比例失衡与IMN的发病机制有关。
龙泉朱淳龙飞蒋更如
关于转化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的探讨
2013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根据24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9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DM组30例、早期DN组30例、DN组30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1)TGF-β1、Hcy、VEGF水平在糖尿病(DM)组、早期DN组、DN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N组患者血清CRP、TNF-α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早期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N组患者血清CRP、TNF—α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TGF-β1、Hcy、VEGF三者两两成正相关。结论TGF-β1、Hcy、VEGF水平在不同时期DN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三者在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均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指标。
汤志奇朱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转化生长因子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国产PES14LF聚醚砜透析器对血液透析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国产PES14LF聚醚砜低通量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上海两家医院72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试验组采用国产PESl4LF透析器,对照组采用德国F6聚砜膜透析器。检测透析器尿素、肌酐、磷清除率和下降比率,以及试验前后实验室指标。观察及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尿素、肌酐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磷清除率显著大于对照组[(144.57±27.83)ml/min比(117.15±22.77)ml/min,P〈0.05]。试验组尿素下降比率大于65%。两组间尿素、肌酐、磷下降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尿素清除有效率和尿素下降比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评价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不良事件少而程度轻,无不良反应。结论国产PES14LF聚醚砜低通量透析器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张伟明蒋更如钱家麒王炳顺朱淳王咏梅黄海东严王澄倪兆慧
关键词:血液透析设备安全
Cys C及炎性因子在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评估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5项指标联合检测在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作为高血压肾病组和5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Cys C、CRP、IL^(-1)β、TGF-β_1、IL-10的水平,另根据Cys C水平将高血压肾病组分为Cys C≥1.2 mg·L^(-1)组和Cys C<1.2 mg·L^(-1)组,两组比较CRP、IL^(-1)β、TGF-β_1、IL-10水平,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肾病组患者血清Cys C、CRP、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TGF-β_1均低于对照组(P<0.05);Cys C≥1.2 mg·L^(-1)组CRP、IL^(-1)β水平明显高于Cys C<1.2 mg·L^(-1)组,TGF-β_1、IL-10水平低于Cys C<1.2 mg·L^(-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Cys C与CRP、IL^(-1)β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TGF-β_1、IL-10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Cys C在反映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变化的同时亦反映了体内炎症状态,可用于判断高血压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Cys C及炎性因子联合测定可判断肾功能损害的情况,为临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徐丽霞常娟茅宇峰李蓉朱淳
关键词:高血压肾病血清胱抑素C白介素-1Β白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
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比较
2022年
目的比较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腹膜透析(PD)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方法223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按照透析方法的不同分为MHD组(165例)和PD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指标,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心脏瓣膜钙化、左心室射血分数<60%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PD组收缩压(138.00±10.78)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73.52±6.35)mm Hg、血磷(1.59±0.72)mmol/L、脂蛋白a(563.9±11.7)mg/L、血白蛋白(31.44±4.09)g/L均低于MHD组的(156.36±12.02)mm Hg、(86.06±9.56)mm Hg、(2.12±0.96)mmol/L、(812.7±16.3)mg/L、(38.61±3.3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患者腹主动脉钙化情况优于M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为41.4%,左心室射血分数<60%发生率为17.2%,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8%;MHD组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为58.2%,左心室射血分数<60%发生率为30.9%,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6.7%。PD组心脏瓣膜钙化、左心室射血分数<60%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M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钙化在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很普遍,PD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管钙化发生率均优于MHD,但容易丢失血白蛋白。
白丽秦纪平荆力宝黄红燕朱淳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管钙化不良心血管事件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及血清炎症趋化因子的水平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Ig A肾病(IgA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血清中趋化因子MCP-1和炎症因子IL-6的水平,探讨TLR4在IgAN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在本科经肾组织活检确诊为IgAN的60例患者(排除继发性和遗传性IgAN)根据蛋白尿程度进行分组,分为轻度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定量≤1.0 g),中度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定量1.0~3.0 g)和重度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定量≥3.0 g)。另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使用流式细胞仪和Realtime-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趋化因子MCP-1和炎症因子IL-6的水平。结果 IgAN组患者PBMC中TLR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MCP-1和IL-6的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P均〈0.05)。PBMC中TLR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随着蛋白尿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增高。直线相关分析提示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55,P〈0.05),而与GFR呈负相关(r=-0.735,P〈0.05)。MCP-1和IL-6的水平与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46、0.821,P〈0.05)。结论 IgAN患者PBMC中存在TLR4的表达水平上调,与蛋白尿程度和肾功能水平密切相关。血清中趋化因子MCP-1和炎症因子IL-6的水平也随着PBMC中TLR4的表达水平升高而升高。TLR4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介导了Ig A肾病中的炎症损伤。
龙泉朱淳邹军刘秀英蒋更如
关键词:IGA肾病TOLL样受体4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白介素-6固有免疫
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一种安全有效的模式被引量:65
2011年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能否提高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率,能否改善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性研究.选取100例MHD患者,4周试验导入期后随机分为2组.HD+HP组(n=51)采取维持性单纯血液透析(2次/周)和HD+HP(1次/周)治疗;HD组(n=49)采取单纯血液透析(3次/周)治疗.平均随访2年.主要观察终点为患者死亡;次要观察终点为常规临床指标、瘦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SF-36量表生活质量指数.结果 2年观察期结束时,HD+HP组患者的瘦素、hsCRP、PTH、IL-6、β2-MG和TNF-α的血清浓度和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胸比、左室质量指数(LVMI)、EPO剂量和降压药的种类均低于HD组(均P<0.05);HD+HP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EF)、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HD组(均P<0.05);2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浓度、血清铁(SI)浓度、总铁结合力(TIBC)、Kt/V、每分心输出量(CO)和二尖瓣峰值流速比(E/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年观察期结束后,SF-36量表显示HD+HP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HD组,总评价值显示HD+HP组患者总分高于HD组(P<0.05).2年观察期间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HD+HP组患者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Log-rank检验P<0.05.HD+HP组患者行HD+HP时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HD+HP清除患者体内中大分子毒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性HD,同时在改善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其生存率方面有潜在的优势.
陈舜杰陆玮季刚黄海东吴谷奋黄巍单剑萍朱淳蒋更如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生活质量毒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